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
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製造。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學士文集》、《孝經新說》、《東陽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原文
予客建業②,見有畜波斯魚者,俗說為師婆魚。其大如指,鬐鬣③具④五⑤采。兩腮⑥有大點如黛⑦,性矯悍善斗。人以二缶⑧畜之,折藕葉復水面,飼以蚓蠅,魚吐泡葉畔,知其勇可用。乃貯水大缶,合之。各揚鬐鬣,相鼓視,怒氣所乘,體拳曲如弓,鱗甲變黑。久之,忽作秋隼⑨擊水,泙然鳴。濺珠上人衣。連數合,復分。當分,如矢激弦,絕不可遏。已而相糾纏,盤鏇弗解。其一或負,勝者奮威逐之。 負者懼,自擲缶外,視其身純白雲。
予聞:有血氣者,必有爭心。然則斯魚者,其亦有爭心歟⑥?抑⑾冥頑不靈⑿而至於是歟?哀哉!然予所哀者,豈獨魚也歟?
譯文
我旅居 南京,見有養波斯魚的人,這魚就是俗話叫做師婆魚的魚。它大小和手指頭差不多,腹鰭和背鰭有五彩的顏色,兩腮之上有如眉筆點上的小黑點,它們的性格驕傲兇悍善於打鬥。人們分別用 缶單獨養著它們,折藕葉蓋在水面上,餵 蚯蚓或者 蒼蠅,魚在荷葉側畔悠閒地吐著泡沫。人們知道它的勇猛可以為人所用,就將大缶裝滿水,將波斯魚合放在裡面。它們各自豎起鰭鼓起眼睛對視,因為怒氣的原因,身體拳曲得像弓一樣,鱗變成了黑色。對恃很久,猛然如同秋天的 鷹隼一樣出擊,水砰然有聲,水珠濺到人們的衣服上。接連幾個回合,又分開。當要分開時,如同弦上發出的箭,根本無法阻擋。後來互相糾纏,盤鏇在一起難分難解。其中有一隻敗了,勝利者發威驅逐它。敗了的魚害怕,自己將自己拋出缶外,看它的身體已是純白的。
我聽說有血氣的人必定有爭鬥的性格。然而這魚,它也是有爭鬥的性格嗎?又或者是愚蠢不開竅而至於這樣嗎?悲哀啊!讓我悲哀的又難道只是魚嗎?
①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人,著有《宋文憲公全集》。
② 建業:南京的古稱。
③鬐鬣(qí liè):魚的脊鰭。“鬐”同“鰭”。
④具:具備,具有。
⑤五采:即五彩
⑥腮:同“鰓”
⑦黛:青黑色的顏料。
⑧缶:瓦器,小口大腹,有蓋。這裡泛指缸
⑨秋隼:(sǔn)秋天高飛的鷹隼。隼,一種類似鷹的猛禽。
⑩歟(yú):語氣詞,表示疑問、反詰、推測等語氣。
⑾抑:副詞,表示推斷,相當於現在的“還是”被物質所抑制。
⑿冥頑不靈:糊塗頑固不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