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尋常夢

最是尋常夢

最是尋常夢,作者,綾子,由九州出版社於2007-10-01出版。

作品簡介

作品: 最是尋常夢(南唐後主李煜的人間詞話 )

作者: 綾子 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07-10-01
頁數: 239
定價: 25

作者簡介

綾子是與《人生若是如初見》之作者安意如並肩齊名的才女作家。對古典詩詞的鐘愛使其有著解不開的情節。其筆下的主人公李煜(李後主)既是一代帝王又是一代詞人。從古代、到現代再到當代,李煜是和張愛玲、王小波一樣具有固定Fans網站群體的紅人。《最是尋常夢》的推出,將是兩部美文與兩位美女作家之間的柔情PK。

作品目錄

引子
卷上 春夢江南·少年皇子
第一章 江城子
第一闕 風裡落花誰是主·烈祖李弁
第二闕 西風愁起綠波間·中宗李璟
第二章 如夢令
第一闕 九曲寒波不溯流·皇子弘冀
第二闕 蘆花深處泊孤舟·皇子從善
第三章 天仙子
第一闕 淡淡衫兒薄薄羅·少女周薔
第二闕 繡床斜憑嬌無那·皇子妃周薔
三闕 斷續寒砧斷續風·保義黃鳳
四闕 強垂煙穗拂人頭·宮人慶奴

作品導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也許很多人愛上詩詞,就是因為這些素淨雅致卻情感深邃的句子,閱讀時,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無端漾起,像是落上生宣的一點墨,從千年前的南唐,漸漸暈染到你的心裡去。
不只因為他筆下的清俊秀逸,也未必是因為他一生的命運,文字與音樂、繪畫這些東西是共通的,無論國界,不論時空,即使是過了千年,一樣會觸動內心最柔軟的感慨。
但他始終是一個傳奇,有人稱之為詞宗,亦有人稱之為詞帝,他是李煜。
你知道南唐,知道李煜么?你點頭;你熟悉李煜,熟悉南唐么?你搖頭;好吧,跟我來,我們一起走,我們一起回南唐。

作品前言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調寄《虞美人》
也許很多人愛上詩詞,就是因為這些素淨雅致卻情感深邃的句子,閱讀時,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無端漾起,像是落上生宣的一點墨,從千年前的南唐,漸漸暈染到你的心裡去。
不只因為他筆下的清俊秀逸,也未必是因為他一生的命運,文字與音樂、繪畫這些東西是共通的,無論國界,不論時空,即便是過了千年,一樣會觸動內心最柔軟的感慨。
但他始終是一個傳奇,有人稱之為詞宗,亦有人稱之為詞帝,他是李煜。
一直想不明白,李煜的一生,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如果說他是幸運的,卻遭遇了一個帝王,甚至是一個男人最難忍受的事情,如果說他是不幸的,但他卻能從一個根本無心帝座的安分皇子,奇蹟般地從紛亂的南唐奪嫡之爭中勝出,甚至在風雨飄搖中,保住南唐十幾年穩定。
世上的事情,真的很難說清楚,就連歷史,也不過是厚重書頁中的生卒紀年,風煙中,誰能分辨出他的歡樂,他的痛苦,他的迷茫和無奈?
也許,只有從他的詞中,能感受他曾感受到的,在廣袤浩淼的時間面前,千年,也只是一瞬。

試讀片斷

第一闕 風裡落花誰是主·烈祖李昪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裡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攤破浣溪沙》
“風裡落花誰是主?”也許每個帝王都曾問過這樣的話,卻沒有一個人,問得如南唐的中宗李景這么文雅秀致,也許那些屬於帝王的霸氣,隱藏在溫軟的句子裡,也就或多或少地消磨了英雄氣概,延續出別樣的另一段含蓄新巧,但是,若你再看結尾一句,你是否也會如我一樣微笑?那畢竟是屬於帝王的詞句,儘管寫的是相思閨怨,卻在最後一筆提捺中露了行藏。
那是無法掩藏的野心,在一片淡彩薄妝的文字里,無可避免地跳脫出來,也許,正因為是在江南,才會有這樣的文字、這樣的帝王,也正是因為在江南,才會有南唐,以及南唐這三代帝王的傳奇。
是的,傳奇,南唐的三代帝王,都算得上是一個傳奇,李煜就不必說了,他的一生,簡直傳奇如戲劇,就像一卷哀艷而清婉的辭賦,讓千年後的你我,也為之沉醉唏噓。而他的祖父和父親的傳奇,則是那種身在亂世,奇蹟般脫穎而出的類型,這種傳奇,在每個亂世都會上演,人們說亂世出英傑,也說亂世出梟雄,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在那樣的亂世里,英傑和梟雄,其實也沒太大的分別,端看你是否有這樣的手腕和能力。李煜的祖父李弁,就是這樣的一個類型。
時光沉默地流轉,像是冷靜的哲人,超然物外地注視,看著曾經的盛世唐朝,在逐步走向衰敗和滅亡,曾經一統江山的天下,也逐步由統一走向分裂,走向混亂。群雄紛起,割據勢力林立,盛世唐朝的末年,也如同很多沒落的王朝一樣,恍若風中的落花,飄揚不定,不知道誰才是它將來的主人。
也許會有士人感慨地猜測,會是雄踞北方,廢唐哀帝自立,建立了後梁的唐末大將朱溫吧?肯定就會有人立刻反對說,朱溫殘暴不仁,又有什麼資格做一代君主?還是長江以南,金陵一帶,勢力最大的,被唐昭宗封為吳王,而後建立吳國的楊行密。

隨即又會有人反對說,楊行密只是在江東勢力大些,論國土廣闊,還是朱溫的後梁,再說,江南也不止一個楊行密,新近崛起的吳越國,也可以一觀。唉,誰知道呢,在那樣一個火熱而冰冷的年代,在那樣一個激揚而無語的年代,在那樣一個充滿希望而又經常面對失望的年代,在那個文人墨客與英雄豪傑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年代裡,發生什麼,都不算不正常吧。
那時候,李煜的祖父李弁,還只是個年幼的孤兒,在當時那種混亂的、割據混戰的局面下,這樣的生命,每天消亡的不知有多少,那時候的他,只是個在戰亂中被楊行密無意中發現的小孩子,他就這樣悄然出現在歷史的天空下,沒人能夠預先知道,這個小孩子,以後會是一個怎樣翻雲覆雨的人物。
乾寧二年,率軍出征而回的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只是覺得那孩子“方顙豐頤,隆上短下”倒有一派堂堂之貌,誰知道當時是怎樣的一種狀況,或許年幼的李弁對他說了什麼,或者做了什麼,使得楊行密覺得他十分有趣,所以便帶這個小孩子回家,收他為養子。
那孩子年紀雖小,卻十分懂得進退,這讓楊行密十分喜歡,對他的喜愛甚至超過了自己的長子,也正是這個原因,讓長子楊渥分外厭煩,不久之後,楊行密對大將徐溫說:“這孩子形貌非常,我看楊渥是容不下他的,所以來請你幫忙,你收他為養子吧。”——“是兒狀貌非常。吾度渥終不能容。故以乞汝。”

徐溫同意了,他並不知道他的決定,會成就一個帝王,彼時的他,只是依照舊上司的意思,收養一個小孩而已,從那以後,李口就改而姓徐,名為徐知誥,又成了另一個權臣的養子。
成為了徐溫養子的李弁,對待養父一樣盡心,雖然年紀還小,但他“夙敦子道,朝夕起居。溫清左右承顏侍膳,過若成人”,而在面對徐溫的親戚官屬,“皆能俯躬迎奉”,這樣的小孩子又怎么會不讓人喜歡?徐溫夫人也是姓李,對這個原本同姓的乖巧小孩,一向照顧得很周到,和自己的親生孩子沒有兩樣。
有了在楊行密府中被“惡”的經歷,再加上出色的表現和徐溫對他的喜愛,年幼的李弁很難在徐溫府中不再度被“惡”,而這時的李弁再也不是那個連生死也操控在他人手中的孩童,他懂得保護自己,也很會表現自己,某次徐溫命他拿燈盞過來,他若有意若無意地口占一詩,道:“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樽前不盡心?”
這首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小詩,文辭淺顯明白,卻語帶雙關,是李在清楚地告訴徐溫,自己是“值萬金”的,卻怕被人冷遇,只要主人“勤挑撥”,能夠給予提拔,又怎么會不盡力盡心地為主人辦事呢。
那時,寫這首詩的孩子才九歲而已。
這首詩讓徐溫頗為欣賞,也暗暗地留心查看李弁的才能,待得李弁十幾歲的時候,徐溫便要試一試他的才幹,於是讓他管理家務,過去那種大家庭,動輒百十人,甚至幾百人,管理起來著實不省力,現代人管理一個幾十人的公司,也經常會有各種問題出來,而讀過《紅樓夢》的各位想必亦會有這樣的感觸,那些一應事務,每日沒個一百件也有幾十件,年少的李弁居然都能管理得很好,從他理家開始,徐溫家裡的生計,食邑菜地、田莊上的收入、每個月的月俸,以及皇帝的頒賜物事,都管理得井井有條。之前雖然各項事務都有專人負責,但管理不周到,也會有貪污冒領等現象出現,自從李界理家之後,存費多少、銀錢、綢緞等數目,他無不知道得清清楚楚,而遇到年節,祭祀祖先、宴筵賓客,以及各處的禮物,都安排得妥當,概量皆中其度。至於家中的女子的衣服穿戴、紈綺幣帛等,都按級別不同、高下之等,做了合理的調派,徐氏家人原本對這樣一個小孩子掌管家務有不信任感,這時候也只好閉口不言了。
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其身不修,其家不治,又何以治國呢?從少年時代李弁成功的治家之道上,可以看出他的政治才能,而這種才能,在他成年之後,越發顯露無遺。
公元905年,吳帝楊行密病逝後,即位的正是曾經“惡”過李弁的楊渥,可是不過三年時間,他就被徐溫暗殺了。迫於情勢,徐溫沒敢篡位,便推舉出宣帝楊隆演,事實上那個皇帝根本做不了主,還常常被徐溫的兒子徐知訓欺負得淚水汪汪。真正能夠掌權的是徐溫和李弁,此時徐溫的其他兒子,反而沒能到達權力中心。
就在楊隆演即位的第十七個年頭裡,有一首歌謠漸漸在民間傳唱開來,“徐徐東海出,漸漸入天衢。此夕一輪滿,清光何處無。”又有童謠唱道:“東海鯉魚飛上天。”人們會互相解釋說,東海是徐氏的郡望,而鯉字,則是通李姓的音,合該是原本李姓,後為徐姓的李弁成為帝王。
想來,李界真是很懂得民心的重要啊,想做皇帝,也要先找些理由出來,畢竟哪個皇帝都不想自己留在史書上的,是一個不好的名聲。篡權而得到的帝位,名不正言不順,說出去也無法服眾,即便那是真正的篡位,也得給自己找個說得出去的理由。或者有神明的暗示,或者是有民間歌謠的暗示,總之是不能自己提出要求的,雖然這顯得很矯情,但其實,很多準備篡位的皇帝都是這么做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