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朱漢邦,號清風軒主,1942年生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九峰鎮城中村,著名農民畫家,退休幹部,2014年12月被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評為中國藝術圈十大人物之一。中國書畫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理事,新加坡共和國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名譽顧問。朱漢邦是中國當代墨竹畫派大師,自幼酷愛書畫,喜好墨竹。高中畢業後,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直至退休一直在農村基層工作,退休前任職於福建省平和縣崎嶺鄉供銷社主任、書記。自小在農村長大,與竹為伴,出於愛好,無師自學,工作後從臨摹鄭板橋等古人作品,慢慢開始自行創作,自成一派,前後已有五十年之久。
他熱愛竹子,崇尚竹子的精神。在沒有任何人指點的情況下,拿起筆練習畫竹。數十年間,不管是在農家幹活,還是在供銷社上班,朱漢邦從來沒有放下手中的畫筆。他說,畫竹子完全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因情而發、興之所至。
畫竹子,一根竹竿節節攀升,片片青葉畫起來似乎並不難,但是,要想畫好竹子,畫出意境,就不那么容易。為了提高畫竹技藝,不管是酷熱難耐的三伏天,還是天寒地凍的數九寒天,朱漢邦經常進山細心揣摩竹子的不同生態特徵,如痴如醉不斷摸索畫法。不僅如此,他也向畫竹大師鄭板橋學習,業餘時間一遍一遍地反覆臨摹他的墨竹畫作。另外,他還常年訂閱《中國書畫報》,學習新畫法。
經年累月,朱漢邦的墨竹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筆下的墨竹清新灑脫、卓爾不群,枝枝葉葉皆生機盎然,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在朱漢邦客廳的牆上,一幅照片格外顯眼,那是開國少將王直老將軍和他畫作的合影。“王直將軍收藏了我的兩幅作品。”朱漢邦高興地說,這給予他很大的鼓勵。
藝術風格
“墨中煙霧追古林,筆下豪情寫自風”。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朱漢邦先生常融入大自然寫生創作,既用傳統的筆墨功夫,一筆一划畫出竹子高風亮節的形態,又運用特殊的技法處理繪出清新灑脫,墨分五彩竹子的神態,使畫面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所創作品是其感情的凝練,境界的升華與精神的鑄造。如作品《四季竹》,一組高低錯落,濃淡有序,層次分明,點染揮毫,一氣呵成.充滿濃厚生活氣息、雅俗共賞的公孫竹迎面撲來,其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真乃:傲霜鬥雪根節固,雨後春筍破土出;明月秋風起婆娑,艷陽烈日展金枝。令人產生共鳴,深受行家讚賞。楊子藝敬撰藝術成就
1994年參加江蘇江都書畫院主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海內外大賽,榮獲銀獎;
1995年參加“華聯杯“國際婦女節書畫大賽,榮獲銅獎;
1996年參加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主辦——中國畫精品創作比賽,榮獲精品金獎;
1998年參加江蘇江都書畫院主辦——迎香港回歸中國書畫大賽,榮獲銀獎;
1998年參加中國書畫家聯誼會主辦——”北京之夏詩書畫研討展示會“,榮獲一等獎
2005年參加中央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主辦——”紀念中國人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書畫作品展“,榮獲三等獎
2009年參加長沙羲之國際藝術中心舉辦——”歲月燃情”中國老年書畫大賽,榮獲金獎;
2012年參加“中華頌竹詩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2012年參加”喜迎黨的十八大——全國離退休老幹部書畫作品邀請賽“,榮獲金獎;
藝術思想
視竹如生
痴於一枝一葉,意在一筆一划
“墨中煙霧追古林,筆下豪情寫自風”。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在學習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朱漢邦先生常融入大自然寫生創作,既用傳統的筆墨
功夫,一筆一划畫出竹子高風亮節的形態,又運用特殊的技法處理繪出清新灑脫,墨分五彩竹子的神態,使畫面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所創作品是其感情的凝練,境界的升華與精神的鑄造。一組高低錯落,濃淡有序,層次分明,點染揮毫,一氣呵成.充滿濃厚生活氣息、雅俗共賞的公孫竹迎面撲來,其畫風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真乃:
傲霜鬥雪根節固,雨後春筍破土出;明月秋風起婆娑,艷陽烈日展金枝。
令人產生共鳴,深受行家讚賞。
感人事跡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親朋好友、省內外慕名向朱漢邦要畫作的人越來越多,他都認真對待每一幅畫,精心創作。“有時一幅畫要反覆畫上好幾遍,只有自己覺得滿意了,才能拿得出手。”
藝海無涯,天道酬勤。他把藝術奉獻社會,古稀之年的朱先生仍然在自己終生摯愛的書畫藝術上前行。他不僅竹子畫得好,而且捐資助學的愛心之舉在家鄉九峰也成為美談。2009年,朱漢邦參加一場書畫展,他的一幅中堂作品拍得2600元。當時,他得知九峰有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面臨輟學,便當場悉數將拍賣所得捐給了那位學生。畫如其人,願朱先生的繪畫藝術,能如竹子,高風亮節,百尺竿頭,更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