李任予

李任予

李任予(1903-1932)曾用李力一、李德山、李之道、黎亞克等名,新豐縣豐城鎮城東車田圍人。少年喪母,家庭貧窮,得其舅父和親友資助先後就讀韶關開明中學、廣東工業專科學校。讀書期間,組織學潮。大革命時期,受廣東工運領袖蘇兆征等教育引導,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廣州市教導團團長蔣光鼎任命為政治指導員。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後輾轉到福建閩西,為創建閩西蘇區作出傑出貢獻,1929年4月,被任命為中央閩西特委軍委主席;6月轉任紅四軍四縱隊黨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李任予(1903~1932),乳名亞橋,輩名濟道,曾用名李力一、李德山、黎亞克,出生於新豐縣豐城鎮城東村車田圍一個農民家庭。

李任予家境貧寒,年少失母,得其舅父潘庚平(清末秀才)資助,先後就讀韶關開明中學和廣州甲種工業專科學校。讀書期間,受大革命的薰陶,毅然投身革命洪流,初在蔣光鼐部廣州教導團任政治指導員,後在廣州市工會領導工人開展罷工鬥爭。在工會工作期間,受蘇兆征、鄧中夏、李森等工運領袖的教育和影響,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後,根據黨組織的安排,李任予於1928年春到福建省閩西地區領導農民開展武裝鬥爭。參加了平和暴動,並與當地黨組織密切協作,為創建閩西蘇區,建立工農武裝做了大量工作,受到黨組織和人民民眾的好評。1929年4月,任中共閩西特委軍委主席。

6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四縱隊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7月,調任紅四軍第二縱隊黨代表。7月27日,李任予創辦紅四軍軍報《浪花》報,後經專家考證,該報為我軍最早的軍報之一。8月,李任予率領紅四軍第二縱隊與其他部隊一起隨紅四軍軍長、代理前委書記朱德的帶領下向閩中出擊。10月初,李任予兼任中共上杭縣委書記。11月,紅四軍調整領導機構,李任予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

12月3日,李任予與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進駐福建連城新泉,隨後在紅四軍開展了舉世聞名的“新泉整訓”,積極協助陳毅抓思想政治工作,並協助毛澤東起草了紅四軍黨的“九大”的決議草案。“新泉整訓”歷時17天,提高了紅四軍廣大官兵的軍事素質和政治思想水平,為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2月17日,李任予與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進駐福建上杭古田,李任予與毛澤東、陳毅一起居住在紅四軍前委機關及政治部駐地古田的八甲村松蔭堂。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由毛澤東主持在上杭縣古田鎮曙光國小(原廖氏宗祠)召開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李任予被選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委員,排名在毛澤東、朱德、陳毅之後,成為當時紅四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30年4月,任紅軍第十二軍政治委員。

1930年6月,李任予任紅軍第二十一軍政治委員兼軍委書記。在攻打永福戰鬥中,軍長鬍少海犧牲,由李任予兼任紅二十一軍軍長。10月,中央派施簡到閩西整編部隊,將紅二十軍、紅二十一軍合編為新十二軍,李任予任政治部主任。不久李任予離開閩西,由中央派他到上海、南京領導城市鬥爭。期間,結識了武漢軍校畢業的女共產黨員陳竹君,結為夫婦。

1931年11月,受黨中央派遣,李任予化名李德山偕同妻子陳竹君一起到北平,李任予任中共北平市委組織部長,陳竹君任市委秘書長兼婦女部長。

他倆到任後,即和其他委員一道投入恢復整頓黨組織,領導北平各界反蔣抗日鬥爭。

1932年4月,北平市委書記顧卓新調往上海,由李任予代理北平市委書記,負責全面工作。5月,中共河北省委貫徹中共臨時中央《關於爭取革命在一省與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決定在國民黨統治區開展工農和士兵革命運動,以配合紅軍奪取反圍剿的勝利。李任予受命到保定任中共順直保屬特別區委員會(簡稱保屬特委)書記。

7月下旬,李任予參加了中共河北省委全會,會議通過了“在河北發動游擊戰爭,創造新的蘇維埃區域”的決議。河北省委指示李任予首先在保定發展游擊戰爭,創造北方蘇區的典型。李任予返回保定,立即召集保屬特委成員,傳達中央和省委會議精神,決定在高陽、蠡縣一帶發動農民暴動。8月20日,李任予在保定主持召開了保屬特委全委會,決定將農民武裝編為紅軍,定名為河北紅軍游擊隊,李任予任軍政委。

8月27日,保定東南區高陽、蠡縣一帶一千多農民舉起了刀槍,分別向國民黨反動統治宣戰。8月31日,高蠡暴動失敗,1932年9月30日下午1時許,李任予由於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對他施以鞭打、火燙、壓槓子、灌涼水、手指釘竹籤等酷刑,他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嚴守黨的機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和品質。

李任予被捕後,河北省委和其妻陳竹君曾通過各種社會關係積極進行營救,並聯繫馮玉祥、蔡廷鍇等有聲望的國民黨愛國高級將領面見蔣介石力保,蔣均以“李之道(李任予)實為共黨重要分子,組織領導高蠡暴動有據”為詞,拒絕通融。

1932年11月27日早晨,保定特種公安局秘密把李任予從牢房提出,押往保定城外小西門刑場。當軍警把李任予推下刑車後,他昂首挺胸,高呼“紅軍萬歲”、“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倒在血泊中,時年29歲。

12月1日,國民黨當局的《天津益世報》刊載“保定共黨領袖李之道(即李任予)等昨槍決”報導李任予被殺害的訊息。

12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致中央信中,向中央匯報了李任予光榮犧牲一事。省委曾在黨內刊物上刊出了《悼念亞克同志》的文章,省委書記孟永祥也在北平市委的一次會上,介紹了李任予為黨獻身的英勇事跡,號召大家學習他的革命精神,踏著烈士的血跡前進。

1945年,革命烈士黎亞克(李任予)的英名被刻在高陽縣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

由於李任予生前使用化名較多,在他犧牲60年後,新豐縣委、縣政府才查清了他的下落,2000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認李任予為革命烈士。2002年4月,新豐縣人民政府將縣城南門塘文化廣場命名為“任予廣場”,修建一尊李任予烈士塑像(銅質),供人們瞻仰。

革命鬥爭

1929年11月,紅四軍調整領導機構,出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12月28日,中共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坑古田召開(即古田會議),當選為前政委員會委員,排名在毛澤東、朱德、陳毅之後的第四位。此後,先後改任紅二十一軍政治部主任、政委兼軍長、閩西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參加了粉碎閩、粵、贛三省國民黨軍“會剿”的作戰,指揮了閩西蘇區的龍巖、萬安、永福等地打擊團匪,鞏固邊境的鬥爭,以及攻打東江的各次戰鬥。

1930年12月29日,離開閩西到上海找黨中央。在上海通過蔣光第結織了馮玉祥、蔡廷等一些國民黨愛國將領;組織領導了工人反蔣抗日的愛國運動。1931年11月,受黨中央派遣,化名李德山出任中共北平市委組織部長、代理書記。組織領導了北平大學、清華大學等數千名大學生反蔣抗日運動,開展南下南京請願的臥軌鬥爭,並取得勝利。1932年5月,受中共河北省委委派,化名李之道(又稱黎亞克)前往保定任保屬特委書記。期間,改組了保屬特委,組織領導了省立第二師範的反蔣抗日的護校鬥爭及著名的高蠡暴動。

英雄就義

被捕

暴動失敗後,因叛徒出賣,於9月30日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堅貞不倔,視死如歸,於1932年11月27日壯烈犧牲,犧牲時年僅29歲。

追認烈士

由於李任予參加革命時化名較多,至2000年5月才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