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五年(1372)長沙府衛守御指揮使邱廣用磚石改造土城牆時,九個城門外均未築月城。據清《湖南通志》載:至“崇禎十一年(1638),長沙知府王期昇增建月城”,至嘉慶二十五年(1820),長沙及善化兩縣知縣請款修葺城牆時,同時將天心閣擴建為三層,並將閣下的城牆加石增壘,築成內外兩城,外城又築成南北兩個月城。同治三年(1864),巡撫惲世臨為擴建天心閣的需要,重壘閣下月城與城牆。
關於月城的具體用途,1933年鄒欠白所著《長沙市指南》云:“閣旁垣成二巨窟,左右各一,昔時守城藏兵之處也。”天心閣下月城內有五百平方左右的面積,可以藏兵數百人,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作戰時,士兵可以輪番登上城頭,下陣的士兵可以下到月城內,得到及時休整,且比較安全,保護兵力,同時也便於迅速替補作戰中的陣前減員。
2、月城城牆壁上有八個大炮洞,火炮隱置洞內,可避免敵炮的轟擊,士兵也比較安全。
3、一般情況下,月城築在城門外,用以保護城門,守城方多了一道防禦工事,增加了敵方攻城的困難。而天心閣下沒有城門,不管敵方怎么強攻,當然總是不得而入。這對於不了解天心閣下無城門的敵方來說,如同誤入了一個迷魂陣,始終攻而不克。這樣一來,守城方便可控制敵方兵力,並增加其傷亡。1852年太平軍攻打長沙時,看到長沙城的城樓唯獨天心閣最高大,誤以為下面一定有城門,便將天心閣為主攻目標之一,白白耗費了不少時間與兵力,這也許就是天心閣下的月城產生了迷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