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灣的笑聲

月亮灣的笑聲

《月亮灣的笑聲》是徐蘇靈執導的喜劇片,張雁、仲星火等出演,於198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講述了老實本分的農民江冒富在十年動亂時期幾起幾落的坎坷經歷,以及拔亂反正後農村生活的新氣象。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月亮灣的江冒富(張雁飾)是個老實本分熱愛集體的普通農民。只因他是種果樹的好把式,比別人富些,就成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尖子”,害得兒子貴根總也找不到對象。好容易托人說上翠屏村慶亮(仲星火飾)的閨女蘭花(顧玉琴飾),冒富正要帶貴根去相親,誰知慶亮反倒登門前來退彩禮。冒富只好又去求熱心的餘二嬸(朱莎飾)幫忙。餘二嬸給介紹了翠屏村的周嫂(李守貞飾)。周嫂是個寡婦,還有個孩子。冒富顧不得這些,第二天就拉著貴根去相親。到那兒一相就中了,冒富很是滿意,哪知貴根相中的卻是那天背個藥箱去為周嫂孩子種牛痘的赤腳醫生蘭花。不久,貴根和蘭花在路上碰巧相遇,二人通過一番交談,誤會解除了,同時還建立了感情。但是,他們互相不知道對方就是剛被自己的父親退了婚的人。
為了批判林彪“國富民窮”、“今不如昔”的謬論,某報社記者(馮廣泉飾)到月亮灣採訪“富”的典型,正好選中冒富。記者為冒富拍了照,不久他就上了報,一下子成為縣裡的先進典型,全縣到處請他作報告。慶亮見了十分後悔,決心再去求婚,但被冒富當場拒絕。冒富還告訴他,貴根已自由戀愛了。等到弄清楚和貴根談對象的姑娘正是蘭花,慶亮和冒富商量秋後讓他們成婚。
橘子豐收的時候,記者為“四人幫”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需要,再次來到月亮灣為冒富拍照,並把它在貴根結婚那天登了報,冒富一下子又被打成“資產階級暴發戶”。慶亮怕女兒受牽連,大鬧新房,拉走蘭花。第二天,公社支持慶亮退了婚,又把冒富編入“四類分子”的隊伍,冒富的心靈受到極大創傷。
“四人幫”垮台後,冒富被平了反,但他依然心灰意懶。貴根和蘭花對愛情的堅貞,感動了蘭花媽(歐陽儒秋飾)。慶亮在母女倆的逼迫下,再次登門求婚,冒富答應了貴根和蘭花的婚事。記者第三次來採訪冒富,還代表報社向他作了檢查。記者告訴冒富,“今後只會越變越好”,要他“放一百二十個心”,冒富說:“我沒有那么多心,我只有一個,可不能再變來變去的啦!”他的話引起大家一陣發自內心的笑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江冒富 張雁
慶亮 仲星火
顧玉琴 蘭花
江貴根 寇振海
德山 談鵬飛
蘭花媽 歐陽儒秋
記者 馮廣泉
餘二嬸 朱莎
民兵營長 方丹波
周嫂 李守貞
春保 徐才根

職員表

製作人 沈曄
導演 徐蘇靈
副導演(助理) 趙矛 、 張秀芳
編劇 金海濤 、 方義華
攝影 張珥
剪輯 張龍根
道具 陳忠澤
美術設計 王興昌
服裝設計 王海娣
燈光 王士明
錄音 任心良
布景師 姚廟發

角色介紹

	​江冒富 ​江冒富
​江冒富
演員張雁
勤勞的老農民,大字不識一個,只知道認認真真地勞動,正正經經地過日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為兒子娶個媳婦,把日子過得富裕些。耿直忠厚,心地善良,總以善良的心衡量一切,所以無法理解和適應政策變化多端的環境,卻又一直逆來順受。
慶亮 慶亮
​慶亮
演員仲星火
冒富的親家,純樸而又膽小怕事,怕事又會隨機應變。在十年動亂中,信奉明哲保身,對兒女的婚事的態度也是跟著政策一變再變,甚至因為怕女兒受牽連,大鬧新房,硬是從婚禮上拉走了蘭花。被冒富評價為“肚裡菩薩太多,叫人摸不透”。
​江貴根 ​江貴根
​江貴根
演員寇振海
冒富唯一的兒子,一把勞動的好手,村中數一數二的好小伙。在越窮越光榮的年代,因為父親善搞副業,家裡生活比較富裕,所以在婚姻問題上屢受挫折。在周嫂家相親時把赤腳醫生蘭花誤當成相親對象而且一見鍾情。
​蘭花 ​蘭花
​蘭花
演員顧玉琴
慶亮的女兒,赤腳醫生,與貴根因誤會而相識相愛。當冒富被打成資產階級暴發戶時,不顧父親慶亮阻攔,逃到冒富家跟貴根舉行婚禮。被強行拆散後,堅持非貴根不嫁,一直等到四人幫下台,才得以與貴根破鏡重圓。

幕後花絮

片中冒富最後的兩句台詞“我沒有那么多心,我只有一個。可不能再變來變去的啦!”,是扮演者張雁自己寫的。
在安徽涇縣農村拍攝一場冒富在大隊部挨批鬥的戲後,張雁帶著妝出來時,圍觀的民眾都說:“真像!真像!”
為了改劇本,金海濤、方義華在上影廠住了兩個月,從一萬多字擴充到五萬字,幾易其稿,改到後來金海濤看到文字就想吐,整個劇本能從頭到尾背下來。
該片是編劇方義華、金海濤的電影處女作,金海濤由於該片從記者轉行做了專業編劇。
寇振海在上影廠拍攝《愛情啊,你姓什麼?》時正巧與歐陽儒秋住在同一招待所,歐陽將他推薦給《月亮灣的笑聲》導演徐蘇靈。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2年 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 張雁

幕後製作

劇本創作
編劇金海濤在部隊時看到過一幅照片,照片上一位農民笑盈盈地拿著收音機、戴著手錶,身邊還有雞鴨等家禽。事後,他了解到,那位農民其實是村里最窮的人,照片上的東西都是東拼西湊來的,為的是拍一張顯示農村已經富裕起來的照片。另外,在插隊和在地方報紙當記者期間,他目睹了"四人幫"給農民帶來的種種沉重災難。這些成為他創作《月亮灣的笑聲》的靈感來源。
最初金海濤寫的《月亮灣的笑聲》是一篇短篇小說,他的戰友、當時在安徽省電影製片廠工作的方義華看過後認為可以改成電影劇本。於是二人合作創作劇本,劇本初稿被上海電影製片廠看中。
劇本初稿只寫了冒富老漢第一次登報成為先進和第二次登報被打為資產階級暴發戶,後來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編輯的建議下,作者根據粉碎四人幫後的農村新氣象,增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冒富第三次登報的戲,表現農民熱愛大好形勢,又擔心政策再生變化、昨天的苦日子重來的心理。
導演加工
導演徐蘇靈在拍攝中對劇本又進行了二次藝術加工。例如,冒富從被打成"資產階級暴發戶"到四人幫倒台的過程時間跨度有五六年,文學劇本卻寫得比較簡略。導演徐蘇靈認為僅按劇本拍攝不能充分揭示人物所經歷的內心矛盾,於是補加了一連串夏、秋、冬春的鏡頭,以旁白點明冒富在四人幫垮台後仍悶悶不樂、心有餘悸,從而加強對人物內心痛苦的劃畫。劇本中原有幾場水庫工地的戲用來描寫貴根與蘭花的第二次相遇。徐蘇靈考慮到修建水庫一般在冬季進行,與後面的劇情在時間上不符合,而且大規模水庫勞動的場面不利於展現人物性格,所以改成貴根開著拖拉機巧遇在路邊修腳踏車的蘭花。
演員選擇
選擇演員時,由於故事發生在江南某地山區,所以徐蘇靈首先考慮由張雁扮演主人公冒富。因為張雁出身於農村,外形和質樸、憨厚略帶倔強的性格與人物很接近。其他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基於樸素、有泥土氣息來挑選的。扮演慶亮的仲星火本身形象帶有中國農民的氣質,飾演蘭花的演員顧玉琴則是寶山縣的農村姑娘,在回家度假時還會參加勞動。片中的省報記者是貫穿整個故事的角色,導演本打算請一位善演喜劇甚至是演滑稽戲的演員來演,但為了不喧賓奪主,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請來演員馮廣泉,並讓他先走訪了幾個新聞工作者體驗生活。
角色塑造
通過扮演冒富一角,張雁在表演上進行了新探索。經過深入分析角色和回顧自己表演歷程,他認識要真實地塑造這個喜劇角色,就必須改變他多年來不夠生活化的的表演模式。為了吃透劇本的內容和主題思想,張雁重新閱讀了戲劇理論書籍,還有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笑--論滑稽的意義》。在實際表演中,他力求從生活出發真實表現人物感情。例如,在慶亮第一次找冒富退婚的戲中,他省略了大段台詞,而且將最後一句台詞"人要窮那還不容易?"處理成冒富一個人自言自語,用了非常輕的語氣,以貼近生活的真實。
扮演"慶亮"的仲星火接到片約後,在短時間內設計了一整套塑造角色的方案,包括從造型、形體動作到人物內心世界等各方面。飾演貴根的寇振海曾是評劇演員,習慣於戲曲的程式化表演方式,在拍安徽外景時,劇組特意讓他接近當地農民,並安排仲星火在藝術上指導他,幫助他克服了舊有的表演習慣,塑造出憨厚質樸的農村小伙子的形象。
配樂創作
在討論影片的配樂時,導演與作曲徐景新一致同意不用大樂隊,而是以民族樂器演奏民間音樂,採用笙、二胡、琵琶、揚琴等樂器的重奏,襯托冒富的內心世界;用三弦和打擊樂加強對慶亮這一人物的描繪;用嗩吶渲染笑聲,增添喜劇色彩;二胡的主鏇律則用來表現一對農村青年的愛情。

影片評價

影片圍繞老農民冒富十年動亂時期幾次不同遭遇和生活變化,從一個生活側面寫人的命運、人的感情,以此憤怒地揭露和控訴了四人幫破壞農村經濟政策和國計民生的累累罪行,熱情歌頌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農村全面落實政策,民眾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美好情景。編劇將帶有歷史性悲劇色彩的生活素材用喜劇的形式加以表現,在某些場景作了藝術上的渲染誇張,寓悲於喜,亦詼亦莊,但又讓人感到就像日常生活的本來面貌那樣逼真傳神。慶亮發現蘭花同貴根在一起後怒火中燒氣急敗壞地追過去,這場戲的音樂配上小鑼為主樂器的打擊樂,與畫面上人物的"追"和"逃"的動作配合得十分和諧,既加強了影片的節奏感又增加了喜劇色彩。
張雁飾演的江冒富,把一個飽經十年動亂,驚魂甫定,餘悸猶存的老農民形象給演活了。冒富聽訓、砍樹的戲,儘管沒有什麼對話,但通過演員對人物內心情感的深入細緻地揣摩和刻畫,將當地當時人物的恍惚、悲憤的複雜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獲得了動人的藝術效果。(影評人、《電影新作》副主編邊善基評價)
《月亮灣的笑聲》是比較優秀的農村題材影片,用喜劇的形式批判過去政策中"左"的錯誤,批判過去領導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嘲笑和諷刺了曾長期被認為是革命的觀點和言論。片中冒富說:"要窮還不容易呀!"就是用喜劇的口吻說出辛酸的語言。但是,該片對於生產隊長這個農村基層幹部表現得不夠生動不夠深刻,沒能尖銳反映出左的政策在許多基層幹部之間造成的惡劣影響,結果,影片給人的感覺是冒富的不幸是個偶然的孤立事件,缺乏典型環境的描寫,看不到這個特定歷史背景條件下的悲劇帶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作家陳荒煤評價)
仲星火恰當適度地掌握了慶亮這一角色的性格特徵,讓觀眾感到人物可愛可信的一面,以及他認識不高、骨頭不硬的可憐可笑的另一面,而且可笑中諷喻、有批評,有必要的教訓。這個形象的成功塑造顯示了影片在思想上的廣度和深度。(影評人王雲縵評價)
《月亮灣的笑聲》發行五個月,觀眾達三千三百萬人次。該片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河北、浙江等農村的觀眾的喜愛,因為它讓觀眾感到事兒真,演得像,就像把他們大隊搬上銀幕;影片中的人物活脫脫是農民的形象,讓人看時笑,回想起來淌淚。(影評人章柏青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