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人用手指翻書時,有時會在書頁上留有汗漬以及指紋,覺得不美觀,於是就發明了書撥。書撥使用起來十分優雅,由於書頁是用宣紙對摺而成,中間是空的,可用書撥輕易翻動。書撥多用竹製成,也有玉、翡翠等製成,並在上面刻上名言等語句。
在清代宮廷使用的文房中,曾經有“樂壽堂”款的器物。樂壽堂是紫禁城東北隅寧壽宮後區中路建築之一,其南是養性殿,其北有頤和軒,建成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長春園淳化軒規制,堂中裝修豪華,楠木、紫檀、花梨、玉石鑲嵌等大量使用。“樂壽”之名取意《論語》,即“仁者樂山”、“仁者壽”之意。乾隆皇帝曾準備以此為退位後的寢宮,御題“座右圖書娛畫景,庭前松柏藹春風”聯句,故此堂亦稱寧壽宮讀書堂。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閣為寢室。著名的大禹治水玉山琢成後,曾陳列於此。此“樂壽”款是否也是宮廷使用的器物,值得研究。
在目前拍賣市場上的書撥,多為白玉和翡翠製成。2011年北京東正秋拍中,有一件清乾隆時期的碧玉雕嵌寶書撥,成交價為69000元。其由上好新疆和田碧玉製成,顏色鮮艷,翠綠中略含黑褐色斑點,刀柄呈四方形,其上鐫刻菱形紋,嵌有寶石,刀身菱形,光素無紋。能工巧匠還善於借鑑繪畫、雕刻、工藝美術,集陰線、陽線、平凸、隱起、鏤空等多種傳統做工,又吸引了外來藝術影響並加以糅合變通,創造與發展了工藝性、裝飾性極強的玉器工藝,使這件碧玉書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較高的藝術造詣。
除了玉和翡翠之外,骨、玳瑁、竹木材質的書撥也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尤以竹製為多。由於竹雕工藝的高度發達,在明清時期,古人雅士在竹書撥上雕刻各類摘自經史典故的詩詞佳句、名言警句和各種繪畫圖案,以寄託情懷,詠物明志,充滿哲學、美學、文學色彩,匠心獨具,大朴大雅,耐人尋味,充分反映古人特定的情趣和境界,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而一些採用名貴材質如檀香木等製作的書撥還是非常珍罕的。
而在西方也是有書撥的,特別是在近年來西洋銀器的拍賣會上,常常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時期的純銀牙書撥,並且屢屢會有好的表現。
書撥豐富的功能、獨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態的製作工藝與材質,凝聚了歷代文人的智慧與審美,折射出古代高雅的清居生活,這是其受到眾多藏家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