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新國

簡介

曾新國,庚寅(1950---)生人,湖南詩詞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別號:萬船歌,曾落平陽、東方庚寅、三非堂主(非僧、非獸、非甑)、詩淳、弓長子等。種過地,教過書,當過兵,從過政,經過商,現從文。二十餘年來,作者先後在珠海、深圳、北京等地多家報刊、網站服務過,任過采編、記者、記者部主任、編輯、主編、副總編等職。現任職中華辭賦網駐地(益陽)編輯、中國詩賦網辭賦駢文欄目副主編、中國文化產業藝術網《華夏文化博覽》雜誌主編。
參與主編大型文獻、大型圖書兩部計250餘萬字,創作發表散文、詩歌、辭賦、小說、長篇通訊、人物傳記等各類題材300餘篇,並多有獲獎。現有QQ空間:踏浪行吟(萬船歌);新浪部落格:雄風長嘯(曾落平陽)、船歌漫唱(萬船歌)等網頁。常在益陽一網行走留痕。[1]

主要作品

主編大型畫冊《牛睛鵬羽——深圳城雕百幅百賦欣賞集》 (中國新聞出版社(香港)出版,攝影、策劃、文字都為其本人,書重約3kg);書名題寫:程允賢(軍博館雕塑室主任、時任全國城市規劃領導小組副組長);作序:厲有為(原深圳市委書記,時任全國政協常委)題詞:習仲勛(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厲有為、程允賢、方苞(原深圳市委書記、廣東省人大主任)、潘鶴(著名雕塑家、廣州美院終身教授)
主編《中國酒文化大典》大型典籍(中國酒文化專業委員會組織編撰,歷時四年,240多萬字,三卷本,署名周衛東等著,東方出版社出版)。本書於2009年獲巴黎食博會金獎。
《三上三灶島》刊發於珠海特區報,珠海特區十周年徵文,在8000餘篇來稿中遴選7篇優秀獎(5篇散文,2篇詩歌)《三上三灶島》是五篇散文其中之一篇,五篇散文包括楊沫、朱子奇、岑桑等幾位大家。《珠海賦》刊發於1999年8月26日《環境保護報》。當時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謝璞專門作了名為《力的讚歌》點評,原廣州軍區代理司令員劉存智題詞:珠海美,頌珠海。《珠海賦》是作者心靈的吶喊,是心血的凝聚。

《夢幻伶仃洋》刊發於珠海特區報,珠港澳大橋徵文,獲二等獎。
《金絲峽賦》刊發於《常青九九》雜誌,“金絲峽杯”首屆秦嶺旅遊文學大賽徵文,三等獎,同名題材唯一獲獎作品。
《老人與湖》散文選刊徵文,2011年“散文選刊”三等獎。
《共和國六十華誕賦》(刊發於《常青九九》)、《白沙井記》(刊發於《環境保護報》)、《赤山島賦》(刊發於《南洞庭》)、《北京之晨》(刊發於《常青九九》)、《難忘美麗琵琶湖》(刊發於《大視野》)、等三百餘篇散文。 以及小說,自定義為長短句的詞曲類作品,影視作品、國家級活動頒獎詞、推介詞、雜文、筆記楹聯、趣聯、詩話近三百篇(首)。[2]

名家評點

謝璞:力的頌歌 ——喜讀曾新國《珠海賦》(摘錄)
只想說:《珠海賦》留給我的印象是好文章。寫物圖貌,情感樸實,詞采明麗可人。曾新國為我湘人,卻與珠海結下了不解之緣,二十幾個春秋——即青壯年階段都痴情珠海這片天地,珠海成了他難捨難分的“第二故鄉”。珠海今夕的歡樂與昔日酸楚,強烈地震撼了他的心靈。千般苦辣酸甜滋味,折騰過他脆弱而又堅韌的情感。胸有丘壑,眼底有性情,悟出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既然破壞一個舊世界,又能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於是乎,心潮起伏不已,要把珠海的乾坤氤氳之氣,以吁嗟多情的毫芒,來化為繽紛的飛霞雲藻,摛文鋪彩為不吐不快之新賦,向天下人娓娓動聽地道說“人民再現神奇力”的人間奇蹟。“香洲何處香?矮樓低瓦處,腐魚爛蝦滿街腥......”寫得何等悲涼!把過去目睹的南海之濱一邊陲小鎮的孤寂、寥落、憂鬱的氛圍,用不多的筆墨畫出了它日落黃昏的衰敗愁容。

不過,《珠海賦》的基調不是想過於沉重地吟嘆過去,而是本著狂歡的禮讚新時期心態,以蘸含激情的文筆寫現實。頌揚珠海人民不做疲驢、寧作野馬的開拓精神。“占盡天時地利,難得人和政通”,“創千秋偉業,靠一代能人”行文當中,不乏“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的佳句。勢如鼎沸,接一連二的多方形容,如湍湍躍動,顯示了飛揚生動激進氣勢。翔實的史料,崢嶸的氣象,端直的描摹,叫人感受到陽光之氣的大度美。作品從八方四面,天地人、上下里外描繪珠海新風新采,把“空氣清新可出口”的環境及其氛圍,寫得親,寫得甜勃勃有生氣,猶如晨露未晞的漫漫青陽熙熙拂照。直寫到叫人置信“不圖日啖紅荔三百顆,但願長作珠海民”的清爽境界就出現在眼前。

反覆吟讀《珠海賦》,認為它好,好就好在它是“人民再現神奇力”的頌歌,頌揚了偉大的中國人民,不僅能破壞一個舊世界,更有充分的聰明才智,來建設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願它擁有更多的讀者,並傳之久遠。

(謝璞一級作家原湖南省文聯執行主席湖南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湖南省政協第七屆常委此文為《珠海賦》一文寫的點評,刊發於《環境保護報》)

厲有為:美源於勤(摘錄)
把深圳各式城雕用相機攝入鏡頭,拍成藝術圖片,編輯成書,獻給大眾,這是曾新國的創意。曾是湖南人,他以新聞工作者特有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用近兩年的時間踏遍深圳城市、農村,踏遍深圳的山山水水,出入深圳的大街小巷,終於用勤勞和智慧把這個“大部頭”呈現在人們面前——《牛睛鵬羽——深圳城雕寫真百幅百賦欣賞集》。深圳雕塑是把活的深圳精神——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用雕塑藝術形式把它凝固起來,使之成為凝固化、藝術化了的深圳崛起的歷史;而該“大部頭”通過把雕塑、攝影、文學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又賦予凝固了的雕塑以活的生命和深邃的內涵,這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書中與城雕照片相映成輝的是160餘段精煉的文字,這全部是作者智慧的思考和感受的記錄,充滿了對拓荒牛的崇敬,充滿了對深圳的激情。我看了、讀了之後深受教益並為之感動,我相信廣大讀者讀了本書後,不但得到高雅藝術的享受,而且會得到巨大前進的精神動力。此書對雕塑家可作藝術鑑賞,對歷史學家可作史料收藏,對廣大民眾可作文化品位,對教育家和學生可以搬入課堂。用心血和汗水創造美的人歷史會把他記住。

(作者系原全國政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本文係為本人《牛睛鵬羽——深圳城雕寫真百幅百賦欣賞集》一書所寫的序)

彭慶元:城市雕塑的激情掃描 ——介紹深圳城雕攝影集《牛睛鵬羽》(摘錄)
膚色黝黑、敦厚結實的曾新國,抱著他的《牛睛鵬羽》風塵僕僕地趕到我的辦公室。好傢夥,一本《深圳城雕寫真百幅百賦欣賞集》的攝影畫冊足足有兩寸厚、五斤重。放在案頭,顯出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其後,當我了解到拍攝、編輯這本畫冊的主人,既不是一個雕塑工作者,又不是一個專業攝影師,而只是一個熱愛城市雕塑的外來移民,並力圖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收集、整理、詮釋這些城市的文化印記,以此表達自己對腳下這塊土地的摯愛之情時,我被這份執著的情愫深深打動了。

雕塑,是一個地方的文化符號......作為一頁凝固的歷史,它默默訴說著往日創業的艱辛;作為一張升起的風帆,它催發著人們繼往開來的勇氣和信心。羅丹說:“生活中美無處不在,我們的眼睛只是缺少發現。”顯然,曾新國是一個善於發現美、開掘美的人。每次穿梭於深圳的大街小巷,他總能從那些看似默然無語卻處處洋溢著生命活力的城雕中敏銳地產生關於這座城市的文化聯想。他說:“假若深圳是一位美麗的少女,那么城雕就是她美麗的耳墜、閃光的項鍊、襟前的胸針……”(本書前言《創作遐想》)以此推論,曾新國巧妙地利用深圳是奮蹄的拓荒牛與展翅的大鵬鳥這兩個藝術形象,獨具慧眼地把城市雕塑喻為凝聚深圳精神的“牛睛鵬羽”。

找到了編織這本畫冊的主線後,曾新國便開始了他夜以繼日的奔波。作為一個剛剛融入特區創業洪流的人,曾新國除了頻頻走訪大批雕塑藝術家、廣泛涉獵深圳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史料外,還憑著自己在部隊當新聞幹事學過攝影的一點藝術積累,四處出擊,用鏡頭捕捉散見於特區內外的城雕作品。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資料不全,還有少數有一定代表性的城雕作品沒有收入集中,難免有遺珠之憾。裝幀設計也可做得更精美、考究。但瑕不掩玉,《牛睛鵬羽》畢竟為我們全面了解深圳城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僅此一點,就值得祝賀。

(此文原刊載於《深圳特區報》,作者時任深圳南山區宣傳部部長)[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