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更漏子
蕣華濃②,山翠淺③。一寸秋波如剪④。紅日永 ,綺筵開 。暗隨仙馭來 。
遏雲聲 ,回雪袖 。占斷曉鶯春柳 。才送目 ,又顰眉 。此情誰得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更漏子:詞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調”,又入“商調”。《金奩集》入“林鐘商調”。此體為雙調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兩仄韻兩平韻。
②蕣(shùn)華:木槿花,夏秋兩季開花,朝開暮斂。往往用來比擬女子容貌,暗含紅顏短暫之意。華:古通“花”。
③山翠淺:比喻眉黛淺淡象遠山。山翠:指女子翠眉。遠山眉是古代女子喜愛的妝飾,將眉毛畫得如同淺淡的遠山。
④如剪:目光銳利。
⑤日永:長日。永:長,久。
⑥綺筵(qǐ yán):豐美的酒宴。
⑦仙馭(yù):仙人乘騎之物,一般指鶴。馭:駕馭。
⑧遏(è)雲聲:聲音高遏行雲。據《列子·湯問》記載的故事說: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自以為學好了要回家,秦青在郊外為他送行,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高遏行雲,薛譚這才知道沒有學好,不敢再說回家的事了。遏:阻止。
⑨回雪袖:喻舞姿若雪花飄拂。
⑩占斷:占絕,完全據有。斷:禁絕。曉鶯:喻歌聲之清圓宛轉。春柳:舞姿像春日柳枝一樣輕盈婀娜。
⑪送目:傳遞眼色。
⑫顰眉:皺眉,愁眉。
白話譯文
木槿花盛開,群山蒼翠,水面上泛起層層細波。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舉行的華宴,吸引了駕鶴而來的仙人。
歌女高亢的歌聲似乎阻止住了天上的行雲,她們舞姿輕盈,雪袖飄飛,賽過了曉鶯的嬌啼和春柳的婀娜。歌女們為客人表演助興,可她們內心的憂愁煩惱又有誰能理解呢。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宋代沿襲舊制,設歌妓制度。歌妓分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種,其主要職能是在公私宴席上娛賓遣興,侑酒佐歡。晏殊作為“太平宰相”,經常流連於歌台舞榭、酒會筵席,接觸了不少歌妓。歷來的歌妓詞,大都著力於描繪歌妓的姿色和才藝,晏殊此詞也不例外,在思想內容上並無什麼開拓,但因其比喻工巧,讀來自有一番風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描寫歌妓之色。這位歌妓是隨著達官貴人的車騎而來,準備在筵席上表演歌舞的,按照時間順序,應該先寫其臨,次寫其色。但詞人卻匠心獨運,有意打破慣常結構,先以濃墨重彩刻畫歌妓的美貌嬌顏,再補足一筆,敘寫其是”暗隨仙馭”來赴“綺筵”的。如此筆墨,使得這位歌妓成為筵席上的主角,突出了她的華美亮相、驚艷姿色留給詞人的深深印象。“葬華濃”三句以比喻形容歌妓的美貌。“蕣華”沿襲詩經舊例,以蕣華比喻歌妓的嬌艷。繼之分以山、水形容女子眉、眼,亦是詩詞中的慣例。妙在“一寸秋波如剪”,能夠化古為新。“一寸”言眼睛之形,可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秋波”言眼睛之清,四季之水,秋水最為瀅澈。“如剪”言眼睛之神,謂其銳利明怏有如剪刀,有化虛為實之妙。古人常有此等妙語,如“剪剪清風陣陣寒”(王安石《春夜》)。“紅日永”三句則補敘歌妓來蹤,說是今日此地舉行盛大宴會,這位歌妓在晏府侍女的引領下,悄然來到筵前,準備表演節目以助興。值得注意的是一“暗”字。歌妓身份卑微,近同奴僕,以歌舞為業而博人愉悅。用此“暗”字即點出她們作為主人陪侍的身份,非復唐明皇時楊家姊妹矣。
下片描寫歌妓之藝。“遏雲聲”三句表現歌妓歌舞之美。“遏雲聲”即響遏行雲之義,謂歌聲美妙,使行云為之駐留不前。詞人形容之不足,復以“占斷曉鶯春柳”喻之,謂歌妓擁有春日黃鶯的美妙歌喉,聽其高歌一曲,眼前似乎浮現出煙柳披拂,黃鶯亂飛的春景。下邊三句則由形入神,略點歌妓內心世界。歌妓“送目”(縱目)、“顰眉”(皺眉),若有所思,若有所怨,但是她們的內心世界沒有誰明白。晏殊作為官僚,與歌妓分屬於兩個階層,他雖然同情她們,但是畢竟不能真正了解她們。然而從“此情誰得知”的問句中,體現出晏殊對歌妓的不幸與痛苦的關心。
此詞寫一位能歌善舞的歌妓。一上來的三句,用比體描繪她嬌美的容顏,宛如一幅美女肖像圖。顏如蕣華,眉似翠山,眼含秋水,這三個比喻都不是作者的發明創造,而是古詩文中形容美人的陳詞濫調,但經作者加以組接點化,卻也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下片則專寫這位歌妓在筵席上的表演,而其描寫又分為兩個層次。過片三句,寫此女精彩的歌舞技能。歌聲遏雲,舞袖回雪,歌聲圓轉清脆如鶯啼,舞姿輕盈婀娜似春柳,這四組意象,也屬前人多次用過的,未能給人以新鮮感。唯後一個層次,寫此女在筵上強作歡樂的複雜心態,是此詞中的一點創新。凡此類詞,皆為歡場即席應歌之作,所寫人物和情事多是類型化、普泛化的。大晏詞中頗多此種平庸之作,這是當時社會風氣和文化娛樂習尚所決定的。
名家點評
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副教授單芳《晏殊珠玉詞譯評》:這是一首宴飲詞。雖寫宴飲之事,但實則表現為宴飲增添光彩的歌女的心理。宴會上她們光彩照人,歌喉婉轉,但宴會後她們卻十分傷感,內心深處的憂愁是不能消除的。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詞人是很同情生活在底層的女性的,他關注她們的悲喜和哀樂,這對詞人來說是很難得的。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年),宋代文學家。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宋仁宗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當時名臣范仲淹、富弼、歐陽修和詞人張先等,均出其門。卒謚元獻,世稱晏元獻。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亦工詩善文。其詩屬“西崑體”,詞風承襲五代馮延巳,閒雅而有情思,語言婉麗,音韻協和。有《珠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