鎛鍾高92.5厘米,口徑60.5×46.2厘米,重134.8公斤。
湖北省博物館藏
楚惠王贈給曾侯乙的鎛鍾,鉦間部分有銘文,記載了楚惠王熊章為曾侯乙作宗彝這件事。
其紀年明確,是曾侯乙墓斷代的重要憑證。
其中的記年(惟王五十又六祀)表明曾侯乙下葬的時間最早也有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
鎛鍾鉦間31字銘文全文及釋義分別如下:
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方傷](陽——註:原字為傷的繁體字去掉人字旁,以“方”為偏旁),楚王酓(熊)章,乍(作)曾侯乙宗彝,奠之於西[方傷](陽——註:原字為傷的繁體字去掉人字旁,以“方”為偏旁),其永[口寺](持)用享。
另一面鉦間無銘。正鼓音頻率89.4HZ,音高為“F2—60音分艦Ij鼓音頻率101.2HZ,音高為BA2—45音分。
註:原文中以[]括之者,表示將[]內的兩字作為字的左右兩部分組合而成,()內為與若干通假字對應的現代語法的用字。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楚惠王熊章在位第五十六年的時候接到了來自西陽的曾侯乙的訃告,於是為曾侯乙製作了一套宗彝,送到西陽作為祭奠的儀禮,讓曾侯乙永遠享用。
相關詞條
-
鎛鍾
鎛,小鍾也,昭,明也。 有鍾無鎛,為兩細不相和,故以鍾為節。 嗚呼,從方之生,謬形殊器。
名詞 歷史 文物出土 -
曾侯乙墓[戰國時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
曾侯乙墓[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歷史價值 -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
曾侯乙
曾侯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不詳(據考古發現推定,他大約生於公元前475年,卒於公元前約433年),史籍並無其人記載。是中國戰國時期南方小諸侯國曾國的國君...
考古發現 四龍曾徽 相關資料 破解“曾隨之謎” -
曾侯乙墓編鐘
曾侯乙墓位於湖北 隨州市曾都區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豎穴木槨墓。
簡介 區位簡介 景點概況 -
曾侯乙編磬
曾侯乙編磬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由石磬編懸於架上,可擊奏鏇律。常與編鐘相配,合奏“金石之聲”。曾侯乙編磬於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簡介 歷史記載 組成 特色 銘文 -
楚王酓章鎛鍾
楚王酓章鎛鍾 一九七八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