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篪

李仲篪

李仲篪,名其銜,又名家麟,號楚凝(痴),別署積慶堂,又稱如意客館。中國當代書法家、金文字學家。農曆1923年2月28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的一個普通商人家庭。自幼受家學薰陶,喜好書法,遍臨各類名家碑帖而奠定基礎,曾參加台灣中國畫學會會員、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理事兼總幹事,先後受聘於全台及地區性書法比賽評審委員。台灣書法學會高雄分會顧問,高雄市甫新建大型美術館籌備處諮詢及典藏委員。

1974年參加“全台第7屆美展獲書法組第一名,1985年獲高雄市第4屆文藝獎章,並參加歷年全台性海內外展覽多次。1992年應高雄市文化中心之邀舉行首次個展,1993年書法作品參加北京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獲金鼎獎。同時發行一冊小篆問世,亦廣獲好評。

作品被大專及藝術單位典藏。積極參加兩岸文化交流,作品被毛澤東紀念堂、鄧小平舊居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敦煌美術館收藏,並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家》等專業刊物發表,為河南鄭州黃河碑林、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刻石成碑。傳略入編《中日硬筆書法名家大辭典》、《當代亞洲硬筆書法藝術家經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台灣《中國美術年鑑》、《台灣美術年鑑》等。李仲篪先生的書法藝術成就,在當代台灣書法界占有讓人囑目的地位。

人物簡介

李仲篪(1923~ )名其銜,又名家麟,號楚凝,別署積慶堂,又稱如意客館。湖北陽新人。台灣著名書畫家。自幼受家學薰陶,喜好書法,遍臨各類名家碑帖而奠定基礎,曾參加台灣中國畫學會,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並擔任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理事兼總幹事15年,先後受聘於全台及地區性書法比賽評

李仲篪 李仲篪

審委員。台灣書法學會高雄分會顧問,高雄市甫新建大型美術館籌備處諮詢及典藏委員。

1974年參加“全台第7屆美展”獲書法組第一名,1985年獲高雄市第四屆文藝獎章,並參加歷年全台性及海內外展覽多次。書法作品參加北京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獲金鼎獎。1992年應高雄市文化中心之邀舉行首次個人書法展,同時發行一冊小篆行世,亦廣獲好評。作品被大專及藝術單位典藏。傳略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人物生平

1923年2月28日生於湖北陽新興國鎮。

1928年五歲從家父李杜品公所設私塾啟蒙,研讀經書,並填紅描字。

1934年入縣立中心國小四年級就讀習字,1938年國小結畢業,遇七七事變,日寇侵華占領縣城,全家避難於縣南中五村,又轉箬溪嶺,此中習字已短暫中輟。

1938年考入縣立中學至高中,重拾禿筆臨趙文敏壽春幅員帖兼隸書。

1945至1948年,抗日勝利從事公務員生活,始用書法對外應酬。

1949至1955年,在台服兵役,時任多年文書工作,習收從未間斷。

1955至1962年,服務於高雄電力公司成為一名技術工人,生活開始安定,潛降臨習眾名家碑帖,兼學甲骨文、金文、又習楊作福精刻、長安本嶧山碑拓,始對秦篆發生濃厚興趣,進而研究清人諸家及今人奚南薰小篆奠定小篆基礎。

1963年,始參加天藝苑為苑友每周一次觀摩研討藝事。

1964年,海天藝苑獲準改組為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為發起人之一,之後學會推展社會教育,與高市社會教育館合辦書畫篆刻研習班,韓石秋兼班主任協助班務工作。

1969年,被告推選為書法學會常務理事兼總幹事,至1987年擔任斯職共十六年之久。

1971年,書法小篆入選全國第六屆美展。

1974年,書法隸書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獲第一名,從此以後,各項美展免審參展,援建青年救國團及高雄醫學院書法社團指導教師,先後二十年擔任高雄市文化中心展出作家作品評審委員至今。

1976年,應屏東師院及海事專校書法社指導教師。

1977年,應國父紀念館之邀請書寫上下兩冊中華偉人畫像。

1982年,台南市舉辦千人美展應邀參展。

1983年,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展委員會涵邀參加書法展。

1985年,入選高雄市第四屆文藝獎章,日本靜岡縣涵索四幅隸書作品於鐵路大站長期展出,應邀擔任全國國語文競賽評審至今。

1987年,中山大學學生社團書法、聘任指導教師,先後五年,並參加中華民國七十四年當代美術大展。

1989年,參加湖北省書畫家受邀赴武昌展出,首次推展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個人作品邀請至蘇州展出。

1990年,應聘高雄美術館典藏委員會至今,並擔任高雄市美術館規劃工作。

1991年,高雄美術館籌備處典藏隸書二件及小篆四聯屏。應聘高市中國書畫學會、中國書法學會、甲骨學會等顧問。

1992年,應高雄市文化中心涵邀於至美軒舉行七秩首次個展,獲聘高美館諮詢委員,任期兩年,獲聘台灣區勞工金輪獎評審。

1993年,入選大陸出版《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

1994年,入選大陸出版《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應邀參與台北國際書法邀請展。

1995年,函邀參加大陸華人書法大展於北京(包括中、美、日、台、韓、加、星、馬、港、澳等十個國家地區)清華大學函邀提供作品參與、書法名家作品觀摩展並被典藏。

1996年,交通大學百年周末年慶函邀參與並典藏。返大陸陽新縣舉辦個展。

1997年,應邀徵選河南中國書法碑林,獲選入刻石碑。

1998年,全國第十五屆美展應聘籌備會籌備委員,獲湖北省博物館小篆聯屏典藏。

1999年,應邀參加比利時舉辦四十一屆國際民俗藝術節在史哥登市文化中心聯展。

2000年,東吳大學建校一百年應邀參展作品並典藏。擔任高雄市長青學苑書法班指導教師,接受任教滿十周年優良成積表揚授獎。

2011年,擔任高雄市文化中心藝文班書法指導教師十年,接受表揚。國立歷史博物館辦理推廣教育徵購小篆作品一件並予典藏。浙江、舟山定海汪天福籌建立碑林函邀參與六尺全開作品一件供以入碑刻。

1969至1987年,任高雄市中國書畫學會常務理事兼總幹事。

1971年,第六屆全國美術展覽《小篆》書法作品入選。

1974年第七屆全國美展《隸書》作品作品入展獲第一名大獎。同年擔任高雄醫學院書法社、青年救國團書法班指導教師。同年擔任高雄市文化中心評審委員。

1976年,《小篆蘭亭序》。台灣出版社初版

1985年,高雄市第四屆獎章、全國國語文竟賽評審委員。

1987至1992年,擔任中山大學書法班指導教師先後五年。

1990——至2012年,高雄市美術館籌備諮詢委員、高雄市美術館典藏委員至今。

1992至1994年,高雄市美術館諮詢委員。《小篆蘭亭序》。台灣出版社再版。

1995年,第十四屆全國美展籌備委員。

1997年,河南中國書法碑林入選,並獲入刻石碑。

2000至2012年,接受表揚於高雄市長青學苑老師十周年,並任教至今。

2001年,接受表揚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藝文班書法老師十周年。

2002年,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美軒舉辦《李仲箎八十回顧展》。

家庭背景

李仲篪先生自幼跟隨父親打理紙品生意,受父親厚道經商、耕讀傳家和紙墨文化相濡以沬的影響,書法便成為他最不能割捨的興趣和愛好。到了中學時期,他對書法練習工勤不輟,日見長進,在博採知識的海洋里,視野漸至開闊,開始對金文字和古典詩詞產生濃厚興趣,並以優異的成績修滿中學,因戰亂而不得不輟學,步入社會。1937年夏,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此時國難當頭,山河破碎,興國州(今陽新縣)城區慘遭倭寇瘋狂轟炸,關內的商鋪大部被炸毀,李仲箎一家亦在被害之中,商鋪無存。

從此,舉家逃難流浪縣域之南鄉,年少的李老仲箎只好過著半耕半讀的無定生活,其學書的時間也就大大減少。這種或逃亡或流浪、居無定所的日子長達多年,飽受欺凌。儘管如此,但自己對書法的追求不曾有絲毫懈迨,反之,更加不避寒署,追求彌堅,除了深得父親真傳,亦不忘吸納眾書家之長,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取先人之長,積方家之神,從容淡定,不改初衷,從而奠定了他終生從事金文字研究和書法創作的道路。

李仲箎先生有兄弟二人,其兄名伯塤,長其三歲, 取名用典取自詩經:“伯氏吹塤,仲氏吹篪。”(摘自《詩·小雅·何人斯》)。塤,一種古代土陶吹奏樂器;篪,古代竹質吹管樂器,相當於今天的“竹笛”。塤、篪含其音之諧合。取伯塤仲篪為兄弟之名,寄寓兄弟成年之後要手足同心,以寓不負詩經諧名之深意。

李仲箎先生,筆名楚痴,意在離鄉不忘故土。李商隱在無題詩中寫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乾”,李仲篪的痴是在藝術創作的領域,完全忘卻現實,執著於別人所難以企及的事業,故他寓有“楚地的書痴”,用以自勉。

李仲箎先生,其父李杜品,讀書人,清末鄉試落弟,因家居小康,遂以硯耕自娛又通曉醫理,憑壼濟世,不計報酬,受惠者眾。”由於家學淵源,知書達禮,耳濡目染,奠定書法發展的基石。杜品公務53歲高齡生仲篪。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五歲始入私墊接受啟蒙教育,讀四書五經,學習灑灑進退之禮,是時新學尚未普及,九歲入縣內唯一的中心國小插班為四年級生,接受書法教育,從描紅入手,兄伯塤大其三歲,每天督促其寫一張大字,小字三百,日復一日,極為嚴格,這是其書藝奠基之始。國小畢業後,逢中日戰爭暴發,全面抗戰伊始,政府以焦土戰略抗日,其父率全家避難於南鄉,但由於雙親年邁且無法適應鄉居生活,於是年潤八月,先後逝世,幸生母潘太夫人在極端困頓中,命其繼讀學業,乃在抗戰期中時面中輟,時而繼續的完成了國中及高中的學業。斯時寫字全以直、趙松雪之楷書為主、行為書輔。

李仲箎先生1944年與阮氏紫鶯結縭,生一女。抗戰結束,百廢待舉,生計極度艱困,於1947年冬,經友人介紹,任職於湖北省鄂城縣警察局總務科,甫一年,因局長去職,又將面臨失業之苦,幸未前局長奉派接長湖南省平江縣警察局,乃其赴平江縣供職,至1949年大陸局勢緊張,回不了湖北,為避戰亂,復離開平江,於湖南長沙投效一二七軍任幹事,且因一二七軍整編,準備移防四川,即辦理遣散離開軍職,由長沙南下投考海軍,同年秋天因緣際會隨中興艦來台。這個階段除了少時私塾啟蒙及中心國小之學校教育外,其書法基礎建立以趙孟頫行、楷為本的基礎上;後因戰亂避禍及為生計投身軍旅,從事文書工作,皆與寫字有關,亦因此而得以隨艦來台,開展其追求書法藝術契機。

書法作品

【李仲箎書法·大篆】 【李仲箎書法·大篆】
【李仲箎書法·隸書】 【李仲箎書法·隸書】
【李仲箎書法·楷書】 【李仲箎書法·楷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