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曼聲哀哭:拉長聲音悲傷地哭泣。《列子·湯問》:“ 韓娥 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淚相對。”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問:樂是心之本體,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時,此樂還在否?”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旁人以為他是哀哭死者,實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傷地哭泣;痛哭。《列子·湯問》:“ 韓娥 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淚相對。”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問:樂是心之本體,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時,此樂還在否?”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旁人以為他是哀哭死者,實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
原文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①齊,匱②糧,過雍門③,鬻歌④假食⑪。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⑤以其人弗去⑥。過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⑨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⑩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遺聲。
注釋①之:到。
②匱:缺少。
③雍門:地名。
④鬻歌:賣唱。
⑤左右:指周圍的人。
⑥弗去:沒有離開。
⑦逆旅:旅店。
⑧曼聲:拉長聲音。曼,長。
⑨遽:急速。
⑩里:古代居住單位,相當於“村”或“鎮”。
⑪假食:換取食慾
譯文
春秋時,韓國有一個善於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稱她韓娥。 韓娥不但人長得漂亮,嗓音優美,而且在她的歌聲中傾注著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聲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歡快的歌,人們跟 她一起高興;她唱起悲傷的歌,人們跟她一起落淚。
一次,韓娥從韓國來到齊圍,在經過齊國都城臨淄時,身邊帶的 乾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那動聽的歌聲召來了一 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聽得出了神。韓娥唱罷, 人們紛紛解囊,擲錢資助她。 韓娥用賣唱的錢買了吃的,填飽了肚子,便離開走了。但聽過她 歌的人都覺得她那優美的歌聲還在梁間迴繞,一連好幾天都沒消 失,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當天,韓娥住進了附近的一家旅館,旅館中有人欺侮了她。她便 拖著長聲哀哀地哭,哭聲似泣似訴,附近不管是年老的,還是年輕 的;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對流淚,三天吃不下飯。 他們發現韓娥已經走了,急忙把她追回來,一起譴責了那個欺負她的人,並要她再為大家唱幾支歌。
韓娥卻不過雍門居民們的盛 情;就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聽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跳起舞來,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千二淨。韓娥唱完歌,雍門的居民們一起湊了不少路費,送韓娥上了路。 後來,雍門的人就經常唱韓娥唱的那幾支歌,天長日久,雍門的人就越來越喜歡唱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