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璋[革命烈士]

朱璋,1910年11月28日出生於平江縣城西街一個小職員家庭。父母早逝,由舅父曾蘊輝(黃去由)撫養長大。他7歲入私塾,12歲進平江第一高等國小,畢業後又考入長沙市省立第一中學。

朱璋年紀雖小,卻很活躍。當時,長沙的工農運動和學生運動風起雲湧,進步和革命組織發起的每次工運和學運,他都積極參加。他的宣傳和演說,備受民眾的歡迎。

1925年,朱璋在省立一中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的革命熱情更高了。但學校當局對他所表現的革命色彩極為不滿,就在這一年,竟開除了他的學籍。他離校前,指著校長痛斥了一頓。

失學並沒有影響朱璋的革命熱情,相反,他的鬥爭意志更堅定了。他回到平江後,即協助團縣委負責人周得一做學運工作。

朱璋在工作中有膽有識,敢作敢當。1925年9月,在平江發生的阻止英商煤油起岸的鬥爭中,朱璋站在鬥爭的最前列。他先是發動大批學生,參加平江各界數千人到縣署請願;當請願民眾湧向河岸,抗議駐軍武裝掩護英油起岸時,他又帶領學生率先跳上船隻,搗毀油桶,把煤油倒入河中。

這時,駐軍武裝對學生和民眾採取的野蠻的鎮壓行動。他們打傷10餘人,有20餘人被打落水,民眾隊伍也被衝散。朱璋見此情景,毫不退讓,毫不示弱,又帶領學生和民眾一起到縣署請願,要求嚴懲駐軍打人兇手。

縣署對學生和民眾的正義舉動和要求,不但不予理采,反而調派駐平江的鄂軍開進各個學校,嚴禁學生上街。朱璋怒火中燒,立即在《平江旬刊》上編髮慘案專號,揭露駐軍鎮壓學生的罪行,呼籲社會各界給予支持,伸張正義。當鄂軍包圍縣立師範並毆打學生後,朱璋又寫了一份《致全縣父老書》的傳單,在全縣各地散發。

1926年2月,縣城又有兩個商人與英商勾結,為其運送煤油。朱璋獲知訊息,立即帶領工農民眾將二人抓獲,並將他們遊街示眾。有了這次行動,其他商人誰也不敢為英商做事了。

中共平江縣委很賞識朱璋的革命精神和工作魄力,1927年春,派遣他去長沙參加對英經濟絕交委員會工作。在長沙,朱璋參加了編寫《英帝國主義透視》一書。這年5月,他由共青團員轉為共產黨員,不久回到平江,任中共平江縣委組織部長兼共青團縣委書記。

“馬日事變”發生後,平江縣委決定擴大武裝,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對工農民眾和共產黨員的血腥鎮壓。朱璋在縣委書記毛簡青的統一安排下,先後介紹余栗卿、鍾讓興、何晉、曾蘊輝等農民和青年學生入黨,同時,積極參加了槍枝彈藥的籌措和武裝暴動的準備工作。當時,他家堂屋裡住著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朱璋竟敢在敵人眼皮底下建立起地下軍火倉庫,把從外面搞到的20多支槍,陸續捆綁在茅柴里背了回來。他笑著對同事鍾菊和說:“有國民黨軍隊放哨,槍枝放在家裡很安全。”果然,這些槍枝完好地保存下來,在後來武裝工農、開展對敵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28年初春,朱璋秘密回到平江縣城。因叛徒告密,2月21日夜晚,平江國民黨當局將他逮捕。但是,任憑敵人酷刑折磨,他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秘密。黨組織為了營救他和其他革命同志,於3月16日(農曆二月二十五日)發動了平江有名的“二月撲城”。終因敵人調大批部隊增援,撲城未能成功。第二天,朱璋被殺害於孔廟前的月池塘廣場。年僅18歲。

1930年秋,彭德懷率領工農紅軍攻克平江。平江蘇維埃政府為朱璋舉行了追悼大會,在烈士墓前立了一塊石碑。碑文寫著:

朱璋烈士,號菡初,讀書有大志,嘗以革命自期,邑人重之。生清光緒庚戌年十月十七日(應為宣統二年,原碑文有誤——注)。事為反者知,系在縲紲。公曆一九二八年舊曆二月二十五日,民眾撲城未遂,二十六日被害於城。爾時浩氣塞天地,鮮有及者。邑人惜其志未伸,而來者當知加努力,雖死如生,茲識之以為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