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庵

普照庵

普照庵原名既濟庵,為南朝宋時伽藍,比戶部山台頭寺略晚。原址在徐州西南土城街56號,是徐州明清期間,七十二庵中著名的庵堂。

簡介

普照庵原名既濟庵,為南朝宋時伽藍,比戶部山台頭寺略晚。《徐州府志.古蹟》載:“既濟庵在南門外里許”與奉親庵(念佛堂)南北為伍。原址在徐州西南土城街56號,是徐州明清期間,七十二庵中著名的庵堂。

名字更迭

普照庵曾多次更名,元明時期曾叫地藏廟,清朝初年又因供奉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五、閻羅天子卞成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而更名為十王堂。清道光六年,徐州胡張氏等信眾曾捐資重修,並擴建為有20多間房的標準四合院,並更名為普照寺。
日本占領徐州,十王堂被日本汪偽政府徵用,建國後,被區政府使用。1985年,徐州市政府將十王堂交還佛教。
1997年,因徐州市博物館擴建,普照寺在徐州天成房地產公司總經理孫健銘資助下,遷至南郊泰山北麓。從此更名為普照庵。

特色

新址普照庵坐南朝北,總占地兩畝半,計16670平方米。山門由彌勒、韋馱菩薩和四大天王(壁畫)殿組合一起。內以大雄寶殿為主建築,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左有觀音大士,右有地藏菩薩。東西為鼓樓鐘樓,形為亭閣式建築。殿前有寶鼎,西廂房為臥佛殿,供佛祖涅盤玉像一尊。為緬甸極樂寺敬贈,長3.1米,高1.1米。東廂房十王殿供奉十殿閻王像;對著山門對面為曹山石亭,供有道教八仙之一的曹國舅神像。

歷史

普照庵開山祖師已遠不可考。據晉、元魏《成實》記載:與彭城系《毗曇》、《成實》高僧道登有關。以後年代祖師名錄形成斷代局面,到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有徐州名僧原懋在此住持;20世紀40年代僧人安禪為住持;50年代庵中已無僧尼;改革開放,恢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之後,昌法法師為住持,聖住法師為代住持。
現普照庵住持為滿願法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