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本寨鄉位於貴州省鎮寧縣東南部,距縣城36公里.東與紫雲縣接壤,南與沙子鄉毗鄰,西連募役鄉,北接革利鄉、江龍鎮。全鄉總面積,轄19個行政村,88個自然村寨,105個村民組,共3942戶。鄉境內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8944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占總人口數的55.7%。
農業發展
全鄉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旱地種植占68.5%,主產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葵花、核桃、辣椒、苡仁米等。耕地總面積14468畝,其中田5237畝,地9231畝,共有林地21176畝,荒山63631畝,牧地400畝,森林覆蓋率為13.38%。據2003年統計,人均占有糧食325公斤,人均收入1150元。由於自然條件和歷史等因素,民眾生活極為貧困。近年來,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正在向小康大步邁進。
自然資源
鄉境內有啞呀河、紅坪河穿腹而過。水力資源豐富,有國有企業關山電站和民營企業下弄貫電站(正在修建之中)。鄉境內已探明的有煤、鐵等礦產資源,有鄉鎮企業關山鐵合金廠,旅遊資源有岩下神仙洞(由於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尚未開發)。
基礎設施
紫雲至黃果樹公路從鄉境內穿腹而過。全鄉公路網路以紫黃公路為主。目前全鄉已有17個村通車,占89.47%。雖然在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於受地形條件的經濟條件的制約,通村公路水平還不高,而且還有部分村沒有通車。鄉黨委、政府將大力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著眼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改造,力爭於2006年全鄉村組通車。
全鄉現有學校13所(點),其中初級中學1所,完小5所(點),初小3所,教學點4個。由於地理環境及歷史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廣大人民民眾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文化水平還很低。
經濟發展
民政救助工作得到加強。近幾年來,共發放救濟糧121000公斤,救濟款8000元,但由於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至今仍有760戶3200人處於貧困狀態,439戶1641人處於極貧狀態,扶貧攻堅難度還很大。全鄉人畜飲水普遍困難,現能正常飲用水的有13個村74個村民組,現仍有6個村31個組的人畜飲水困難沒有得到解決,人民民眾生活飲水還比較困難。
近年來,本寨鄉黨委、政府立足於加快經濟發展,帶領全鄉人民共同努力奮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同步發展,人民生活正向小康邁進。該鄉將繼續搶抓西部大開發和新階段扶貧開發的歷史機遇,切實調整全鄉經濟結構,加速資源開發。實現全鄉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得到發展。在國家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以來,全鄉共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12000餘畝;實施了2772.5畝的坡改梯工程,有效保護耕地3000餘畝,但該鄉生態環境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還需進一步採取有效措施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
旅遊景點
啞呀河
啞呀河風光風情旅遊區,位於中國三大水系之一的珠江流域,北盤江南岸第一大支流,青水江發源地。地處雲貴高原東北角,地屬貴州省安順市鎮寧自治縣本寨鄉境內,平均海撥高度1200米左右,景區內落差高度300米,屬亞熱帶季風溫度春乾型,年氣溫變化較小,冬暖夏涼,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3℃至16℃左右,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21℃至24℃之間,喀斯特地形地貌,植被優良,物產豐富。該鄉主產大米、玉米、花生、黃豆、辣椒、核桃、葵花等。長居民族有漢、布、苗等民族,熱情好客,勤勞純樸、歷史悠久、人文風情獨特,距縣城鎮寧46公里,紫雲縣城32公里。
景區內有:涼爽的氣候、依季變化的田園風光、優質的植被、波濤碧浪的山峰、奇特的山寨石板房、陡峭的懸岩、相形各異的石林、7個大小不同的神秘溶洞,上有天坑、下有天池、優雅的峽谷,瀑布、河流和清澈見底的清江源頭水,還有獨特的布依族、苗族的千年風俗、風情和節慶,是一片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旅遊天地。
念紅風雨橋
念紅風雨橋--位於靚雅河主河道上,長約40米,寬3米,離水高度4米,兩岸分別用青石牆做橋磴、鋼筋水泥做橋樑板面,形成平橋,平橋兩邊樹起各6根直徑30公分的鋼筋水泥圓柱,橋面內空高度4.5米,頂部斜坡面帶藝術角屋頂,蓋石板,橋兩頭各掛一扁,上書“念紅風雨橋”字樣。橋兩頭五步石階上至橋平台,優質材料做藝術橋欄桿座椅,座椅上方離橋面2米處做1米高的藝術花窗,花窗上方1.5米空牆,用來展示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全程路線圖,特別標明紅軍路經貴州省鎮寧縣的路段和紅軍指戰員在長征途中的各種英姿圖案。並有一段文字介紹:“一九三五年××月××日中國工農紅軍從此處跨過靚雅河,由於紅軍長征時間步行打仗,衣物污垢,身上汗膩,影響衛生,紅軍首長見靚雅河水質清澈乾淨,下令男女紅軍分開在此段河道上進行洗整,此河道上有洗澡的、洗衣的、擦槍的、晾衣的、唱歌、相互打鬧的,下游還有戰馬洗澡,戰馬狂奔歡叫,一時間人歡馬叫的場面十分壯觀,當地布依族也前來送雞蛋、年糕、臘肉、核桃、花生土特產、敬酒、抽漢煙,最後下令開發時,有幾匹戰馬座於河中享受涼爽不肯上岸,當地布依族青壯年數十人前來幫助費了很大的力才把戰馬一匹匹的弄上岸來,戰馬上岸後還表現出不快之意,紅軍走後,當地布依人為了懷念紅軍,便將這段河叫做”座馬河“此名一直沿用至今。由於紅軍數千人在此過河,加之停下來在此洗整,約2小時有餘,清澈見底的靚雅河,河水被踩渾,紅軍走後三天,下遊河水才慢慢變清,恢復原來的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