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三體石經殘石拓片

此展品為民國拓本,原石不知現藏何處,原石寬49厘米,高93厘米。“三體石經”建於公元241年,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二年(公元240—249年),故又稱“正始石經”。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漢隸三種字型寫刻,故名。石經刻有《尚書》、《春秋》和部分《左傳》,共約二十八碑立於洛陽太學。是繼東漢“熹平石經”後建立的第二部石經。東漢的古文之學主要以私學的形式傳習,但漸成為學術的主流。曹魏代漢後,古文之學取代今文成為官學。公元175開始所立的“熹平石經”,立於太學,所刻都是今文本。曹魏立古文經後,太學石經只有今文顯然不合時宜,因此到正始年間,遂刊刻古文經於石,與今文經並立太學。“三體石經”在中國書法史和漢字的演進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三體石經拓片出自《尚書》第四十一章《周書無逸》。現收藏於洛陽金石文字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