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個人事跡
向雪敏,女,中共鶴峯縣委辦公室工作人員。
推遲婚期,只為能夠捐髓救人。向雪敏是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願者,2012年11月,她突然接到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的電話,告訴她和一名16歲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初配成功,問向雪敏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而這時,28歲的向雪敏正忙著籌備婚事,她和未婚夫早已定好在2013年1月4號這個“千年一遇的好婚期”舉行婚禮。為挽救遠在千里之外,一個素不相識的的白血病男孩,向雪敏和未婚夫毅然將婚期改在了2013年3月9號。此前,為了能在婚禮上穿上美麗的婚紗,向雪敏從半年前就開始減肥,經過艱苦鍛鍊和節食,才從120斤成功降到了104斤。由於與患者體重相差很大,為了給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造血幹細胞,剛成功減肥的她,2個月內又不得不 “增肥”20斤。體檢前,她常常為能否通過檢測而失眠。2012年12月29日,最終檢測結果出爐,向雪敏與患者的18項配型指標完全匹配,得知順利通過了高配、體檢,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後,她終於鬆了一口氣。2013年1月20日—23日,向雪敏在武漢同濟醫院注射4針動員劑,為捐獻做準備,1月24日、25日,向雪敏先後兩次捐獻 380毫升造血幹細胞,並以最快速度運往蘇州,輸入患者體內。
媒體聚焦,“最美新娘”感動全國。配成功到高配吻合再到完成捐髓,她用76天時間完成了一次壯美的生命接力,也用推遲婚期捐髓救人的義舉,感動著中國,集聚起溫暖社會的正能量。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數十家中外媒體的傳播,向雪敏的善舉傳遍了全世界。她被央視譽為“最美中國人”,被網友譽為“最美新娘”。在媒體對向雪敏事跡的持續關注中,全國有數百人申請加入中華骨髓庫,要求加入到捐髓救人的行列中來,有數十名錯過捐獻時間的志願者,也主動要求更改個人資料,重新加入捐髓志願者的行列當中去。2013年1月28日,鶴峯縣下發了《中共鶴峯縣委關於開展向向雪敏同志學習的決定》。
熱心公益,感恩社會。向雪敏的老家在恩施大山深處,從2005年開始她每半年都會獻一次血。考上公務員後,她依然對公益事業情有獨鍾。2012年8月,在鶴峯縣委辦公室工作的她,組織該縣一批年輕公務員,組成一支名叫“鶴峰志願者服務隊”的隊伍,工作之餘,她組織志願者服務隊,服務於“免費午餐”、“大病醫保”、“微博扶貧”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向雪敏家庭貧困,2005年9月身無分文上大學,在學校、社會的幫助下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2006年12月就加入中華骨髓庫的她,捐髓報恩等了整整6年。
為救助江蘇蘇州一名素不相識的16歲白血病少年生命,錯過了原定2013年1月4日這個“千年一遇”的好婚期。不僅推遲婚期,為養好身體,剛成功減肥的她又“增肥”20斤。體檢前,她常常為能否通過檢測而失眠。2013年1月24日、25日,向雪敏在武漢同濟醫院捐獻380毫升造血幹細胞。向雪敏的行為感動全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新華網以及全國各級媒體爭相報導向雪敏的事跡。向雪敏被中央電視台譽為“最美中國人”、被網友稱為“最美新娘”。2013年3月,鶴峯縣婦聯授予向雪敏同志“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共青團恩施州委頒發2013年度“五四青年獎章”。
她用大愛感動中國——“最美新娘”向雪敏的成長故事
那一年,向雪敏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既激動又興奮。只不過,這份欣喜很快就被高額學費 淹沒在失落中。父母離異後,她與弟弟相依為命,考上大學後,她聽得最多的說法依然是“交不起學費,大學不可能收你!”
萬般無奈中,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網上發帖求助。最終,她的困苦處境引起了本報記者的關注,在各方救助下,她得以順利入學,更加自強不息,從此立志用行動回報和感恩這個有愛的社會。
回顧這些年經歷的一切,向雪敏說,我真的很幸運,一路走來都有“貴人”相助,而且每到困難的時候,都有好人從背後推一把。
父母離異,她與弟弟相依為命
雖然這些年經歷的艱辛可以“裝好幾大籮筐”,但在向雪敏的口中,再苦的過往都成了平淡的回憶,甚至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輕鬆,笑聲不斷,間或還會從口中冒出幾句連她自己都不易察覺的“粗話”。“我樂觀的性格,其實都是爸爸媽媽遺傳給我的。”她說,儘管父母離異對她打擊很大,可她的童年還是相當幸福的。曾經,她也怨過父母,卻無法記恨。因為,大人之間的事,她和弟弟無法左右,只能理解他們。
在她幸福的童年記憶里,父親向榜金當時是建始縣花坪鄉(現已撤鄉建鎮)一家單位的契約制工人,每天按時上下班,按月有工資拿;母親頓福英則是標準的農村家庭主婦,打理著農田的同時,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由於家就在集鎮邊上,向雪敏與小她兩歲的弟弟向發平從不缺少玩伴,童年的幸福和快樂,每天都是那樣簡單。
小時候,弟弟的學習成績比她要好很多,她則像個假小子,天生擅長跑步。而且,因為長跑成績好,她從上國小開始,就頻繁參加各種體育比賽,在拿到不少獎項的同時,也耽誤了她不少的學習時間。最後,不得不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各留一級,與弟弟同上一個年級一個班。“有一次,奶奶說她專門請算命先生看過,我們兩姐弟以後只能出一個大學生,我就想肯定會是弟弟,為此還在心裡悄悄難過了好久!”向雪敏說。
轉折發生在2002年。當時,她與弟弟正上初三。很偶然的一次,她回家時發現父母在爭吵。然後,她和弟弟才知道,父母之間其實早已感情不和。不久,父母即正式離婚。受此影響,姐弟二人中考時也與理想中的重點高中———建始一中失之交臂。
在位於花坪鎮的建始二中讀高中的三年時間裡,父親再婚且被單位解聘,無固定收入來源,母親遠赴河南打工後訊息全無,向雪敏一直與弟弟相依為命。“那時候,沒有媽媽的訊息,爸爸也無法給我們足夠的生活費。上學期間,學費和生活費常常靠親戚長輩們湊份子,一到寒暑假,經常就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見我和弟弟可憐,鄰居們就會送些洋芋或紅苕過來,我們經常就是把洋芋和紅苕切成片後,用水煮熟後滴幾顆菜油就著白飯吃……”向雪敏說,因為這段經歷,見到水煮洋芋片或紅苕,她就翻胃。
儘管與弟弟相依為命的日子裡充滿各種艱辛,可向雪敏的樂觀和陽光心態卻從未改變。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是在高考前夕才知道她的處境原來如此困苦。“因為媽媽沒有訊息,爸爸的處境也不好,舅舅一家那時候就特別關心我和弟弟。逢年過節或家裡做好吃的時候,總會叫上我們,隔三差五還會給我們一點零用錢。表哥表姐每年都會給我們買衣服,所以在老師和同學們眼裡,我和弟弟穿著整潔、家又住在集鎮邊上,應該是很幸福的那種。”向雪敏說,在快要高考的時候,有次班上一個女生突然生病,她陪著這個同學去醫院打針,完了以後,這個同學又陪她回家取東西,看到她家裡冷清清空蕩蕩,一問才知道她和她弟弟竟然如此困苦。
此後,她們的班主任和學校的老師們才知道,這個平時一臉陽光看不到半點憂愁的孩子,生活竟然這般困苦。
在老師和同學們默默地注視下,2005年5月,向雪敏先是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體育高考,在隨後的幾次文化模擬考試中,她也從原來全年級排名的50多名上升了前10名。“很多同學都說我運氣好,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了完成高考的最後衝刺,我那半年除了吃飯上廁所和睡覺,剩下的時間全部都用在了複習上,哪怕是課間休息的那10分鐘,我都沒有浪費過。”
發帖求助,本報關注助其入學
高考結束,向雪敏以超過錄取線30多分的成績,被湖北民族學院體育學院錄取。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她正在鎮上一家手機店打零工。她的工作是賣手機和幫別人充手機話費,閒的時候打掃一下門店的清潔衛生。
7月的一天下午,在她忙著用廢報紙擦櫃檯玻璃的時候,店裡的電話突然響起。她抓起聽筒喂了一聲,對方是在集鎮郵局工作的一個熟人打來的。“是敏敏嗎?你的錄取通知書到了,快來拿……”“真的啊?我馬上就來!”放下電話,她一邊朝老闆喊“我去拿錄取通知書”,一邊人就飛奔出去了。“當時真的特別激動特別興奮,連擦玻璃的報紙都還抓在手上沒扔就一口氣跑到了郵局。”當時的那份心境,向雪敏至今記憶猶新。
只不過,這份欣喜很快就被高額學費淹沒在失落中。打開通知書,看著高達五六千元的學費,她茫然了。父母離婚時協定,她跟媽媽,弟弟跟爸爸。雖然弟弟始終沒有去爸爸的新家,而是選擇和她相依為命,但媽媽外出打工沒有訊息、弟弟也在一結束高考就外出打工的情況下,上大學籌學費這樣的大事,她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找爸爸了。
她懷揣著錄取通知書,滿街打聽,終於在快天黑的時候找到正忙著受僱幫人搬運雜貨的父親向榜金。“爸爸,我考上大學了……”她掏出錄取通知書遞上去。父親是滿臉欣喜接過去看的,可隨後表情就黯然下來,甚至都沒將通知書遞還到她手中,而是擱在了台階上,就轉身繼續忙碌去了。“我的學費怎么辦啊?你不管我了嗎?”見父親什麼也沒說,向雪敏急了起來。“我現在也沒有辦法,你先聯繫到你媽媽了再說吧……”父親的回應雖然聲音很低,但在那一刻卻徹底擊碎了她的樂觀和堅強。
她彎腰拾起錄取通知書,淚水就連成線往外涌。無論她平時表現得怎么陽光,父母離異對她的打擊都在那一刻無法抑制地釋放了出來。她哭喊著高一腳低一腳地往家裡走,淚雨滂沱中,街坊們圍過來勸慰著些什麼,可她卻一句也聽不進去,最後乾脆漫無目的地咒罵起來。
在家蒙著頭昏睡了一夜,第二天來到手機店繼續打零工。老闆看她還在揉紅腫的雙眼,建議她向媒體求助。“現在網路這么發達,你發個帖求助下試試吧,說不定就能遇上個好心人幫你……”
爸爸困窘無力,媽媽杳無訊息,萬般無奈的向雪敏,就這樣在手機店老闆的指引下,打開當時州內人氣最高的“清江社區”網站,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發出了一條求助帖,講述自己的困難和希望,並留下手機店裡的電話號碼和舅舅家表哥的手機號作為聯繫方式。“沒想到,在帖子發出的第二天,你們報社就打電話過來核實情況了。我當時的心情真是一下子就由陰轉晴,感覺自己遇上好心人,有救了……”向雪敏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在得知本報記者將要前往花坪進一步對她的情況進行採訪核實時,她和舅舅一家人,都興奮得徹夜未眠。
2005年9月4日,由本報記者張國帆采寫的報導,在當天報紙的第二版顯著位置刊發。第二天,向雪敏揣著暑期在手機店打零工掙來的僅有的500元錢來到恩施州城。隨後,她在張國帆記者的護送下,拿著這期報紙前往湖北民院報導。
一路走來,最難忘那些“貴人”
由於沒錢,到達學校後,向雪敏並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直接去繳費註冊。
憶及此事,儘管事情已過去了多年,湖北民院體育學院黨支部書記向政如今仍然對當時的情景印象深刻:“恩施晚報一位記者拿著報紙和向雪敏在一個高年級同學帶領下,直接找到我,沒有任何客套的開場白,開口就說‘這個孩子家庭非常貧困,沒有學費,也沒有生活費,希望學校給予照顧’”。“你手上有多少錢?”向政看完那篇報導後,也很直接地問向雪敏。
向雪敏穿著運動衣,說起話來一臉笑容。她回答向政,並無自卑,“我沒帶錢”。
在進一步了解了向雪敏的情況後,向政當即向學校申請啟動綠色通道,幫她申請了助學貸款。當晚,向政又發動體育學院全體老師和學生為向雪敏捐款3000多元。
體育學院學生科長何斌說,這筆捐款在他手裡保管了一年,每個月定時給向雪敏發放300元生活費。“她很少主動找我領生活費,幾乎每次都是我去找她”。
通過本報的關注順利入學後,向雪敏感觸特深。“辦完報名手續後,我一邊在校園走,心裡就一邊想:‘原來新聞媒體的力量這么大啊,以後我也一定要爭取做一名記者,去關注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此,她特別選擇了體育新聞專業進行學習。
此後的大學生活,她一直在半工半讀中完成。學校給向雪敏提供了勤工儉學崗位,在食堂端盤子、賣早餐,還在學校里幫忙打掃清潔,以此補貼她的生活費。她的同學張小雲記得,那時的向雪敏,總穿著一條布褲子,一件灰白色外套。每次下課後,她總是第一個跑到食堂端盤子。
向雪敏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在大二、大三期間,她還在影樓兼職攝影,半天50元,一天100元。
四年大學生活里,向雪敏不僅是學校電視台最優秀的記者,還曾在本報編輯部、恩施電視台及武漢的多家媒體實習。2005年春節前的20天寒假時間裡,她在本報編輯部實習20天,獨立采寫並刊發的稿件甚至超過同期記者的平均數量,拿到了實習生中最高的500元稿費。
這些年,讓向雪敏最為感恩和難忘的,是一路走來遇到的那些“貴人”。
向雪敏說:“在我最困難最彷徨的時候,都是他們從背後推了我一把,我才一路這么順利地走過來。”“第一個貴人是高中同學,也可能是老師。他經常匿名給我寫信、對我進行鼓勵,特別是後來我的家庭困難情況被老師和同學們知曉後,他還會經常在信中給我夾10元、20元錢接濟我,後來我通過了體育高考,他怕我放鬆學習過不了文化關,還以警告的語氣多次提醒我不要懈怠,說我只成功了一小半,還需要更加努力。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可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究竟是誰。”“第二個貴人是恩施晚報。如果當時沒有恩施晚報記者及時關注到我的困難,看不到希望的我可能都等不到開學,就外出打工謀生去了。後來,我又先後幾次利用假期到恩施晚報實習鍛鍊,讓我進一步開啟了心智,認識到人間更多的真善美。”“湖北民院的向政老師、何斌老師,以及後來指導我完成畢業實習的資深調查記者姚海鷹老師等等——他們,不僅教給我知識,教會我思考,而且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向政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後,向雪敏在學校率先發起倡議向災區捐款。在向雪敏推遲婚期捐髓救人的事跡傳開後,向政相當欣慰:“小向是個簡單的人。別人幫助過她,她都記在心裡。自強、感恩、樂觀,已深深植根於她的靈魂。”
向雪敏說,從2005年學校給她捐款的那天起,她就發誓要好好回報這個有愛的社會。
7年前第一次走進獻血車獻血開始,她此後每隔半年就會參加一次義務獻血。那時,身為貧困大學生的她,覺得這是感恩這個有愛社會的唯一方式。
她受邀加入中華骨髓庫時,也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與他人的生命如此貼近。得知有千里之外的一名16歲少年需要她捐髓救命的時候,她感覺就像是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是難得修來的一份善緣。
從初配成功到高配吻合再到完成捐髓,她用76天時間完成了一次壯美的生命接力,也用推遲婚期捐髓救人的義舉,感動著中國,集聚起溫暖社會的正能量。
初配成功,感覺就像買彩票中大獎
向雪敏第一次走進獻血車參加義務獻血,是在2005年10月初。當時,她剛在學校參加完新生軍訓,趁學校放國慶假,與同學們來州城舞陽壩逛街。
在街頭一輛獻血車外,看完有關義務獻血的宣傳後,她擼起袖子就走進獻血車。“當時也沒有別的想法,就覺得我什麼也沒有,能夠用自己的血去救人,是對這個有愛社會的唯一報答。”向雪敏說,從那以後,她就會每隔半年去獻一次血,也經常陪同學去獻血。一來二去,向雪敏和血站工作人員就混成了熟人。
過了一年,2006年秋季學期的一個周末,正在寢室整理內務的向雪敏,突然接到恩施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詢問她是否願意參加恩施州紅十字會和血站聯合組織的“愛在明天”捐獻造血幹細胞血樣採集活動。雖然她對此還一無所知,但當即表示準時參加這個活動。
在活動現場,她義無反顧地加入中華骨髓庫。就是在那次活動現場,兩個社會現實深深震撼了她:一是骨髓移植是我國每年數以萬計的白血病患者唯一救命的方式,而骨髓配型成功幾率僅百萬分之一;二是捐獻骨髓的方式僅僅是通過穿刺手臂靜脈,從外周血液中提取造血幹細胞,並不是人們說的“用儀器在脊椎上鑽孔,將一根又長又粗的針頭插進去,抽取骨髓”。
一晃6年時間過去,就在她自己都接近忘記這件事的時候,2012年11月9日,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章晟突然給她打來電話:她與江蘇一名年僅16歲的白血病男孩的組織相容性抗原(HLA)分型資料配型吻合,並徵求她是否同意為這名患病男孩捐獻骨髓。再三確定自己沒有聽錯之後,向雪敏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通過在網上檢索相應資料,向雪敏隨後得知,這種吻合,即使在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機率也只有萬分之一,而陌生群體的配型幾率,則是百萬分之一。向雪敏說,當時特別興奮,有這么個機會能救人一命,感覺蠻值得。
由於這天剛好是周五,下午從工作地鶴峰迴到恩施後,她與在恩施工作的男友陳武說起此事,陳武不僅爽快地表達了支持,還調侃道:“這樣難得的事都被你撞到了啊?不得了,你交好運了,走,買彩票去!”回憶當時的場景,向雪敏仍然覺得“非常可樂”:“我們兩人一邊說笑,一邊真的跑到街上,在彩票店停機之前,機選投注20元,買了兩張福彩雙色球……”
推遲婚期,只為能夠捐髓救人
雖然捐獻骨髓已經不需要再從脊椎中采骨髓,只需要從外周血中採集造血幹細胞,但HLA分型資料初配吻合只是一個基礎,最終能否成功移植,還要進行多達18項檢測的高配。“如果18項檢測中有一項不合格,那個16歲的白血病男孩就不能移植我的造血幹細胞。”體檢前,向雪敏因為未知的18項檢測結果,常常失眠。
不僅如此,當時與捐獻骨髓還頗為矛盾的是,她與男友陳武已確定在2013年1月4日(諧音“愛你一生一世”)在恩施舉辦婚禮。向雪敏明白,由於捐獻骨髓的準備周期較長,依據患者的情況一旦確定捐獻日期後,就鐵定不能改變,否則對方就有生命危險。
思考了幾天后,向雪敏向陳武提出推遲舉辦婚禮。陳武一開始有些意外和緊張:“怎么啦,後悔啦?”在明白事情的原委後,他再次爽快地表達了支持。隨後,她又給遠在浙江溫州的公公婆婆打電話解釋。弄清事情經過後,兩位老人也深明大義,同意他們小兩口把婚期推遲到3月9日。
捐髓準備期,對捐獻者身體狀況要求很高。
此前,為了能在婚禮上穿上美麗的婚紗,向雪敏從半年前就開始減肥。經過艱苦鍛鍊和節食,才從120斤成功降到了104斤。
決定捐髓後的一天晚上,在恩施上班的陳武打來電話:“晚飯吃的什麼啊?”
向雪敏:“沒吃呢,減肥。”陳武:“我看了資料的,這樣影響身體,不利於捐獻。”
向雪敏趕緊找藉口:“我工資太低,吃不起!”
陳武於是直接下達“命令”:小向同志,從今天開始,你必須完成吃飽每日三餐的艱巨任務!經本人研究決定,從現在開始,每周給你補貼200元特別營養費。
就這樣,1個多月,向雪敏增肥16斤。2012年12月29日,最終檢測結果出爐,向雪敏與患者的18項配型指標完全匹配,得知高配成功,她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後,向雪敏終於鬆了一口氣。
上午,向雪敏與陳武乘車趕到武漢。一下火車,她就奔赴同濟醫院,注射第一針造血幹細胞動員劑。24日上午9時,向雪敏和陳武手牽著手,來到同濟醫院骨髓採集室。向雪敏面帶微笑,躺在床上,醫生為她抽取血液,分離出200毫升造血幹細胞。另一張床上,躺著陳武。受向雪敏的感染,他決定無償獻血200毫升,並加入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與向雪敏一起做一名骨髓捐獻志願者。
通過在場數十家中外媒體的傳播,向雪敏的善舉傳遍了全世界,感動了許多愛心人士,大家都想為這對愛心夫妻彌補婚禮遺憾。
當晚,中華骨髓庫、湖北電視台和武漢愛心人士特意為好人向雪敏操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在媒體記者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見證下,全國道德模範、“信義兄弟”孫東林證婚,“最美新娘”向雪敏和丈夫陳武深情相擁,互換戒指,喝下交杯酒。婚禮溫馨、簡樸卻不失浪漫。
媒體聚焦,“最美新娘”感動全國
本報率先報導向雪敏為捐髓救人而推遲難得婚禮的訊息後,這個“土家好姑娘”、“最美新娘”的感人事跡很快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
向雪敏不僅用76天時間完成了一次壯美的生命接力,也用推遲婚期捐髓救人的義舉,感動著中國,集聚起溫暖社會的正能量。
1月26日,在向雪敏完成捐髓返回恩施的時候,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中以《“最美新娘”推遲婚期捐髓救人》為題,用接近3分鐘的時長,深入報導了她感人的事跡。在節目開始,新聞聯播主持人李瑞英深情地播報:“對女孩來說,婚禮是一輩子的大日子,湖北恩施的向雪敏就打算在這個月結婚,拍婚紗照送請柬正忙著幸福,卻突然推遲了婚期。讓她做出這個決定的是遠在千里之外素不相識的白血病孩子。”同一天,新華社也播發了她捐髓救人的長篇通訊。1月27日,在向雪敏提前結束休假返回鶴峯縣委辦的工作崗位後,鶴峯縣委、縣政府專門為她舉行了歡迎“最美新娘”回家儀式,並發出《中共鶴峯縣委關於開展向向雪敏同志學習的決定》。省內多家媒體也齊聚鶴峰,進一步關注這位“最美娘新”。
於是,有關她的更多善舉也被一一發掘出來。
25歲的曾繁文是向雪敏的老鄉和校友。對於向雪敏,他印象特別深刻:“從最開始的免費午餐,到大病醫保,再到微博扶貧,她一直都在為這些事情忙碌。”同在鶴峰工作的曾繁文,也是在向雪敏的帶動下,加入“鶴峰志願者”隊伍的,“作為主要發起人,她想著把目前20人的隊伍發展到50人。”除了拉動身邊的同事,向雪敏還走訪鶴峯縣委、縣政府的其他部門,尋找志同道合者。曾繁文說,“敏姐至今還在為了志願者隊伍發展壯大奔走。”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鶴峰當地一個男孩身體重度燒傷,治療費用缺口很大,在向雪敏等人介入下,通過“微博扶貧”項目,發動網友捐款,最終通過“大病醫保”,幫助燒傷孩子渡過難關。同事陳艷麗和向雪敏一同入職縣委辦,在她眼裡,外向、熱情的向雪敏就像一個大姐姐。“有一天我看到她的微博,說自己要多吃飯,把身體養好,開始我很驚訝。”在陳艷麗看來,大家都是80後,平時都會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不知道向雪敏為什麼想要多吃飯。後來得知,她是為了捐獻骨髓“增肥”,心裡非常敬佩。“到武漢之前,我問她為什麼不坐飛機去,她告訴我,捐助人的費用由受捐者家庭負擔,坐火車可以給人家省錢。”陳艷麗聽到向雪敏說,自己很感動,“這就是平時那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她。”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向雪敏的感人事跡,所傳播的正能量“大得驚人”:在媒體對她的持續關注中,申請辦理捐獻骨髓的志願者人數,有了明顯增加,一段時間就有50餘人;30多名錯過捐獻時間的志願者,也主動要求更改個人資料,重新加入捐髓志願者的行列當中去,“在向雪敏事跡的感染下,更多的人參與到捐髓救人的行列中來了”。
在全國媒體自發地持續關注中,向雪敏已成為鶴峰當下推行“美麗鶴峰”建設中最響亮的一張“名片”。鶴峯縣委副書記王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全縣正大力推進“提升全民素質,爭做最美鶴峰人”活動,作為“最美鶴峰人”的代表,向雪敏有太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相信她會變榮譽為動力,做得更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