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普濟寺據宋代《慶元志》載:唐武后(則天)於長安三年(703)曾敕建瞿像寶塔於武安寺。唐肅宗乾元三年(760),有一高僧簡大師駐錫於此。明洪武十五年(1382)寺廟奉詔歸併,寺更名為“叢林寺”。當時詩人崔華對古寺的壯觀有詩云:“一寺千松內,飛泉屋上行”,描述了當時殿宇之高聳,古林森森,飛檐相接之。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拱宸大師修建,名“廣安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直塘受倭寇洗劫,寺院被毀大半。清康熙初,廣安寺長雲疇大師修理殘寺,遂更名為“普濟寺”。清嘉慶年間重修,據《直塘里志》載:道光年尚存部分殿宇。光緒年間殿宇受火災而毀,所剩無幾。至解放初,僅存廡屋十餘間和山門,“文革”期間,被改為民宅和工廠。隨著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為滿足廣大佛教信徒需求,1998由地方政府批准恢復開放普濟寺,現建有山門、大雄寶殿、三聖殿等附房,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然而,寺院現在的規模遠遠不能滿足信眾的需求。2009年由地方信眾邀請印悟法師,擔任普濟寺住持。印悟法師毅然擔負起開山建設普濟寺的重任,決心重振古剎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