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1933年3月,日寇繼占領熱河之後,又大舉進犯長城,企圖一舉侵吞我華北。當時擔任第29軍第222團團長的曾國佐奉命開赴長城前線,防守於興城、鐵門關到翹子嶺一帶。日寇憑藉占領的有利地形和18門野炮,向曾部狂轟猛衝,曾國佐以大刀砍地,慨然而誓道:“此次戰鬥,關係國家存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軍人守土有責,只能進,不能退!”全團戰士在他的激勵下,個個義憤填膺,手持低劣的武器與日寇拼殺,日軍幾次撲到陣地前沿,曾國佐率大刀隊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將兇惡的敵人殺退。深夜,曾國佐又率大刀隊奇襲敵營,重創敵軍。在他的防守下,敵人始終未能占到便宜。不久,以曾團為主力組成右側支隊,在戰鬥中發揮了更大的威力。日寇竄上老婆山,曾國佐立即指揮部隊攻擊,將敵全部消滅,奪回了老婆山。由於曾國佐等將士的浴血奮戰,終於將進犯的日寇全部擊潰,獲得大勝。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時任第110旅副旅長的曾國佐立即趕赴前沿陣地,指揮部隊反擊日寇的猖狂進攻。敵人用飛機、坦克、大炮輪番轟炸進攻,曾國位率部沉著防守,盧溝橋始終在中國軍隊腳下。8日。曾國佐率部擊退進攻宛平縣城的日軍,奪回龍王廟等處陣地。9日,又一次挫敗一水清直大隊的進攻。10日,再敗牟田口聯隊長的進攻。最後,日軍被迫按受停火協定。曾國佐深知日寇在中國軍隊的英勇反擊下沒辦法才接受停火協定的,定會再次大規模進犯,因此他建議上司乘機反攻,然而被不抵抗主義者所否決。果然,日寇在28日再次發動攻勢,29軍寡不敵眾,慘遭失敗。曾國佐率部掩護其它部隊撤退。30日,曾國佐揮淚撫摸盧溝橋欄桿,最後撤出,於是北平(即北京)落人日寇手中。
事後,曾國佐升任第77軍(為紀念“七·七事變”而設的番號)第179師副師長,繼續與日寇作戰。尤其是馬廠鎮、泊頭鎮、桑園等戰鬥,情景十分慘烈。曾部傷亡慘重。1937年11月,日寇又大舉進攻大名,曾國佐奉命堅守,在一個旅悄悄逃跑了的情況下,曾部仍然堅守不退。曾國佐指揮各單位人員上城參戰,西城牆被敵機幾次炸坍,他指揮士兵用麻袋裝上泥土重新壘起。戰鬥兩天兩夜,屍體堆滿城垛,傷員更是不計其數。曾國佐身上也數處受傷,但他仍堅持戰鬥,直到北城門失陷,日軍騎兵衝進城,他還指揮將士展開巷戰。最後終因敵眾我寡,武器裝備優劣懸殊太大,我軍失敗,曾國佐率殘部退到南樂縣。
之後,曾國位率部轉戰於河南等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重大戰役
在喜峰口戰役中
1933年3月,時任國民黨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九旅二二二團團長的曾國佐,奉旅長趙登禹的命令,率領全團戰士開赴長城抗日前線,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喜峰口戰役。3月5日黎明時分,日寇憑藉占據的有利地形和18門野炮等優勢火力,居高臨下,瘋狂地向二二二團陣地轟擊,情況十分危急。面對這種情況,曾國佐團長義憤填膺,莊嚴宣誓:“經次戰鬥,關係國家的存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軍人守土有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在一個狂風怒號的深夜,曾國佐率部出其不意地襲擊了日寇的一個據點,敵營頓時大亂,其兵力受到重創。曾國佐乘勝出擊,與敵連續血戰兩天兩夜,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喜峰口兩峰的殘敵不得不相繼潰退。此次戰役,我軍大獲全勝,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從而基本上穩定了長城一線的戰局,振奮了中國軍民抗日救國的意志和信心。在戰鬥中,曾國佐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不幸中彈負傷,摔傷了腿,但是,他抗日救國和奮勇殺敵的信念始終是堅定的。
在盧溝橋事變中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時,曾國佐任二十九軍三十七師一○九旅副旅長,駐防北平宛平縣。當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軍無端挑釁,向我軍發動瘋狂進攻之際,曾國佐憤然而起,命令所屬吉星文的二一九團奮起反擊,他自己親臨前沿陣地,激勵全體將士同仇敵愾,奮勇殺敵。?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毛主席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同胞、政府和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當時曾國佐和全體將士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更加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日本侵略軍的鋒芒在盧溝橋受挫之後,便集結重兵,大規模地向駐守北平附近的二十九軍展開全面進攻。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率部抗擊,先後壯烈殉國。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二十九軍孤軍不敵,被迫撤出北平。曾國佐和旅長何基灃指揮所部,邊打邊撤,有效地阻擊了日軍,使其不能肆意推進。曾國佐也因此而升任一七九師副師長(師長何基灃)。9月中旬,在大名府與日寇血戰三天兩夜,終因寡不敵眾,大名府又告失守,所部即撤到南樂縣。?
面對連連受挫的戰局,何基灃師長憂心如焚,悲憤不已,痛斥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憤慨之下,以為國讎家恨難報,無臉見父老鄉親,意欲飲彈自盡。幸被一旁的曾國佐奮力撲救,才使彈偏左胸,沒有危及生命。曾國佐懇勸道:“值此舉國危難之際,正是我們軍人報國之時,切不可自暴自棄而違失天職。敬希速治傷患,才能與日軍繼續作戰。”事後,曾國佐協助何基灃,率領該師與日寇周鏇於巨野、湖北、大別山、偃師、均縣一帶,並奉命扼守信陽,繼而轉戰大河南北,為保家衛國立下了卓著的功勳。?
1945年,曾國佐在寧夏病故,終年55歲。其遺體由弟曾國權送回原籍祖塋安葬。他一生戎馬疆場,執戈衛社稷,英勇殺倭寇,無愧為中華好男兒,無愧為抗日愛國將領。他的事跡,至今依然為人們所傳頌;他的風範,至今依然為人們所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