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杉膚小蠹 學名:Phloeosinus sinensis Schedle
類屬:鞘翅目 小蠹科
分布與危害
分布於陝西、河南以南的杉木分布區。
鑽蛀林中杉株或伐倒木幹部,在皮層形成縱橫坑道網,阻滯營養物質和水分的輸送,常使杉樹分泌白色膠狀汁液,嚴重為害時樹皮表面密布白色滴狀凝脂。影響杉樹側枝新梢生長。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0-3.8mm,橢圓形,深褐色或深棕褐色,觸角紅棕色,似膝狀,前胸背板密布刻點和細鱗片;鞘翅基緣隆起,表面粗糙,上密布剛毛鱗片。
卵:橢圓形,表面光滑,乳白色,長徑0.8mm,短徑0.5mm。
幼蟲:似象蟲,略帶紫紅色,老齡幼蟲乳白色,口器深棕色,體長3.4-4.0mm。
蛹:裸蛹,乳白色,長約3.5mm左右,腹末有一對大而尖的刺突,刺突尖端為紅棕色。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成蟲在樹幹下部韌皮部的越冬坑道內越冬,越冬坑道粗面短並多呈“工”字型,洞口常有棕色細木屑堆積。翌年3月下旬,當林內平均溫度達到10℃左右時,越冬成蟲開始活動並開始補充營養。4月中旬,當林內平均氣溫為20。C左右時,可發現杉膚小蠹的卵,卵期約為12-18天。5月上旬出現幼蟲,幼蟲期約為23-25天。6月上旬,出現蛹,蛹期約為8-16天。7 月上旬成蟲陸續咬孔而出、飛離被害木,分散越冬,往往在同一時期可見到不同的蟲態同時存在。
越冬成蟲一開始活動,就鑽蛀樹幹為害,在鑽蛀孔外,常堆積著木屑,越冬後的成蟲多在樹幹下部為害,而當年新羽化出的成蟲多在樹幹上部為害,從而形成了季節不同,在樹幹上的垂直分布也有不同。4月中旬交配,且在每天下午進行,林中可見到成蟲在樹幹上求偶,相互追逐的現象。交尾前,一般是雌蟲沿樹裂縫處向里鑿一侵入孔至韌皮部或邊材部,再咬築一交配室,隨後雄蟲進入交配室交配,個別也有在樹皮縫隙或在侵入口進行交配,交配姿勢為背負式,交配時間1-3分鐘。交配後,雄蟲即離去,雌蟲仍留原處。該蟲為單配偶制。
母坑道內一線為縱坑,在大多數情況下,母坑道的一端有一段短橫道,坑道多位於邊材。母坑道長度與侵害密度成正比,最長達50mm,最短只有8mm。坑道寬2.5mm左右。
雌蟲產卵於母坑道兩面側的卵室內,雌蟲最多可產卵61粒,最少也有11粒,平均1cm長的坑道上的布卵數約為10-14粒,剛產下的卵殼表面粘軟,乳白色,常附著一層木屑,故常與木屑混淆難辨。幼蟲孵化後,向母坑道左右蛀食,隨著幼蟲蟲齡增加,蟲體長大,子坑道也漸變寬加深,並因種內取食競爭呈迂迴彎曲狀。老熟幼蟲自子坑道末端作一蛹室化蛹;成蟲羽化後向外咬一羽化孔飛出。管理粗放,樹勢衰弱林內衛生條件差的林分或林分邊緣的地方,該蟲發生較重。伐倒木宜引起該蟲侵害。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加強杉木林的後期管理,改善林內衛生狀況,提高杉木的抗蟲能力,對已成熟的杉木林,適時進行合理間伐,增強樹勢。
②禁止在杉木林內及其附近長期堆放伐倒木,並注意及時清除林內採伐殘餘物。在杉木林內發現受害的零散枯株,及時間伐並運出林區進行處理,防止擴散蔓延。
③每年4-6月上旬,在林間適當放置若干伐倒木作誘餌,誘集成蟲產卵,然後分別於5月中旬和7月下旬收回餌木運出林區處理。
生物防治
注意保護利用天敵,還可施用白僵菌等生物藥劑。
化學防治
4月中旬卵期,杉樹幹部噴25%蛾蚜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也可取得較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