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素體和滲碳體反應中,等軸形晶粒幾乎總是在基體內部形成。1911年Howe在連續冷卻處理的樣品中第一次發現了等軸形鐵素體。隨後Carpenter, Robertson與Hanemann, Schrader繼續研究了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過程中等軸形鐵素體的形成條件與形貌。Heckel, Paxton第一次報告了等軸形滲碳體;Dubé與Aaronson研究了等溫反應過程中的等軸形鐵素體的形成條件與形貌。吳開明與T.Yokomizo等研究了在夾雜物上形成的晶內鐵素體的三維形態與長大動力學。實驗發現晶內等軸形鐵素體的形成都與夾雜物有關,而且鐵素體往往將夾雜物包裹在其中。圖1所示為兩晶內等軸型鐵素體的三維形態,其中紅色標誌物為促進鐵素體形核的夾雜物,被包裹在鐵素體之中。
相關詞條
-
針狀鐵素體
針狀鐵素體其原始意義根據二維形態觀察得出,意為針狀的鐵素體。一般情況下針狀鐵素體在非金夾雜物處非均勻形核,然後從這個形核地點向許多不同的方向輻射生長。由...
基本介紹 相關介紹 性能影響 質點的影響 -
鐵素體
鐵素體是碳溶解在α-Fe中的間隙固溶體,常用符號F表示。具有體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很低,常溫下僅能溶解為0.0008%的碳,在727℃時最大的溶碳能力...
形態成分 主要性能 套用研究 鐵素體不鏽鋼 -
貝氏體
當奧氏體過冷到低於珠光體轉變溫度和高於馬氏體轉變溫度之間的溫區時,將發生由切變相變與短程擴散相配合的轉變,其轉變產物叫貝氏體或貝茵體。它因Edgar C...
背景 貝氏體轉變 貝氏體鋼 分類 組織形貌 -
下貝氏體
下貝氏體(lower bainite)下貝氏體是在貝氏體轉變區的較低溫度範圍內形成的,它也是貝氏體鐵素體和碳化物組成的混合組織。低碳(低合金)鋼中下貝氏...
組成過程 特徵與形態 轉變機理 溫淬火工藝 上下性能區別 -
陳素真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名門望族,官宦之家 。曾居住於:...
個人簡介 發展歷史 藝術歷程 藝術特點 弟子傳人 -
晶粒度
晶粒度(grain size)是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單位體積的晶粒數目(ZV),單位面積內的晶粒數目(ZS)或晶粒的平均線長度(或直徑)。
簡介 晶粒度的基本概念 晶粒度的評級 晶粒度檢驗 控制晶粒度的措施 -
陳素珍[豫劇大師]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名門望族,官宦之家 。曾居住於:...
個人簡介 發展歷史 藝術歷程 藝術特點 弟子傳人 -
陳素貞[豫劇大師]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名門望族,官宦之家 。曾居住於:...
個人簡介 發展歷史 藝術歷程 藝術特點 弟子傳人 -
貝氏體相變
貝氏體相變一度專指鋼中奧氏體在珠光體轉變和馬氏體轉變溫度之間的轉變。這種轉變可發生在等溫或連續冷卻過程中。轉變產物為貝氏體。近來在非鐵合金中也發現有類似...
正文 貝氏體形貌 轉變過程 轉變特性 合金元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