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邯鄲市朱山植物園主要由森林童話主題景區、浪漫花海主體景區及戶外活動體驗景區三大景區組成;建設兒童遊樂園、花田、山澗溪谷、無公害果蔬種植區、垂釣區、人工湖畔、廣場、 停車場等主要設施及其他園林道路、綠化、照明、給排水及消防等基礎配套。
主要景點:朱山石刻系列展館、漢唐書院、玻璃吊橋、水上漂流、纜車索道、歐陸小鎮、花田溪谷、房車營地、兒童樂園、蓮花湖等。輔助景點及設施:林間棧道、環山腳踏車道、越野車道、梨花溝、鏡花緣、採摘區、童趣林地、愛情樹認養林、婚禮草坪、燒烤場、垂釣池、寵物農場等。
景區特色
據介紹,正在建設的邯鄲市朱山植物園以植物展示為主特色,集休閒娛樂、休閒度假、科普研究為一體。
尤其是計畫投入1.2億元興建的飛虹吊橋—— 朱山-婁山橫跨懸空玻璃吊橋,連線兩山,跨度220米,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玻璃吊橋(在營的有石牛寨玻璃吊橋,九寨溝大峽谷玻璃吊橋在建)預計將在2016年國慶期間投入試運營。
投資2000萬的水上漂流坐落在景區狗山南側,全長2500米。
園區位於永年縣城西北的“朱山”、“婁山”及山體周邊地段,距邯鄲市區16公里,距永年縣城4公里,東臨107國道和中華大街北延路段,交通非常便利,既有利於植物保護,又便於市民遊覽。
南側道路東至永年縣縣城健康街,交通便利。西側為南水北調總乾渠,北側為朱山和婁山,在平原地區是罕有的自然景觀資源。
交通導航
邯鄲市朱山植物園景區位於健康街西延線,107國道往西4公里,南距邯鄲市區16公里;北距沙河市9公里,距離邢台市區28公里;西南距武安市20公里,距山西長治市130公里;南距河南安陽市70公里,距離河南鶴壁市110公里;東距山東聊城135公里;晉冀魯豫四省交通均很便利。
建設背景
2006年,邯鄲市出台“邯鄲市動植物園建設規劃2006-”版 ,規劃在永年建設邯鄲市動植物園。
永年縣政府積極配合市政府相關規劃,多方聯繫,一直希望藉助社會力量完成這項民生大計。經過幾年的努力,切合目前社會經濟市場實際,發展改革局多方謀劃,於2015年與北京宏大華遠投資有限公司達成招商合作意向,並於2016年2月5日簽約,正式實施開發金朱山旅遊項目暨【邯鄲市朱山植物園】,該項目現已全面開工。
功能分區
入口區、花海、戶外活動體驗區
寵物農場、歐陸鮮花小鎮
兒童樂園
文化觀光展示區
綠化停車場
景區意象
飛虹吊橋
飛虹吊橋為玻璃架構懸空跨山吊橋,跨度180米,橋面和護欄均由特種玻璃建造。這座玻璃吊橋是國內第三座跨山玻璃吊橋,該玻璃吊橋計畫投資1.2億元重資興建。
鏡花緣
由多彩丘陵、彈力跳跳、模擬農場、花鏡迷宮
甜蜜棒棒糖、攀爬地帶、大風車等組成。
是景區內兒童遊玩的主要地帶之一。
寵物農場
由滾草垛、騎小馬、小動物親密區、摸魚池
奇妙沙灘、巧手農場等組成。
是景區內兒童遊玩的主要地帶之一。
兒童樂園
由小飛象旋轉世界、旋轉木馬、水景噴泉、
摩天輪、瘋帽子旋轉杯、太空漫步等組成。
是景區內青少年兒童遊玩的主要地帶之一。
朱山石刻
邯鄲市朱山植物園內主要景點之一,國家級文物。
“漢朱山群臣上酬石刻”簡稱“朱山石刻”,該石刻坐落在景區內朱山之巔,是西漢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候國趙國大臣為趙王祝壽時所刻。
石刻長1.5米,寬0.52米,為長條狀摩崖石刻,刻字崖面依山傾斜,石刻石面向西,上鐫刻“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1行15個小篆體大字,文字長1.2米,寬0.08米。
西漢刻石傳世本稀,又以此石為最早。且其字型渾樸古拙,篆書中兼有隸法,堪稱秦漢之際篆隸過渡時期的書法代表作品。亦有個別專家認為此石之“趙”系公元4世紀之“後趙”,或系戰國時期之“趙國”。
這一石刻最早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時任廣平府知府的楊兆璜發現並將之公諸於世,其拓片先後被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家博物館所珍藏,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書法家和考古學家來此考查研究。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館藏拓本 -西漢群臣上壽刻石清拓本
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群臣上壽刻石》,墨拓整紙本,已裱立軸。本幅縱26厘米,橫26厘米。篆書1行15字:“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酬此石北”。原石為清道光年間楊兆璜在當時的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今河北永年縣)西60里婁山訪得,故又名“趙婁山刻石”。拓本罕傳。似此本淡墨初拓、字口肥潤、筆畫清晰者更為少見。
此拓本幅內有趙之謙小楷一跋。右側裱邊鑲沈樹鏞題簽一、吳廣霈跋三則。左側裱邊鑲俞樾考論此石年代的手札二封(三頁)、吳廣霈跋一則(二頁)。鑑藏印記有:“沈氏金石”、“均初藏寶”、“積川胡澍、川沙沈樹鏞、仁和魏錫曾、會稽趙之謙同時審定印”、“武林韓小亭氏審定金石文字”、“盱眙吳同遠公望父審定金石書畫印記”、“當湖朱善旂建卿父珍藏”等。
藏友拓本- “群臣上醻刻石”
“群臣上醻刻石”為西漢早期為數不多的石刻文字,其歷史價值和書法價值都不容輕視。我對該刻石的拓片,早已垂涎。數月前,知河北海棠花館主人王文彥兄有餘存,簡訊求之,約半個月前,王兄寄來一紙墨拓,今日又得朱拓,更是歡喜!
群臣上醻刻石,長約130cm,寬約25cm,篆書一行十五字,釋文曰“趙廿二年八月丙寅群臣上醻此石北”。醻與酬同義,長時間飲酒的意思。此石刻文字記錄的是西漢趙國群臣為其王劉遂祝壽時盡興飲酒於此刻石背面。趙廿二年八月丙寅,專家考即漢文帝劉恆後元六年(前158年),(也有專家認為此石之“趙”系戰國時期之“趙國”,或公元4世紀之“後趙”)。字型古拙渾樸,篆書中兼有隸法,較為典型體現秦漢之際篆隸過渡時期的書法風格,因而顯得彌足珍貴。
原石在今河北省永年縣西吳莊村北朱山之巔。據稱,朱山在古時名為“豬山”。該刻石早在唐宋時期已被發現,距刻石不遠處有唐人題記,字跡漫漶,隱約可辨識:“監軍判官濟陰鬱久閭明達,侍御史魯國郗士美,洺州刺史范陽盧頊,冀處士盧葉夢,監察御史劉荊海,邢州別將楊審言,□□縣尉李嘉同登。大唐貞元十四年九月廿八日”。清道光年間楊兆璜復訪得,併名為“趙婁山刻石”。然舊拓罕見,曾於網間偶見清拓本,紙質泛黃,墨色沉鬱,周邊題跋無數。該石刻已列河北省重點文物加以保護(註:2015年升級為國家重點文物)。之前從海棠花館獲得河北邯鄲武安市老安莊“趙國易陽南界”刻石拓片,與“群臣上醻”當屬同期。
著錄
有關此石的著錄主要有:清趙之謙《補寰宇訪碑錄》、沈西雝《交翠軒筆記》、張德容《二銘草堂金石聚》、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楊守敬《激素飛清閣評碑記》,現代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沙孟海《中國書法史圖錄》等。
碧霞元君廟
邯鄲市朱山植物園內景點之一,位於景區內婁山(狗山)山頂
碧霞元君是以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 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
至清代時,狗山頂還建有九龍聖母廟、碧霞元君殿以及戲樓。現殘存碧霞元君殿重修碑和建戲樓石碑,從磨泐不清的碑刻中,還可辯認為清康熙三十四年時物。
上世紀以來,當地已陸續在山頂恢復碧霞元君殿和九龍聖母殿。碧霞元君殿端坐山頂,坐北朝南,面闊三間,為硬山仿古式建築,頂覆灰瓦。殿內碧霞元君像眉清目秀、面目慈祥。西殿為九龍聖母廟。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及碧霞元君壽誕日,八方香客紛紛登山朝拜,祈求平安。山頂西側也建有佛祖殿,據傳原佛祖殿為無梁式石砌結構,所以也稱無梁殿。近年來也投資進行了修復。成為求神拜佛的高山道場。
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碧霞元君的影響力由山東省泰安市傳播開來,歷經上千年,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以後,對於中國北方地區漢族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
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道教認為,碧霞元君“庇佑眾生,靈應九州”,“統攝岳府神兵,照察人間善惡”,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女神之一。
漢族民間的“北元君 南媽祖”的說法,指的是泰山奶奶和媽祖娘娘之間,雖然有地域之差和山神、海神之別,但同樣都普度眾生,捨己為人,成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聞名於世的保護女神。中國南方部分地區也稱其為“送子觀音”。“碧霞”意指東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則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是道教女神的尊稱。
狗山唐壘
邯鄲市朱山植物園景點之一,位於景區內婁山(狗山)之巔
當地也把山頂最高處稱之謂寨尖、唐壘。如果于山頂細心探察,則石砌寨牆、寨牆基址仍清晰可見,據此可推斷唐時確曾在此駐兵安寨。
唐《元和郡縣誌》稱:“唐武德五年(622年)太宗親總戌討劉黑闥於此立營。狗山有太宗故壘,一名駐蹕山”。也叫太宗山。明崇禎十四年《永年縣誌》載:“狗山,城(廣府城)西六十里,山勢崇廣,後人嫌其名,易之曰婁。唐太宗討劉黑闥駐軍於此,古碑數字尚存”。即自明代起逐漸被雅化為婁山。明代白南金《婁山懷古》詩曰:“千載屯兵事已非,言尋故壘尚依稀。寒煙不鎖青山色,每至登臨翠滿衣”。
關於狗山唐壘,傳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李淵起兵於太原,李密稱雄於瓦崗,王世充稱帝於洛陽,竇建德建都於洺州。一時戰火四起,狼煙遍地,民眾四處逃生,叫苦不絕。按當時形勢看,最有勢力的要算是李唐王朝,而李世民更是一位有才華的英主,他親自率師略地,身先士卒,每戰必先。他善於謀略,不過數年,首先消滅了勁敵李密之瓦崗軍,接著一舉消滅鄭、夏兩國,生擒鄭王王世充和夏王竇建德,奠定了大唐一統天下的基礎。關於生擒夏王竇建德,源自鄭、夏兩王聯合攻唐說起。鄭王王世充雖在洛陽稱帝,但他卻貪婪無厭、殘忍成性,難談上打江山、坐社稷。他眼看唐之勁敵李密逐步被李世民消滅,在洛陽宮中膽戰心驚,日夜不安,自料其力敵不過李唐王朝,遂與秘臣暗裡商議,決定拉攏夏王一同反唐,或許還能保住半壁河山。於是暗派大臣長孫安世,攜帶大批珠寶金帛到河北洺州竇建德處求援。初時夏王並未答應出兵,怎奈長孫安世以“夏鄭為唇齒之國,唇亡則齒寒,鄭亡夏則不保”等一席話終把夏王說服,夏王遂決意出兵援鄭攻唐。連后妃曹夫人也阻攔不住,竟起兵十五萬助鄭攻唐,不料在潼關一戰,鄭、夏兩國四十萬兵力,全被李世民擊潰,兩王也被生擒,於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在長安被斬殺。
據說曹夫人也是洺州人氏,名叫曹娥,系名門賢女,自幼讀書認字,通曉經史,善於觀察時事。後來得配夏王,整日在夏王面前講民間疾苦,陳述戰爭給黎民所帶來的災難。夏王本是一民間武夫,也願聽曹夫人的勸解,在夏國境內給民眾做了諸多好事,如減免稅賦,減少徭役,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剿滅盜賊,保境安民等等。所以夏王在夏國境內頌聲四起,威名大振,這都是曹夫人內助的功績。當時,李世民對夏國的政績也有耳聞,他向來對鄭、夏兩王看法不一,原計畫滅鄭後,再招降夏王,一同建國,但夏王一時糊塗,誤中王世充奸計,只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曹夫人得知夏王被擒,全軍覆沒的訊息後,自思大勢已去,遂親率數百騎退回洺州,遣散餘眾,痛切與眾將道別,便逃遁山林,隱蹤滅跡。一時夏國土地全歸唐有,秦王李世民得勝回長安復旨。
武德四年(621)九月,原竇建德部將劉黑闥,招羅舊部,聯合北國突厥兵,大舉進攻李唐,從北向南不到半年工夫,把失去的夏國土地大部奪回。武德五年(622)正月,黑闥稱漢東王,定都洺州(今永年廣府故城),改元天造,在洺州二次稱帝。
秦王李世民又回師河北,駐軍聰明山廟,並在狗山頂端築起堡壘,安營紮寨,駐軍山頭,眺望夏兵動靜,與固守洺州的劉黑闥對壘。經過幾次較量,約定在洺州城西洺河流域進行決戰。大約在今台口、鄧底台地一帶,唐軍築堰堵洺水,利用水攻,數萬夏軍被擊潰。唐軍一舉攻破洺州,後劉黑闥被李建成所殺。大片國土又復唐軍。唐朝基礎進一步得到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