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土壤有效水的範圍與土壤質地、結構、有機質含量、孔隙狀況等性狀有關,結構良好的壤質土其有效水一般為15%~23%,比砂質土和黏質土大。土壤有效水量是灌溉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田間土壤濕度不應高於有效水的上限—田間持水量,也不應低於有效水的下限—萎蔫係數;灌溉定額應根據土壤有效水的幅度和田間土壤有效水量之差確定。
計算原則
土壤所能供給植物的有效水量為毛管持水量(或田間持水量)與凋萎係數之差。因影響田間持水量及穩定凋萎含水量的因素很多,故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變化範圍是一個常數。在田間,因地下水位深淺不一及剖面中層次不同,土壤有效含水量範圍的數值應分層計算。
與作物生長的關係
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毛管斷裂含水量以上時,作物生長發育較好。土壤含水量降低至毛管斷裂含水量以下,作物生長發育就開始收到阻滯,故毛管斷裂含水量又稱為生長阻滯含水量。為了保證作物生長發育有良好和高產,對旱作物灌水時,不能等土壤含水量降低至凋萎係數,而應在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斷裂含水量時即進行灌水。毛管斷裂含水量大致相當于田間持水量的65%左右,相應於毛管斷裂含水量的土水勢約為-80kPa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