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曹劌問戰
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於民,不愛牲玉於神。”對曰:“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民和而後神降之福。若布德於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動不違時,財不過用;財用不匱,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無不聽,求福無不豐。今將惠以小賜,祀以獨恭。小賜不鹹,獨恭不優。不鹹,民不歸也;不優,神弗福也。將何以戰?夫民求不匱於財,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對曰:“是則可矣。知夫苟中心圖民,智雖弗及,必將至焉。”
白話譯文
魯國將和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交鋒,曹劌問魯莊公憑什麼來作戰。莊公說:“我對百姓從不吝嗇衣服和食物,對神靈從不吝嗇牛羊和玉器”。曹劌回答說:“只有從根本上樹德施惠百姓才會歸附,百姓齊心然後神靈才會降福。如果你能向百姓廣施恩德並公平地處理政事,使君子熱心於協助治國,小民熱心於貢獻力量;同時你的舉動不違背時令,耗費不超過常度,這樣百姓的日用就不會匱乏,大家才有能力供奉神靈。所以你動員百姓沒有不聽從的,求神降福沒有不應驗的。現在你只是到了臨戰關頭才給百姓施點小惠,獨自向神靈供奉祭品。小惠不可能普遍,獨自供奉也不可能豐裕。不普遍施恩德百姓不會歸附,供奉不豐,神靈不會降福,你還憑什麼去作戰呢?百姓所求的是日用不感到匱乏,神靈所求的是祭品的豐裕,所以不可以不從根本上著眼。”莊公說:“我處理百姓的訴訟時雖然不能做到體察一切,但總是力求以情理判斷。”曹劌回答說:“這就可以了。假如內心確實為百姓考慮,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能達到目的。”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前502一前422),單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史學家。左丘明曾任魯國史官,孔子編訂六經,左丘明為解析六經之一《春秋》而著《左傳》,亦著《國語》。《左傳》《國語》兩書記錄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被史學界推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文宗史聖” “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