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

昆蟲分類實驗15 魚綱分類實驗19 免的神經系統實驗29

內容介紹

本書是《普通動物學》(第三版)(劉凌雲、鄭光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的配套實驗教材。第一版於1978年由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主編,作為試用教材出版。參加編寫的人員有武漢大學王長貴(實驗13~26);南京大學童遠瑞(實驗7~9)、許智芳(實驗10~12);北京師範大學劉凌雲(實驗指導說明、實驗1~6)、張玉書(實驗7、29、34)、鄭光美(實驗28、30~33)。
實驗教材第一版業經使用多年,以其簡明和實用的特色,基本上能滿足教學需要。但與當前教育改革、課時減少而要求提高的教學實際存在著差距,許多內容已顯陳舊或編排不夠合理,在學生獨立工作能力訓練方面仍需加強,實有修訂必要。1997年3月,在原國家教委理科生物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生物學教材建設組的主持下,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了《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教材修訂研討會。參加人員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吳雪梅,武漢大學黃詩箋,南京大學陳建秀、孟文新,北京師範大學劉凌雲、鄭光美、宋傑、劉彥、張正旺。會議對實驗教材的修訂原則和教學內容的進一步完善化進行了討論,同時對實驗教學大綱進行了修訂。會議認為:本書的編寫特色上仍應保持簡明、實用,注重基礎;在選材上要顧及實驗材料的廣泛代表性和實驗經費的可承受性;每個實驗教學應該重點突出、實驗操作步驟合理,突出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在篇幅允許的範圍內適當增加深度,注意先進性。在實驗教學的編排上,將原有的34個實驗精簡為29個,以適應新的教學計畫。在每一實驗之首增加“實驗操作要點提示”,使學生明確應特別注意的操作關鍵步驟。每一實驗之後附有“參考書目”,列出與本實驗有關的主要研修資料,為年輕教師的備課和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進修指南。全書之末增加了3個“附錄”,扼要介紹了主要實驗動物的採集與培養、標本製作以及代表性的動物生活史觀察,希望能使學生開闊眼界,知道自己應為何去準備一個實驗,也可作為開展課外活動的參考。此外,在有關顯微鏡的實驗中,增加了對幾種新型顯微鏡的介紹,以適應當今細胞分子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由於各校情況不同,可以有選擇的施教。
本書的修訂由以下編者負責:實驗指導說明、實驗1~5(劉凌雲),實驗6、9、14、15、附錄Ⅱ—(陳建秀),實驗7、8、10、11(孟文新),實驗12、13、16、17、19、20、21(黃詩箋),實驗18、22、24、28、29、附錄Ⅱ—~四(宋傑),實驗23、25~27、附錄Ⅲ二(張正旺),附錄Ⅰ、Ⅱ五(劉彥)。全書由劉凌雲、鄭光美統稿。研究生韓之明、張雁雲、潘超等在排印、校稿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謹致謝意!
限於編者水平,不當之處尚希指正。?
--------------------------------------------------------------------------------
目 錄
普通動物學實驗指導說明
實驗1 顯微鏡
實驗2 動物的細胞和組織
實驗3 眼蟲和變形蟲
實驗4 瘧病蟲及草履蟲
實驗5 多細胞動物早期胚胎髮育及水螅
實驗6 渦蟲
實驗7 華枝睪吸蟲和豬絛蟲
實驗8 蛔蟲及寄生蠕蟲卵的檢查
實驗9 環毛蚓
實驗10 河蚌(或田螺)
實驗11 烏賊
實驗12 螯蝦(或日本沼蝦)
實驗13 蝗蟲
實驗14 昆蟲分類
實驗15 海盤車
實驗16 文昌魚及七鰓鰻
實驗17 鯉魚(或鯽魚)的外形和內部解剖
實驗18 魚綱分類
實驗19 青蛙(或蟾蜍)的外形、皮膚、骨骼和肌肉系統
實驗20 青蛙(或蟾蜍)的消化、呼吸、泄殖和神經系統
實驗21 青蛙(或蟾蜍)的循環系統
實驗22 兩棲綱及爬行綱分類
實驗23 家鴿(或家雞)
實驗24 鳥綱分類
實驗25 免的皮膚、骨骼系統
實驗26 免的消化、呼吸和泄殖系統
實驗27 免(或大白鼠)的循環系統
實驗28 免的神經系統
實驗29 哺乳綱分類
附錄Ⅰ 無脊椎動物的採集與培養
附錄Ⅱ 實驗動物的標本製作
附錄Ⅲ 動物生活史觀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