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烈光

曾烈光

教授,出生於四川省南部縣三官鎮,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曾烈光到了該上國小的時候,他們村里卻只有三年級,老師見他讀書心切,又一副聰明模樣,就收下他跟班學習。誰知曾烈光不但能跟上學習,而且很快成了班上的學習尖子。

曾烈光中學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很艱苦。在大橋讀國中和建興讀高中(南部縣建興中學高65級學生),都是自己背著箱子、被蓋去上學。他到大橋讀國中時只有12歲,三官到大橋有50多里路,但他從不畏難。那時的生活十分困難,連紅苕皮、老菜葉都帶到學校去吃。雖然如此艱苦,但曾烈光的學習卻非常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在班上和年級上名列前茅。

1965年,曾烈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文化大革命中,許多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曾烈光卻還是埋頭認真學習。畢業後,因成績特別優良而留校任教。

1986年,曾烈光作為中國發明家代表團成員,赴蘇聯訪問考察。1988年,作為“專用積體電路”中日合作專家組中方專家赴日本訪問考察。

1992年,曾烈光45歲即晉升為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通信學分會光通信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青年科學家獎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青年科協理事。

1993年,他被評為中國十大青年科學家,受到江澤民總書記的接見。

近年來,他又多次到美國訪問、講學。1992年,曾烈光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南部來參加了建興中學的校慶,並應校方邀請在慶祝會上講了話。他在講話中介紹了自己的成長經過,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表達了對母校的一片深情。在回鄉的兩天時間裡,曾烈光探訪了所有的親戚,挨家挨戶地看望了所有的鄉鄰,鄉親們讚嘆不已。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通信網路及其專用積體電路設計研究。

通信傳輸/接入網路理論與系統及其ASIC(專用積體電路)與SOC(片上系統)及NOC(片上網路)設計研究。

主要貢獻

曾烈光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研究成果獲得多項發明專利並得到套用。1987年他發明的 “模型砝碼速調整數字復接技術及其復接器”,獲中國發明專利,並申請美日歐專利,參加了世界青年發明成果展覽。1990年他發明的 “減少抖動正碼速調整技術及其新型復接設備”,獲中國發明專利,並被機電部評為我國“七五”期間十大電子科技成果之一。

此外,曾烈光與日本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究的“二、三次群專用積體電路”。

在研課題

萬兆乙太網、RPR城域網,寬頻無線接入與無線城域網,高速單晶片集成MSTP,GPON,高速SOC/NOC設計與測試,通信NGN(下一代網路)接入與傳輸理論與系統。

研究成果

課題組積累了十多年大規模專用積體電路設計研究基礎、經驗、研究環境並獲贈數百萬美元晶片後端設計工具,與企業有良好合作。課題組為本組研究成果創造MPW流片(科研試驗型)和ASIC投片(生產套用型)支持條件。

開發成果

本課題組自主開發、自主技術設計、成功投片並得到套用的晶片:我國第一片大規模通信專用晶片THMT001A、THMR001(1988年,3um工藝),復分接片MXTR2301(1993年,2um工藝),多功能復分接片MXZW68231(1997年,0.8um工藝),系列SDH晶片MXHO155-2(1998年,0.5um工藝)、MXLO21E1-3(1999年,0.35um工藝)、MXDC8×8-4(2001年,0.35um工藝)、MXTULP×8-5(2002年,0.25um工藝),TDM over Ethernet晶片,光乙太網環路晶片,Ethernet over 4/8E1晶片,萬兆乙太網晶片MX10GE-7(2005年,0.18um工藝),RPR(彈性分組環)晶片MXRPR-9(2005年,0.35um工藝),單片MSTP(多業務傳送平台)晶片MXMSTP-6(2006年,0.18um工藝,600萬門/片)等(點擊可看到正在套用的晶片的說明)。

獲獎記錄

被機電部評為我國“七五”期間十大電子科技成果之一。

被機電部評為“七五”攻關優秀項目。

多次獲得機電部、國家教委、中國通信學會的科技進步獎。

2003年,他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

先後榮獲1987年度、1990年度、2002年度三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榮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科技進步獎8項;1992年榮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發表論文約150篇,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入選2004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