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歷
1920年出生於上海,50年代隻身赴香港和澳門發展,開創了當地的毛紡工業,有“世界毛紡大王”之稱;
1954年,投資創辦了香港首家毛紡廠—— 太平毛紡廠;
1964年,曹光彪和朋友創建了永新企業有限公司;
1978年,在珠海建立香洲毛紡廠;
1985年,創建香港港龍航空公司(港龍);
1996年,創建曹光彪國小(上海);
1997年投資並控股寧波永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並親任董事長。
1999年起擔任上海杉達大學名譽校長。1997年8月,在李儲文董事長引薦下,受到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接見。從1996年起,先後進行公益性捐助建造曹光彪圖書館、光彪教學樓、辛耕園等。長子曹其鏞先生在嘉善校區建設中,捐助建造教師活動中心(又名望月樓)
個人生平
曹光彪,世界最大的毛衣生產商——永新集團創始人,祖籍浙江寧波鄞縣,與“船王”包玉剛是同鄉。一九二零年,曹光彪出生在上海。其父是上海一家名為“鴻祥”的布店老闆。希望子承父業,因而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曹光彪7歲進明德國小讀書,每天放學後就跟父親學做生意。國小快畢業時,父親對他說:“光彪,國小讀完後就管店堂,這點墨水做做小生意也夠用了。” 但曹光彪堅持要讀書,母親也支持他,但有個條件:畢業考試必須得第一名。曹光彪果然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明強中學。國中畢業他又得了第一,進了高中。沒想到的是,在他讀高二的時候,家庭發生了變化,母親去世,父親多病,店裡的生意也不景氣,債務高達15000多元。父親希望他回家掌管商店的業務,他只得中途退學,當上了名副其實的“小老闆”。那一年他年僅17歲。
曹光彪似乎特別有商業頭腦,他參與布店經營不久。就顯示出經營才華。他對布店經營方式進行了一番改革,重新裝潢了“鴻祥”的門面,設計了新穎別致的展示櫥窗,花錢四處做廣告並在店裡放音樂吸引顧客;同時,也注重提高店員夥計的服務意識和質量。這樣,不出幾年,“鴻祥”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已可與上海灘老資格的布店“寶大祥”、“協大祥”齊名,人稱“三大祥”。由於經營有方,發展很快,幾年後,鴻祥便在南京、重慶、台北、香港等地開設分店。 年輕的曹光彪並不滿足於在上海發展。中國這么大,他立志要將“鴻祥”遍布全中國。他先是沿長江發展,在南京、重慶等地設立分店,後來又南下香港、台北等地建立了分號。與此同時他還在上海建毛紡廠,所產純毛凡立丁一時暢銷全國。曹光彪重要的合作夥伴是紹興的吳慶林一家,吳的父親在紹興縣華舍擁有300人的織布工廠,在江蘇蘇州擁有染廠,解放後,吳一家的財產充公政府。
曹光彪於一九四九年舉家遷往香港。初到香港,曹光彪敏銳地發現香港這箇中國南部重鎮竟幾乎無紡織業,他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一九五四年,曹光彪投資創辦了香港首家毛紡廠——太平毛紡廠,後發展成為永新企業有限公司。接著,並在澳門擁有一家分廠。他又在香港開拓了另一個新行業——針織業。六十年代初,曹光彪的工廠織出了羊毛衫,這在當時是一種新潮產品,因為過去羊毛衫均是手工織成的。帶著他的新產品,曹光彪來到歐洲,果然受到追求新奇的歐洲市場的歡迎。機織羊毛衫一時大行其道,訂單如雪花般飛來,曹光彪的事業蒸蒸日上。 六十年代是曹光彪事業快速拓展的時代。他成功地替內地在香港推出剛露頭角的上海兔毛,使兔毛製品開始暢銷。在為祖國出力的同時,曹光彪也壯大了自己。一九六四年,曹光彪和朋友創建了永新企業有限公司。70、80年代,香港地價和工資快速上漲,曹光彪及時將業務向海外拓展降低成本,永新公司現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毛衣生產商。他本人被尊為“香港毛紡界的元老”,並贏得了“世界毛紡大王”的稱號。永新公司的業務遍及全球,先後在葡萄牙、模里西斯、美國、法國、德國等建立於工廠,經銷商也布滿全球。
曹光彪的企業發展到近萬人,擁有紡織、印染、針織等全套生產企業。一九八七年永新公司在香港順利上市:一舉奠定了他在香港的“毛紡大王”的地位。在紡織業創下一番事業後,曹光彪並不滿足,他又投資其它領域,僅在香港就設立了四十餘個機構,經營包括電子、電腦、精密儀器、貿易、旅遊等生意。隨著香港經濟的發展,其作為亞洲航運中心的地位日漸顯著,香港機場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每兩分鐘左右就有一架飛機起降。曹光彪早就意識到香港的航空業是個有利可圖的行業。但當時香港唯一的航空公司是英資的國泰航空,由於受到港府或明或暗的保護,別人很難插手。
一九八四年九月,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公布後,曹光彪大受鼓舞。他仔細研究了聯合聲明,對其中有關航空的規定特別感興趣。他意識到,香港在九七年後保持原有制度五十年不變,香港原有的地位不變,隨著它與中國內地關係的更加密切,它將繼續加強其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橋樑和視窗的作用。這樣,香港與世界各國的聯繫也愈加密切,其航空運輸事業前景看好。曹光彪強烈的開拓精神促使他作出進軍航空業的決定。無巧不成書,當曹光彪把這個計畫告訴寧波老鄉包玉剛時,正與包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他們決定聯手成立一家航空公司。
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港龍航空公司正式成立了。“港龍”打破了香港航空業由英資財團壟斷的歷史。“港龍”成立之初,遇到很大困難,由於港府不合理的政策,致使“港龍”無法申請到熱門航線的空運牌照,幾乎月月虧本。曹光彪並未屈服,他和包玉剛一方面積極努力,揭露、抨擊港府不合理的偏袒政策;一方面又廣泛打通與各國的關係,爭取航線。就在此時,中國政府向“港龍”伸出友好之手,明確表態支持“港龍”的業務發展,開放香港與內地的二十二條航線供“港龍”經營。經過不斷努力,“港龍”不僅擁有了飛往中國內地的空運牌照,還取得了飛往泰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際航線的牌照,業務取得進展,擺脫了虧損局面。
一九八九年,包氏家族退出“港龍”,其大部分股票為曹氏收購,“港龍”總經理一職亦由曹光彪長子曹其鏞擔任。曹光彪對祖國懷有深厚的感情。早在五十年代初美國對中國內地封鎖之時,他就開始與內地做生意。內地改革開放之初,曹光彪於一九七八年來到北京,他上書中央領導人,提出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在內地投資辦廠。以補償貿易的方式與內地合作,這種方式後來在沿海一帶花開遍地,但卻沒人知道,其濫觴者就是曹光彪。
經過特批,1978年,他與珠海市達成投資七百四十萬港元創辦香洲毛紡廠的協定。工廠創辦之初,由於工人技術不熟練,次品多,造成嚴重虧本。但曹光彪知難而進,他對工廠停業整頓,開除了一些表現不良的員工,改變了吃“大鍋飯”的制度,實行多勞多得的工資制。結果,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產量也不斷上升。原訂五年的還本期僅二年半就提前實現了。一九八四年,曹光彪又與該市簽訂新協定,擴大投資規模,使該廠生產能力再提升百分之五十。
曹光彪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補償貿易的做法為許多人所仿效,“三來一補”的加工業使中國沿海省份為後來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原始資金。 後又在內地投資30多個項目,主要是毛紡、麻紡及紗廠等。他還與中國經貿部合資,在香港成立永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為內地引進技術;又與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合作,成立永新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經營電腦等精密機械;還與澳大利亞合作成立茂進有限公司,進行多項科技產品貿易。永新集團現已成為實力雄厚的多元化跨國公司。估計其家資財富約有1l億港元。1985年他發起創辦港龍航空公司,包玉剛為主要投資者而出任行政總裁,他任副總裁,從而打破了英資國泰航空公司長期獨家壟斷的局面。
1989年包玉剛退出港龍,由曹光彪出任董事會主席,奠定了他在香港航空事業中的地位。 一九八零年,曹光彪又回浙江老家投資辦廠。目前,他在內地多個省市投資了幾十個項目,涉及紡織、印染、製衣、化工、電、子、鋼鐵、酒店等多個行業。曹本人並於一九九二年被國務院港澳辦和新華社香港分社聘為港事顧問。曹光彪有十個子女,五兒五女。其中有五個子女已成“曹家軍”主力,在集團中發揮重要作用。長子曹其鏞畢業於東京大學,後又赴美深造,現為永新企業總經理。長女曹其真是集團在澳門的負責人,也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曾獲葡國總統授勳。另外五個子女雖不在集團效力,卻都學有所成,在海外自立門戶。曹光彪認為,要成就一番事業,須注意團結人。他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生財。
1999年4月,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編號為4566號小行星命名為"曹光彪星"。在頒發證書那天,中科院院長路甬祥、時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陳良宇等有關領導,都到會祝賀。2002年7月,在慶祝香港回歸5周年之際,特區政府向曹光彪頒發了銀紫荊星勳章,以表彰這位實業家為祖國和香港的經濟繁榮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現任國務院港事顧問、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是浙江大學名譽教授、名譽博士。
曹光彪先生是第一個到內地設廠的香港投資者、第一位打開補償貿易之門的香港實業家。他創辦的港龍航空公司開闢了香港到內地各大城市的航班。為推進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造福桑梓,發展家鄉教育事業,先後在浙江大學捐資1000萬港幣設立浙江大學曹光彪高科技發展基金,捐資1800萬港幣建造曹光彪高科技大樓。2001年12月再次慷慨捐贈2000萬港幣,設立高科技人才基金,吸引世界級頂尖人才到浙大工作,以加強高新學科建設,推動高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