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台瓷窯遺址

月台瓷窯遺址

月台瓷窯遺址的文化遺蹟主要是窯址。 從柴窯柴姓淵源上看,月台瓷窯遺址應為後周柴窯。 1、月台瓷窯遺址是鄭州地區發現的面積較大的五代至宋代的瓷窯遺址。

2006年底,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對登封、新密、禹州進行瓷窯專題考古調查時,在新密市(原密縣)西北約25公里處的牛店鎮月台村境內,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瓷窯遺址。因遺址南部為柴窯村,該瓷窯遺址先是被命名為柴窯瓷窯址,後在申報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被定名為“月台瓷窯遺址”,這是鄭州境內近年來在陶瓷研究領域內的一次重大發現。種種跡象表明,月台瓷窯遺址可能就是中國陶瓷界苦苦尋覓多年的五代後周柴窯遺址。
一、月台瓷窯遺址即後周柴窯
從考古發現與文物遺存、文獻記載、地名與歷史傳說、柴姓淵源等方面進行考察,可證月台瓷窯遺址就是後周柴窯。
1、考古發現與文物遺存
月台瓷窯遺址,東部至與登封市接界的東溝河,西至月溝水庫,南至柴窯林場,北至郭窯村,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長1500米,總面積150萬平方米。月台瓷窯遺址中部被月台河分割,河兩岸分布著階梯狀台地和溝壑,遺址就分布在月台河兩岸及與月台河相連的溝壑兩側。
2007年初,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專業人員及勘探隊對月台瓷窯遺址進行了勘探和試掘,發現有豐富的文化遺存。
月台瓷窯遺址的文化遺蹟主要是窯址。在勘探過程中發現地上暴露窯址數十處,地下埋藏窯址十餘處,其中大多數為馬蹄形饅頭窯。試掘窯址兩個,一個為方形窯 ,一個為長條形窯。該瓷窯遺址堆積層內遺物較豐富,在所試掘的100多平方米的範圍內,出土能復原的瓷器多達上百件,以青瓷和白瓷為主。出土了部分器形規整、器表光滑、器壁厚薄均勻、胎質堅硬、釉色優美、玻璃質感較強的青瓷器,包括豆綠、蔥綠、天藍、天青、月白、黑釉、黃釉、醬釉等;胎色有磚紅、土黃、灰白、深灰等,能辨別器形的達上百件。器形種類繁多,有:碗、罐、器蓋、盤、瓶、水注、洗、盞、缸等。其中以碗、盞較多。主要的有玉壁形圈足青瓷器,青瓷碗,以及葵瓣口醬釉碗,茶葉末釉碗、盞等器物。年代大約從唐末到宋早期。在試掘的T3中,在青瓷堆積上部的沖淤積層中緊鄰堆積層處,發現了一枚宋早期銅錢——元佑通寶。(載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月台瓷窯遺址》申報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材料)
從該瓷窯遺址文化層堆積情況來看,瓷片堆積中除部分唐代的瓷片外,大多為五代至宋代的瓷片堆積。因此,月台瓷窯遺址被定為五代至宋的瓷窯遺址。從瓷窯年代上看,月台瓷窯遺址與五代柴窯年代相符。特別是遺址中出土有類似文獻記載柴窯瓷“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青瓷瓷片,為探尋柴窯提供了重要線索。
2、文獻記載
明代洪武時曹昭所著《格古要論·古窯器論》記載:“柴窯器,出北地河南鄭州。世傳周世宋柴氏時所燒者,故謂之柴窯。天色青,滋潤細膩,有細紋,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新密月台瓷窯遺址西南去鄭州約45公里,去鄭州不遠,此地歷史上亦多次為鄭州所轄,符合文獻記載中柴窯的出產地。
3、地名與歷史傳說
在月台村幾個村民組中,有柴窯、郭窯、謝窯等村民組,不但分布著瓷窯遺址,更有流傳下來的“柴窯”地名,可為五代柴窯在此的明證。
另外,在新密現存的月台瓷窯、西關瓷窯、窯溝瓷窯幾大瓷窯遺址所在地,又多流傳有宋太祖趙匡胤的傳說。《河南省密縣地名志》載:“月台:月台村委會駐地。在牛店鄉人民政府駐地南6.9公里,與登封縣交界處。相傳,北宋皇帝趙匡胤前往中嶽廟進香時,曾在此夜宿,到村西土崗台地上賞月,因名月台。”(載《河南省密縣地名志》111頁,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此事怕不僅是賞月那么簡單。後周時期,趙匡胤曾是當朝皇帝柴榮的“義弟”,在柴榮未做皇帝時就有著很好的關係。後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的皇帝,對於柴榮創燒的柴瓷就不能不予以關照了。
據《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帝性孝友節儉,質任自然,不事矯飾……宮中葦簾,緣用青布;常服之衣,汗濯至再。魏國長公主襦飾翠羽,戒勿復用,又教之曰:‘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見孟昶寶裝溺器,椿而碎之,曰:‘汝以七寶飾此,當以何器貯食?所為如是,不亡何待!’”(載《二十五史(八)》225頁,吉林攝影出版社2002年5月版)趙匡胤初登帝位,吸取前朝教訓,對後蜀主孟昶所用的小便溺器用七寶裝飾十分反感,將其打碎以警戒大臣。在正史的記載中,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與後周世宗柴榮一樣崇尚節儉的。據月台村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趙匡胤在去中嶽廟進香途中,專門路過柴窯所在地,以賞月為由 ,登上望月嶺察看,發現月台河兩岸爐火通明,熱鬧非凡,即下令關停了這些耗費巨資的柴窯,並遺散工匠。一些身懷絕技的工匠流落到了禹州神垕,把柴窯的燒造技術傳播到了那裡,從而在禹州創造出了著名的鈞瓷。此傳說又印證了陶瓷史上鈞瓷與柴瓷有淵源關係這一論斷。
在新密窯溝瓷窯和西關瓷窯一帶,流傳著趙匡胤發跡前在此經營瓷器,因逞強被人毆打,登上帝位後在此報私仇屠窯毀窯的傳說故事,亦從側面說明新密瓷窯業的興衰與趙宋王朝有關。
從民間傳說來看,月台瓷窯即後周世宗柴榮創建的御窯柴窯。
4、柴姓淵源
新密市牛店鎮月台村柴窯村民組目前有村民420人,除了外來的媳婦和幾個上門女婿之外,全部為柴姓。根據柴窯柴姓家譜介紹,這裡的柴姓是後周皇帝柴榮的弟弟、虢州防禦使柴貴的後代。
《續資治通鑑》記載:“周虢州防禦使柴貴,世宗弟。”虢州在今河南省鄭州西、新密市北部滎陽一帶,密西柴窯距虢州僅三十餘公里。柴榮創建御窯柴窯之後,派其弟虢州防禦使柴貴的親族親信在此進行監督管理,以後,這支柴姓就在新密月台落地生根,繁衍發展,形成一支柴姓望族,所居住的地方因有柴窯所在,遂取名柴窯,一直沿用至今。
從柴窯柴姓淵源上看,月台瓷窯遺址應為後周柴窯。
二、新密誕生柴窯的原因
既然月台瓷窯遺址可能是五代後周時期的御窯柴窯,那么柴窯何以能夠誕生在新密呢?
1、優越的地理環境與地質條件
月台瓷窯遺址位居嵩山東麓的河旁台地上,洧水(雙洎河)支流月台河從遺址中部穿過,又有馬鳴寺河、馬河等支流匯入,為瓷窯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解放後新密人民還在月台河下游建起了國家中型水庫李灣水庫,現在成為新密市區的飲用水源。
月台河兩岸的台地多為黃土丘陵區,盛產耐火材料和瓷土礦(鋁土礦),周圍地下盛產煤炭(新密煤炭開採始於漢代,目前月台瓷窯遺址周圍尚有煤礦二十餘家),可以就地取材,為瓷窯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2、豐厚的人文環境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 ,文物工作者在月台瓷窯遺址上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證明了這裡的久遠的歷史。
商代時,這裡建有弭國。甲骨卜辭中多處見“敉”,古文字學家鄭傑祥釋作弭。春秋時,月台為鄭國弭邑。《左傳·莊公二十一年》載:“春,胥命於弭。夏,同伐王城。”晉代杜預註:“弭,鄭地。”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卷六:“弭,鄭西鄙地,在今禹州密縣境。”即今月台地。唐代時,月台一帶曾是密州所轄的洧源縣城。
歷史上的月台曾是密縣、登封、鞏縣三縣的結合部,是密縣至登封、滎陽至登封、密縣至鞏縣的交通要塞,形成了方圓幾十里的集市貿易中心(現在月台村每年還有十個物資交流古會),為瓷器生產銷售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3、悠久的陶瓷燒造史
瓷器來源於陶器,考古學上多以陶瓷考古相稱,新密境內有著悠久的陶瓷燒造史。
新密市的陶器燒造可以追塑至一萬年前的新舊石器文化交接時期。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2006年在新密溱洧流域進行舊石器時代考古調查時,在大隗鎮雙樓村馬家灣村民組發現了一處舊石器地點,在馬蘭黃土晚期地層內同時發現有石製品和紅陶片埋藏,其時代大概處於1萬年左右。(載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二00六年七月《新密市舊石器考古初步調查報告》)
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新密境內的陶器燒造技術已趨於成熟。超化莪溝北崗遺址中發現了幾處紅燒土地坪,從各方面跡象觀察,它是燒制陶器的遺蹟。(載許順湛著《黃河文明的曙光》135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版)莪溝遺址出土並復原陶器四十餘件,以夾砂紅碣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還有少量泥質淺灰陶。器形有鼎、罐、圜底缽、平底缽、三足缽、雙耳壺、勺、杯、盆、器座和紡輪等。(載《河南密縣莪溝北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學集刊(1)》8-1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特別是在莪溝遺址中出土了一件泥塑陶人頭像,成為我國最早的陶塑藝術品。(載《中國造型藝術辭典》3頁,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9月版)
進入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中國最早的瓷器可能出現在新密市曲梁鄉程莊遺址。199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蔡全法對程莊仰韶文化遺址進行試掘,出土了一件紅陶杯,但在陶杯表面附著一層紅釉,可能是中國的原始瓷器,比先前發現的距今3500年鄭州商城的原始瓷器還要早2000年左右。
進入唐宋時期,新密制瓷工藝達到頂盛,出現了西關瓷窯、窯溝瓷窯和月台瓷窯等大型窯址。
1、西關瓷窯址:位於新密市老城西門外,南北向季節河兩岸,面積約30萬平方米。溝兩岸斷崖上約500米範圍內暴露著文化層,內含有大量瓷片、窯具,遺物極為豐富。1953年發現,1984年以來鄭州市文物工作隊曾進行過3次搶救性發掘,從瓷片標本看,以白釉為主,黑釉、黃釉次之,珍珠地劃花與三彩又次之,青釉最少。
根據器形特徵判斷,西關窯的燒造時間,可能始於唐代而終於北宋。關於西關窯的歷史,《新唐書·地理志》卷三十八:“河南府,河南郡,本治州,開元元年為府,土貢……誕填盎缶……縣二十,……陽城……密。”《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道貢賦條:“開元貢白瓷器、綾、賦絹、綿,管縣二十六……鞏……密……告成……。”據此,新密西關瓷窯可能是唐開元年間的貢瓷產地。1963年6月20日,西關瓷窯址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載《鄭州市文物志》97-98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窯溝瓷窯址:位於新密市東南18公里處的大隗鎮洧水南岸窯溝村,面積約2平方公里,僅窯溝附近就發現殘窯13座,出土的瓷器殘片主要是白釉,其次是黑釉、白地黑花、珍珠地劃花,黑釉凸條紋和宋三彩瓷片等。根據瓷器的形制、釉色、花紋判斷,窯溝瓷窯應創燒於五代,北宋時期達繁榮階段。1963年6月20日,窯溝瓷窯址被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載《鄭州市文物志》96-97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新密悠久的陶瓷燒造史,為五代柴窯在這裡創建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月台瓷窯遺址的價值
柴窯瓷器滋潤細膩,技藝精絕,為諸窯之冠。但柴窯產品有限,傳世極少,有“片柴值千金”之說。柴窯的具體燒造地點更是成為千古之謎。
人們研究發現,鄭州以東、開封以西的中牟縣有個柴窯村,但由於黃河泛濫淤積較深,迄今未發現窯址。近年來有人在鄭州市區某地發現有窯址和青瓷器,稱可能為五代柴窯遺址。
探尋五代柴窯窯址,意義重大。新密月台瓷窯窯址的發現,為柴窯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月台瓷窯遺址文化內涵豐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月台瓷窯遺址》申報省保材料這樣介紹其重要的學術價值:
1、月台瓷窯遺址是鄭州地區發現的面積較大的五代至宋代的瓷窯遺址。該遺址現存面積150多萬平方米,面積較大,遺存較豐富,在當時應是一個很重要的瓷窯作坊區。對於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月台瓷窯遺址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學術界應給予重視。月台瓷窯遺址位於汝窯和鈞窯的北面,是古代瓷窯由北向南發展序列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月台瓷窯遺址發掘有唐末的器物,五代的器物,還有宋早期的器物,汝瓷、鈞瓷在此遺址中都有發現,因而瓷窯遺址本身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可為研究河南瓷窯由北向南發展過程,及鈞窯、汝窯的發展源頭,以及探討中國瓷官窯的起源等學術熱點問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意義。
2008年8月,新密月台瓷窯遺址在發現一年多之後,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信隨著月台瓷窯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的不斷深入,定能早日揭開五代柴窯之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