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長沙窯瓷是指唐代長沙銅官窯燒造的產品,窯址位於今長沙市望城區書堂山街道石渚湖與彩陶源附近。此地很早以來便名為石渚,或寫作石瀦,二十四史中的《晉書》、《魏書》中都有提到。唐“安史之亂”後,從北方遷來的窯工大量聚集於此,與當地居民共同燒造陶瓷,稱之為石渚窯。印尼“黑石號”沉船打撈的長沙銅官窯瓷碟上自書為“石渚孟子”,湘籍詩人李群玉在描述其燒造盛況時,也稱之《石瀦》。窯場衰落於五代之際,宋以後為歷史所塵封,人們早已忘卻當年的盛況,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為考古學家所重新發現。佇立長沙銅官窯窯址區,面對廣袤的窯址廢墟,厚厚的歷史文化堆積層,自然聯想起詩中描繪的情景,“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迥野煤飛亂,遙空爆響聞。地形穿鑿勢,恐到祝融墳。”遙感當年窯場之繁忙。唐代制瓷名窯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窯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窯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產格局。長沙銅官窯另闢蹊徑,以彩瓷而崛起,獨步名窯之林,瓷業開始呈現三足鼎立勢。釉下彩的普及,釉下彩的創燒,為長沙銅官窯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長沙銅官窯衰落之後,其裝飾技法則為磁州窯所傳承。不過長沙窯多飾於壺,而磁州窯書畫不再多見於壺,而飾於枕。瓷壺多用於公眾場所,故以詩言志;瓷枕則是相對隱蔽之物,所書多是內心的情感獨白,以詞抒情。不過長沙銅官窯瓷上也有幾件題於枕上的情詩,或可視為磁州窯式書畫飾的端倪。 長沙銅官窯興起較晚,但發展迅猛,產品覆蓋面廣,不但暢銷於國內,而且遠銷東亞、南亞、西亞地區,最遠抵達東北部非洲,被譽為第一個外銷型瓷窯,將異域文化元素融入產品是長沙銅官窯掘得海外第一桶金的秘訣。當時只有長沙銅官窯根據國外市場需求而設計、製作、包裝(裝飾)產品。唐代海上陶瓷之路的開闢,長沙銅官窯可謂功不可沒。
書堂山歐陽詢文化園
歐陽詢書法文化園位於書堂山街道書堂山村與何橋村的交界處,核心景區位於書堂山上。書堂山瀕臨湘江,與長沙湘江航電樞紐毗鄰,北距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6公里,南距長沙市中心城區約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積1.85平方公里,是歐陽詢父子從事書法藝術學習和創作的重要場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唐代書法名人歐陽詢生於此山,長於此山,創歐體,開顏柳先河,稱唐代楷書第一人,是一座當之無愧的書法名山。山中歐陽詢祖居、書堂古寺等遺蹟保存較好,“太子圍圩”、“洗筆泉池”等書堂八景遺風尚存。山體峰嶺迴環,植被完整,生態環境優良,與歷史文化遺蹟相映成趣,各歷史遺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鍾靈毓秀的山林之中,高與低、藏與露、虛與實,交相輝映,給人以絕佳的文化審美享受和休閒體驗。近年來,在省市區各級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歐陽詢書法文化園明確了“建設國際文化旅遊服務區,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標,按照“野趣、唐風、書韻”的定位,全力推進歐陽詢文化園各項工程建設。文化園規劃總面積有2775畝,建設共分三期進行:一期建設重點是書堂八景保護性開發、書堂小鎮提質改造、登山游道、停車坪及污水處理站等項目;二期建設重點是歐陽詢書法研究院、鎮南學府、歐陽碑林、橫土雅舍等景區配套服務項目;三期建設重點是相關旅遊度假酒店、配套路網及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在規划過程中,既注重文物資源保護,又注重推進旅遊產業開發;既突出書堂山的原生態,又突出書法文化元素,力爭將歐陽詢書法文化園打造成為文化旅遊的公園、書法藝術交流的平台、書法教育的基地。目前,歐陽詢書法文化園已經啟動了書堂小鎮的提質改造、登山游道的施工建設、書堂八景的保護性開發建設、景區聯絡路網的規劃改造和園區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性最佳化等項目,力爭通過三年建設,將歐陽詢書法文化園打造成中國文化的高地、書法藝術的聖地、旅遊度假的勝地。
長沙湘江航電樞紐
湘江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長沙湘江大壩、湘江長沙大壩),壩址位於湖南省長沙望城縣湘江下游的蔡家洲,距市中心僅20~30km,是湘江幹流9級開發規劃當中的最下游一個梯級,壩址控制流域面積90520km2。工程包括電站、泄水閘、船閘、壩頂公路橋、水庫等;總投資60多億元,正常蓄水位初定30~31米,電站裝機5~8萬千瓦,年均發電量約3億度,壩頂公路寬20米,雙向4車道。整個工程將形成長達128公里的庫區,將長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連成一起,構成帶狀濱水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