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 謂表顯自己的德行。《淮南子·俶真訓》:“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 楊樹達 《淮南子證聞·俶真訓》:“《說文》暴訓晞,謂暴物於日也。引申有表襮之義。此暴謂表襮,與越揚義略同。 高 訓暴為卒,失其義矣。”
2. 行於日中。
示例
![二戰期間納粹的暴行](/img/6/608/nBnauM3X4MzM5MzM3ATNx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wU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血腥暴行。
2.書中寫下了侵略者燒殺擄掠的暴行。
殘暴兇惡的行為。《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冰心 《再寄小讀者》十一:“你們有的沒有趕上看到殖民主義者在我們國土上、領海上那種無法無天的暴行。” 巴金 《隨想錄·中國人》:“這不是危言聳聽,一百年來發生過多少這樣的慘劇和暴行。”
1. 謂表顯自己的德行。《淮南子·俶真訓》:“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號名聲於世。” 楊樹達 《淮南子證聞·俶真訓》:“《說文》暴訓晞,謂暴物於日也。引申有表襮之義。此暴謂表襮,與越揚義略同。 高 訓暴為卒,失其義矣。”
2. 行於日中。
示例
1.血腥暴行。
2.書中寫下了侵略者燒殺擄掠的暴行。
殘暴兇惡的行為。《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冰心 《再寄小讀者》十一:“你們有的沒有趕上看到殖民主義者在我們國土上、領海上那種無法...
詳細解釋騎劫(?―公元前279年),戰國時期燕國將領。在大將樂毅逃亡之後,燕惠王任命騎劫代替樂毅為將。公元前279年,田單在即墨城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騎劫也在此戰...
簡介 引證解釋從詞源上來說,活體解剖是指為為生理學或病理學科學研究而對活著的動物進行的解剖。最近,在人們,尤其是動物權利激進分子的觀念中,活體解剖這一條目被廣泛地套用...
基本資料 相關內容暴力行為是以人身、財產為侵害目標,採取暴力手段,對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與自由的一種行為。一般來說,暴力行...
革命,本義指變革天命,後詞義擴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於政治。因古代認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謂之革命。最早見於《周易·革卦·彖傳》:“天地革而四時成,...
基本含義 發展歷程 哲學名詞 相關論述屠殺一詞有多種含義,但最通常的含義為故意對人進行的一種大量殺戮行為,通常與戰爭犯罪或暴行相關。但除非用做比喻,否則屠殺一詞一般不用於針對戰鬥人員的行為;...
引證一 引證二殘忍,指暴虐;狠毒。是一種某些本性與某些本能發揮自己能力的一種十分冷漠無情、殘酷的感情。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 例句 名言警句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
詳細解釋 介紹 史上華人 華人政權 現存區域《三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的一組寓言,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這組寓言是作者貶謫永州時所寫。題名“三戒”,可能是取《論語...
讀音 簡介 釋義 《三戒》原文 三戒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