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書從序言到索引和目錄,一共只有331頁。其中除"緒論"外,分為(一)一般原則,(二)共時語言學,(三)歷時語言學,(四)地理語言學,(五)回顧語言學的問題等五部分。
"緒論"簡單敘述語言學的歷史和它與其他科學的關係、語言學的對象、言語行為的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文字表現語言和音位學。一般原則部分主要講語言符號的性質、符號的不可變性和可變性,以及靜態語言學和演化語言學中的種種理論問題。
共時語言學分八章,除概說外分別論述語言系統的結構原則;同一性、現實性和價值;語言價值;組合關係和聯想關係(聚合關係);語言的機構;語法及其細分和語法中抽象實體的作用等。歷時語言學也分八章,除概說外分別敘述語音的演變;語音演變在語法上的後果;類比作用;類比與演化,流俗詞源;粘合作用;歷時的部件、同一性和現實性等。
地理語言學部分分四章,分別論述語言的差異,地理差異的複雜情況,地理差異的原因和語言波浪的傳播。
最後,回顧語言學問題部分分五章,分別敘述歷時語言學的兩個情景,最古的語言和原始型,重建,人類學和史前學中的語言證據,以及語言系屬和語言類型。
一般原則和共時語言學兩編是全書的核心,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的新理論、新方法基本上都集中於此。
作者簡介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自然科學家、語言學家。是現代語言學奠基人、本世紀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語言學家。他被後人稱為現代語言學之父,結構主義的鼻祖。
索緒爾1906-1907、1908-1909、1910-1911年在日內瓦大學連續三次講授普通語言學課程,但並沒有寫成書籍或講義,到1913年去世後才由他的學生巴利和薛施藹根據同學們的課堂筆記和索緒爾的一些手稿及其他材料編輯整理而成《普通語言學教程》一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緒論
第一章 語言學史一瞥
第二章 語言學的材料和任務;它和毗鄰科學的關係
第三章 語言學的對象
第四章 語言的語言學和言語的語言學
第五章 語言的內部要素和外部要素
第六章 文字表現語言
第七章 音位學
附錄: 音位學原理
第一章 音位學的種類
第二章 語鏈中的音位
編者附註
第一編 一般原則
第一章 語言符號的性質
第二章 符號的不變性和可變性
第三章 靜態語言學和演化語言學
第二編 共時語言學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語言的具體實體
第三章 同一性、現實性、價值
第四章 語言的價值
第五章 句段關係和聯想關係
第六章 語言的機構
第七章 語法及其區分
第八章 抽象實體在語法中的作用
第三編 歷時語言學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語言變化
第三章 語言演化在語法上的後果
第四章 類化
第五章 類比和演化
第六章 流俗詞源
第七章 粘合
第八章 歷時的單位,同一性和現實性第三篇和第四篇附錄
第四編 地理語言學
第一章 關於語言的差異
第二章 地理差異的複雜性
第三章 地理差異的原因
第四章 語言波浪的傳播
第五編 回顧語言學的問題
結論
第一章 歷時語言學的兩種展望
第二章 最古的語言和原始型
第三章 重建
第四章 人類學和史前史中的語言證據
第五章 語系和語言的類型
索引
校後記
貢獻
區分語言和言語
其著名公式是:言語活動=語言+言語。言語活動除去言語,剩下語言,這才是"語言學的又完整又具體的對象。
區分共時和歷時
這是繼區分語言/言語後的"第二條分叉路",是第二個"兩條道路的交叉點"。
符號理論
索緒爾最早指出,語言符號聯繫的不是事物和名稱,"而是概念和音響形象","語言符號是一種有兩面的心理實體",他用"能指"和"所指"這兩個術語來分別指稱符號的"兩面",並進一步提出能指和所指之間的聯繫是不可分割的。語言符號具有任意性和線條性的特點。
系統理論
索緒爾提出"語言是一個在其內部一切都互相聯繫的系統",有"句段關係"和"聯想關係"兩類關係。他創立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如"差別"、"對立"、"價值"、"實質"和"形式",使"系統"的概念超出了分類和描寫的狹隘框框。
符號學、音位學及其他
(a)今天,一般認為符號學和語言學是兩門科學,雖有聯繫,但彼此獨立。符號學卻肇源於索緒爾的《教程》:"我們可以構想有一門研究社會生活中符號生命的科學……我們管它叫符號學。"
(b)現代語言學中的音位概念,也源出於《教程》。他關於"系統"的一個定義已包含了音位理論的基本思想:"在詞里,重要的不是聲音本身,而是使這個詞區別於其他一切詞的聲音上的差別,因為帶有意義的正是這些差別。"
(c)《教程》還有論述外部語言學的內容。在索緒爾看來,內部語言學和外部語言學是兩種不同的研究語言的方法,前者按照語言"自己固有的秩序"研究語言,而後者是從語言學和其他領域的關係上去研究語言。
影響
《教程》是一部劃時代的的著作。中文譯本(高名凱譯,岑麟祥、葉蜚聲校注)於1980年出版。在語言學界影響巨大,成為大學語言學相關專業的必讀書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