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華[上海籍作家兼美國生化類專業碩士]

1962年生,女,上海人。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後赴美留學,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老化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目前在美國生活和工作 。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62年生,女,上海人。

人物生涯

198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198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社會科學及工程系。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赴美留學,獲美國南加州大學神經老化分子學研究碩士學位。

曹明華 曹明華

主攻領域:進化中近系的大腦神經生長一關聯的蛋白質之基因表達研究。

赴美前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時,曾出版《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獲全國優秀作品獎和暢銷書獎。

赴美後,曾出版《世紀末,在美國》一書。

20世紀80年代,曹明華曾是中國高校間名噪一時的文學新星,有“大陸三毛”、“校園散文家”之譽。她的散文小冊子《一個女大學生的手記》,作為上海文化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五角叢書”第三輯之一,初版就印了13萬冊,不久即重印數次,總行銷量達55萬冊。1998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又推出她的《世紀末在美國》,再次引起關注。曹明華說,她本以為《世紀末在美國》之後,會就此停止中文寫作了。一方面是因為她在離開中國一些年之後,回到上海時對整個文化環境有一種陌生感,另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精力的限制。還記得她第一次回國是在去國7年以後,北京國際機場的檢驗員不相信,問她還有沒有另一本護照,在確信沒有之後,他大聲說:“嗬,你這一個猛子可扎得夠狠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反而能確定用母語表達她的情緒和思維將是她未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先後學習生物醫學儀器和哲學專業的才女,曹明華留學美國後攻讀的專業是人體老化與環境問題。談到她的文字和以前的一些留學生文學的差別,曹明華說,“以前的一些作品很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關心自己的挫折感,或者謳歌自己強者似的成功。這些情感都反映了在一個小天地里人的自我膨脹,在一個無比廣闊的世界裡談論這些,我覺得是不真實的。美國社會不適合弱者,弱者會受不了激烈的競爭;但也不適合當慣了強者的人,這些人以為成功即意味著可以踐踏別人的權利。”《世紀末在美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34篇文章是一束隨筆,即作者“抽空斷斷續續寫下的一些小短文”,揭示出東西方不同的文明和相同的人性,有客觀的評介,也有辛辣的諷責。下部是一組六章的留學生活紀實,側記著美國南加州大學校園內的種種聞見和觀感,以及日本科學家毛瑞博士等一系列有個性、有特點的人物。他們奮鬥的經歷和故事,使人不由想及那句關於美利堅的經典名言:“美國像一個巨大的天然滑冰場,在上面滑起來神采飛揚,儀態萬方;一旦停下來,你就會被凍死。”曹明華在書中娓娓敘述她旅居美國的心情與行跡,運用訓練有素的科學眼光來剖析20世紀末的美國,細膩描繪,不著痕跡。

曹明華曾說自己“是個扔東西的人”,“並不預備專門從事文學”,想“成為一個心理諮詢醫生,以一顆心去看望許許多多受傷的心”。而最終,她成了一個訓練有素的學者,也成了一個熟稔中英文寫作的雙語作家,她說:“我的翅膀已經長硬了。我再進入任何一個新的環境,我已經十分清晰地知道我要的是什麼。我知道我已經能夠飛翔。”目前,曹明華正處於生活和工作的轉折口,她不想要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因為還包含著未定;也不願披露正在離開的,因為不想因此影響她目前的生活秩序。“還是談談寫作吧,”曹明華說,前不久,她向《時代周刊》買了一套專題文章的著作權,翻譯了用“進化心理學”來解釋社會倫理和人類社會一些通象的小書,可惜至今未能出版。但同時翻譯的一本《才華橫溢的念頭》的小集子,已於今年初於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前言裡,曹明華引用自己日記本上的兩句話:“以即將赴死和永生不死的方式去生活,以一無所知和無所不知的方式去思考。”——即將赴死,便對生活有一種豁達和看開,不糾纏於細枝末節、恩恩怨怨;永生不死,便要求對每一天都負起責任來,並將這種責任和眼光延伸到無限……

2011年7月,曹明華《 轉基因食物在美國的爭議》一文獲得《文匯報》刊登,文中以自己在美國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二十年經歷為背景,闡明美國國內對於轉基因食物的爭議的現狀,表達了她本人作為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相關的科研工作人員,對於當大轉基因作物在中國大規模推廣的擔憂。

《轉基因食物在美國的爭議》 《轉基因食物在美國的爭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