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蒲永舁畫後

原文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窪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釐間耳。
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始,知微欲於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營度經歲,終不肯下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筆法中絕五十餘年。
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二孫本意。自黃居寀兄弟、李懷袞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升輒嘻笑捨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嘗與余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掛之高堂素壁,即陰風襲人,毛髮為立。永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如往時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畫水,世或傳寶之;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升同年而語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黃州臨皋亭西齋戲書。

譯文

古今畫師畫水,大多用平穩廣遠的細微皺紋來表現水,這其中的高手也只不過能夠畫出波浪的起伏,甚至能讓人用手去觸摸,感覺上水的波紋有高低起伏的形狀,認為這已經是極妙的境界了。但這種畫法呆板俗氣,其品格只能同工匠們的印板水紋紙來比較畫技的細微差別罷了。
到了唐代廣明年間,處士孫位才別出新意,畫奔流湍急的巨浪,水流隨著山石的形態而 曲折,隨著流水所遇到的山石形狀不同而賦予水的不同形態,並盡情地變化著流水的自身形態,他的水畫被人們稱為“神逸”之作。在這以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等人都領會了孫位的筆法。最初,孫知微想在大慈寺壽寧院四周的牆壁上作一幅湖灘水石畫,他揣度思考的時間長迭一年之久,始終都沒有下筆作畫。有一天,他急急忙忙地奔進大慈寺,非常急切地要來了筆和墨,甩動衣袖,揮筆作畫,只是片刻的功夫,畫便作成了。畫中的水勢呈現激盪跳躍、奔騰急迫的姿態,波濤洶湧幾乎可以衝破屋子。孫知微死後,他的筆法絕跡了五十多年。
近年來,成都人蒲永羿,喜愛喝酒,無拘無束,他能將自己的主觀情志與畫中的景物融為一體,又開始畫活水,深得孫位、孫知微兩位前輩畫活水的筆法神韻。從黃居寀(cài)兄弟、李懷袞(gǔn)這一類人,都比不上他。有王孫富人倚仗權勢財力讓他作畫,永升就嘻笑著離去。遇到永升想畫的時候,不管請他作畫的人的地位是尊貴還是貧賤,他在頃刻之間便會畫好。永升曾經將其摹寫(臨摹)的壽寧院水送給了我,一共畫了二十四幅水畫,每到夏天我將這些水畫掛在高堂白牆之上,就會感覺到陰風襲人,毛髮都會豎立起來。永升現在老了,難得有畫,世上懂得永異水畫真正價值的人也少。像往時的董羽、近日的常州戚氏畫水,今之世上還有人傳觀他們的水畫並將其視為寶物。但像董、戚這一類人,畫的可算是死水,不能同永升創作的活水畫相提並論啊。
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在黃州臨皋亭西齋乘興而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