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華[書畫家]

朱英華[書畫家]

朱英華 1966年生於山東,1999年結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1999年由臨清市宣傳部、文化局主辦「朱英華國畫展」。部分作品及論文分別在《東方美術》、《美術大觀》、《讀書人》、《中國書畫報》、《中國畫水墨精品》、《中國畫名家小器集珍》等十幾種刊物發表,山東電視台、聊城電視台、臨清電視台曾專題報導。作品曾被中央電視台、中國人民大學收藏。出版有《朱英華作品集》。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翰墨藏真》主編、中國書畫收藏網藝術總監。

基本信息

藝術介紹

《鄉月》93年入選「中國美術家作品展」獲銀獎

《神農奇觀》入選「山東省第五屆新人新作展」

《久居深山不知世情》入選98年「山東山水畫大展」

《青城天下無》入選「金絲猴杯東方藝術大展」獲銀獎

《雲山觀道》入選「中日書畫藝術交流展」

《滿目青山夕照明》入選「中國當代書畫百家赴英提名展」

文章

對傳統的再認識

文/朱英華

前些年,對外來文化的衝擊和反傳統的爭論中,使畫壇沸沸揚揚,爭辯不休,終於平靜下來,人們似乎都在重新反省,尋找新的坐標,我一向刻意求新,也調轉方向,重新回到曾被放棄的傳統位子上來。

自入中央美院學習後,看到一些在傳統的基礎上勇於創新的作品,我更相信自己沒有坐錯位子,信念更加堅定。

每一個民族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歷史文化背景,每一個時代都蘊含著不同的思想和理念。縱觀中國畫史,我們就發現任何一個新畫派、新風格、新技法的產生,都是借古開今的。就山水而言,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至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一變也,李成、范寬又一變也,大痴、黃鶴又一變也,這裡的每一變革都與前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要繼承傳統,傳統是什麼,哪些是該打破的程式,哪些是不同丟棄的法則,這要深刻地領悟傳統的精華所在,這就需要我們追溯一個源,即“文化源”的問題。

任何一種文化反映其思維方式,往往是帶有根源性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誕生了兩部對世界文化貢獻極大的經典著述《周易》和《黃帝內經》,這是一部了解人天關係,敘述自然之本,認識人的活動規律,預測事物的發展的專著,這是對人和自然意識覺醒的一個里程碑。《黃帝內經》是了解人天關係的巨觀醫學經典,是人對自身生命認知程度的深化,同《周易》思想幾乎如出一轍,故道、儒兩家的思想體系,都是緣於《易》學思想的核心。中國文化在漢以後,已越出早期的殷人和周人的中原文化的範疇,經過歷史的薰陶,炎黃的文化體系逐漸發展成一個更龐大的各族裔共同譜寫歷史文化體系。

中國有句古話:“一字重千斤”,可見中國方塊字反映的思維深度,不僅涵蓋了“質”,也包容了“量”,一個字的包容量往往深淺莫測,恢宏博大,文字性特彆強,這些都是顯示中國文化生態的重要因素,也必然會影響藝術,宗白華先生說過:“要了解西方藝術,就應該抓住建築,而要了解中國藝術,就要抓住書法。”這是十分精闢的見解。書法一個“寫”字,包容了空間與時間的雙重意蘊。寫不僅是個性的表現,也昭示運作過程中的心靈體驗。

“道”重本源,“儒”重社會,中國古典哲學家“老子”認為,“道”是宇宙萬物之先,是“道”產生萬物,“道”是“有無”的統一,也具有“無與有”的雙重性,雖是恍惚窈冥,卻包含了“物”、“象”、“情”的存在,陰陽、虛實、動靜、黑白等對立辯證關係,已成了不可違背的鴻規。

歌德曾言:“美就是自然秘密規律的顯現,如果沒有人去把這種秘密規律揭示出來,它就是永遠不可知的。”蘇東坡論:“反常合道為趣,反常是性格,合道是修養,違而不犯,犯而能救,雖然大師毫無例外的都是“偏執狂”、“叛逆者”,但深諳傳統的精神和藝術的內在規律,這與風格而風格的商標行為有天壤之別。

在當今文化開放的今天,社會信息傳播的迅速,文化交流的頻繁,中國畫已呈現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在形勢上、風格上更多的滲入中西繪畫相結合的特點。在外來藝術對傳統中國畫的衝擊下,我們更應該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身價值作冷靜的思考,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一切外來藝術都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而一切外來的藝術養份也都需要在中國傳統的基礎上發生意義、產生作用。“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造就出來的畫家及作品,其生命力是不會久長的。把真正優秀的傳統再升華,能對各種藝術兼收並蓄,選擇出自已應走的道路,以它那屬於自己,也屬於這個時代的魅力,爭艷於世界藝術之林。

安徽農大

朱英華,女,博士, 1992-1996年在萊陽農學院攻讀作物學學士學位,2001-2008年在湖南農業大學攻讀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碩士、博士學位,現就職於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主要從事烤菸中量元素養分調控及調製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