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棠

曾瑞棠,男,香港實業家,現任香港東升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山市政協常委,是江門市榮譽市民。

瑞棠祖籍台山市田頭鎮中心管理區大巷村,是香港實業家,現任香港東升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台山市政協常委,又是江門市榮譽市民。他在振興僑鄉經濟,支持家鄉發展教育事業和興辦各種公益事業中作出顯著貢獻,受到僑鄉人民讚揚。
曾瑞棠1937年12月出生於田頭鎮大巷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父曾傳耀勤勞儉樸,其母曾楊炳蘭心地善良,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並以此來相夫教子,使曾瑞棠自小就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薰陶,懂得敬老愛幼。
1941年農曆2月19日,田頭鄉親自發抗擊侵華日軍100多人的進攻,同村青年鄔基仔等人陣亡;日寇進村後大肆劫掠,逃走不及的十多位鄉親慘遭殺害。鄉親英勇以及日寇的兇殘,在曾瑞棠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永世難忘的記憶,加深了他的愛國愛鄉情懷,決心長大以後要為故鄉盡力。
曾瑞棠聰明好學,有志氣,七歲開始在田頭國小讀書,1954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台山一中讀高中。但他沒有能夠完成學業,終於因為家貧而中途停學。離開學校那天,他手提藤篋,戀戀不捨地在校門外徘徊,回望幽美的校園,傾聽著噹噹的上課鐘聲,他流下了熱淚,內心暗暗立下誓言:如果將來我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家境貧困的孩子好好讀書……
曾瑞棠停學回家務農,在農業合作化高潮中,他擔任了農業生產合作社會計。由於他有敬業精神,會計工作做得很細緻,日清月結,帳目公開,深得民眾的信賴。
1959年,他只身前往香港創業,先從打工開始,繼而設攤檔自己動手製造兒童玩具出售,進一步則僱人設廠經營。他把自己的工廠命名為“本升製造廠”,取其旭日東升前途光明燦爛之意。他親力親為,與工人在一起工作、加班,與職員一起深人市場,研究發展趨勢,為產品尋找銷路。經過一番努力,嘗盡挫折與成功的滋味,終於使工廠從小到大,變成一家頗具規模的專門生產兒童玩具的私人企業。後來,他又成立了“東升製造廠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時間一晃便過了20年。1979年,他偕夫人李月華回到了家鄉――田頭大巷村。大巷村是田頭的腹地,道路寬闊筆直,與街道相連,村中心就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易的熱鬧場所。這裡居住著60多戶人家,港澳和華僑同胞家屬占三分之一以上。在這裡,曾瑞棠受到幹部和鄉親的熱情接待。他想起自己就是在這裡出生和成長的,沒有故鄉和親人就不會有自己。自己欠著故鄉的這份情,總得要有一點回報啊。於是,他給赤溪鎮政(當時田頭還隸屬於赤溪)捐贈一台彩色電視機,跟著又給每一個管理區也各捐一台同樣的彩電,共14台。14台彩電,使當時還十分偏僻沉寂的整個赤溪半島在一夜之間沸騰起來了。回港之後,他又帶頭髮動旅外鄉親集資給鎮政府捐贈了赤溪地區的第一輛麵包車。
同時,他又建了一座三層樓房給母親居住。此後,他便經常回鄉,並將他年青時立下的誓言和願望一一付諸實現了。
他要實現的第一個願望是支持家鄉搞好建設,幫助親人改善生活。赤溪半島山多石頭多,人民以農業為主,民風淳樸,商品經濟相對顯得落後,民眾的生活還很艱苦。曾瑞棠出身貧寒,對這種情況十分了解,如今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雖然給這裡帶來了生機,但要徹底改變落後的面貌,讓民眾過上富裕的生活,還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行。他看到家鄉農民在早晚兩造水稻收成之後就沒有多少事情可乾,白白浪費了許多閒散勞動力,為此感到可惜。他想,要想改善鄉親的生活,就要首先解決他們的就業。於是,他出主意並出錢幫助鄉親開辦採石場。這樣,既解決了一些人的就業,也將當地的遍山石頭變成了活寶。昔日的荒山熱鬧起來了,親人的收入也增加了。1985年,他在深圳寶安松崗開辦東升塑膠玩具廠,卻回到故鄉田頭招收子侄當工人,讓閒散勞力又多一條出路。1990年,他還回鄉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一座三層半面積達890平方米的田頭束升塑膠玩具廠,解決了家鄉200多人閒散勞動力的就業。
他知道,只有家鄉的建設搞好了,經濟發展了,民眾才能逐漸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所以,但凡對故鄉有利的事,他都樂意去做。1983年,他與另一位旅外鄉親合作,共同捐資修整了從田頭經長安到羅卜坑村的山間公路,在坡陡狹窄難行的路段,劈山將坡度降低,將路面拓寬,並鋪上水泥,使險徑變成坦途。1987年他出資購買800株優質荔枝苗贈送給家鄉搞綠化。3月12日植樹節那天早上,他親自和村中幹部及民眾冒著小雨來到後山,揮鋤開穴,種下了一株株荔枝。而今這些荔枝均已成材,不但美化了家鄉,還增加了收入。1988年,他出資組織“廣州振興赤溪聯誼會”中的科技人員14人,回到赤溪和田頭考察,就當地礦產、能源、水電等資源以及畜牧、灘涂圍墾、工業加工等項目的開發可行性進行研究,向鎮政府和管區幹部提出建議。1989年,他出資購買兩台工農10型手扶拖拉機及配套農具,僱請司機二人,專門為家鄉那些勞力不足而又沒有耕牛的困難農戶提供服務,幫助他們搶季節收割運輸,及時犁田,只收回少量服務費(油費)。
1987年曾瑞棠被選為台山市政協第六屆委員會委員。1989年5月,為改善政協辦公條件,他捐資2萬元作為建政協樓之用,1992年又捐2萬元進一步裝修政協樓。此舉得到政協委員的稱讚。
1994年,台城重建通濟橋,他捐款3萬元。1995年,台山市掀起公路建設達標高潮,他得知訊息,立即向田頭鎮捐款5萬元,以表示他支持家鄉建設的一點心意。
曾瑞棠要實現的第二個願望,是鼎力支持家鄉辦學。他每次回到家鄉,都要到學校去參觀、考察,了解情況,幫助學校解決困難,改善辦學條件,讓子弟受到良好教育,讓品學兼優者得到獎勵,成為祖國有用的人才。
田頭國小是曾瑞棠的母校。原教學樓是在1930年由田頭的旅外鄉親捐資建成的,經歷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天面已出現多處裂縫漏水,樑柱水泥剝落,鋼筋外露,成為危樓。1984年,曾瑞棠了解到這種情況,立即帶頭捐2萬元,並發出集資籌建新校的倡儀。在他的帶動和積極奔走之下,得到胡漢城等人的回響,很快就籌集了20多萬元,建成了高三層856平方米有12間課室的新教學樓。1994年,他又帶頭捐資並發動內外鄉親籌集50多萬元,建成高三層面積1150平方米的。希望樓。,以表示對。希望工程。的支持。1995年冬,他再次帶頭捐資並發動內外鄉親籌資50多萬元,建成一座同樣大小的“同心樓”。至此,田頭國小面貌煥然一新。
田頭中學是在70年代初民眾辦學高潮中創辦的一所極其簡陋的學校,其教室和宿舍等主要建築物,均是以當地村民民眾所獻出的松木為桁角蓋成的簡易平房,由於松木長短不一曲直有別,各個房間的大小長短寬窄也不統一,很不美觀,經過長時間的使用至今已成危房,歷年雖有修理或擴建,仍然同教育迅速發展的要求形成強烈的反差。為此,當地父老鄉親在1986年發出籌建新校的倡儀。曾瑞棠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帶頭回響,捐資17萬元,建成一座以其母親命名的高三層720平方米有9個教室的。曾櫥炳光教學樓。,併購置了課桌、坐椅、電燈、毛玻璃黑板等全套教學設備,還購置了發電機。在他的帶動下,其他鄉親也跟著捐資建成了“鍾香圖書室”、“彭秀實驗室”、“羅文波辦公樓”等建築物。接著曾瑞棠又捐資20多萬元,興建二層有14個單間的教師宿舍樓和二層有10個房間的學生宿舍樓,以及膳堂、廁所等設施。他又發動校友捐建學校門樓,使田頭中學終於建成一體完整的校園。1990年8月,曾瑞棠回鄉探母期間到田頭中學視察,得知該校因校舍不足而不能復開高中班的情況,又慷慨解囊捐資30多萬元,再建一幢以其父親命名的同樣大小的“曾傳耀教學樓”。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和增加教師福利,他還籌資40多萬元,在校門外興建一座校辦工廠。
因為曾瑞棠嘗過失學的滋味,所以他對學校的關注特別深切。除田頭國小和田頭中學之外,赤溪半島上幾乎所有的中國小都得到過他深情的贊助。如赤溪中學、赤溪國小、楊梅國小、銅鼓國小、沖金國小等等,或是維修擴建校舍,或者贈購圖書、設備,或贈給學生書包、文具,或為學校聘請良師,或出資組織夏令營活動等,事無大小,只要有利於家鄉教育他都肯乾。1995年,他更決定在田頭國小設立“曾瑞棠獎學金。。這項獎金,分五個等級,分別獎給期末考試成績名列前五名的學生和獎給三年級以上每班一名操行優秀的學生。每學期頒獎一次,每次獎金7000多元,全部由曾瑞棠提供。
至此,曾瑞棠用在支持家鄉發展教育事業上的捐款,據不完全統計,已在200萬元以上。然而,他並未到此為止。1995年9月11日,他在有1100多人參加的一次頒獎大會上發表講話,表達了他繼續支持家鄉辦學的心意,並一再語重心長地勉勵同學們好好地珍惜時光,努力讀書,奮發向上,掌握更多知識,為將來參加祖國建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創業打下基礎,不要辜負家長和老師的期望。
曾瑞棠捐建的田頭國小希望樓
曾瑞棠要實現的第三個願望,是讓家鄉的孤寡老人安度晚年。他對自己的母親向來十分尊敬和孝順,時時記起母親對自己的教導,不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他除了聘請一位工人專門照顧自己的母親之外,還特意關照中心、茭筍和親仁三個管理區的16戶五保戶,從1984年起,由他出錢在政府和管理區的按例供應以外再給五保戶每人每月增加25―30元生活費。逢年過節,他還攜帶禮物到五保戶和一些困難戶去慰問。1990年,他出錢組織全鎮60歲以上的老人看電影。此後,每到重陽節(老人節)和春節,他都給鎮上的60名孤寡老人贈送50―100元的節日慰問金,1995年除發節日慰問金外,還給每位孤寡老人贈送一件軍大衣。1992年初,曾瑞棠帶頭聯合其他鄉親發起成立田頭鎮耆老之家和養老基金會的倡議。在他的積極奔走和在友人鄧華等人的支持下,養老基金會在香港籌集資33.4萬元,在內地籌集到0.75萬元,田真政府也撥出1萬元給予大力支持。4月11日上午,以曾瑞棠為會長的田頭鎮耆老之家和養老基金會掛牌成立,當場就給田頭鎮的28位孤寡老人發放了每人50―60元的生活金。不久,曾瑞棠獨自捐款70萬元,在田頭鎮龜山瓏建起一幢耆老之家大樓,讓孤寡老人人住和生活。
曾瑞棠還出資聘請並親自同中山醫科大學9位專家、教授,專程到赤溪、田頭、銅鼓三地,進行為期5天的巡迴義診醫療。5天來,因義診受惠的民眾共926人,其中一位身患重病而又家庭經濟困難的病人楊百發,還得到他當場的解囊相助。事後,曾瑞棠又多次從香港托人帶回藥品給病者,使病者家屬和民眾都十分感動。
由於上述的緣故,曾瑞棠被人稱為慈善的實業家。
此外,當地在籌建田頭醫院、田頭自來水廠、赤溪橋聯大廈以及赤溪鎮街道鋪水泥等有益於民眾的工程,曾瑞棠都熱心參與和作出貢獻。1991年,我國華東發生大水災,曾瑞棠不但自己給災區捐款1萬元,還發動其屬下的工廠員工投入捐款捐物的救災活動。
因為曾瑞棠為家鄉建設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成績顯著,台山市人民政府於1991年12月8日給他頒發了“振興台山貢獻獎”金牌。1995年10月6日江門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授予曾瑞棠“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