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沿著河南省道323線(八宮線)從鄭州向西南方向出發,穿新密,過登封,進入伊川縣境10公里左右,到一個叫作丁流的古鎮,跨過一座水泥拱券大橋,在公路南側河邊,你會發現一棵形狀奇特的古柏。這株古柏高兩丈余,周長80多公分,全身自下而上呈螺旋狀,就象是人工編扭而成。雖歷經近2000年歲月滄桑,依然主幹挺拔,枝繁葉茂,被人稱為“龍捲柏”、“神柏”。據傳,此樹為當年一代祖師達摩離開普明寺之日親手所栽,以表達對於普明寺的懷念之情。
古柏樹對面路北60米處,有一座金色琉璃瓦大殿,巍峨壯觀,氣勢不凡。殿門上方,一塊黑色匾額上,“普明寺”三個鎏金大字十分醒目。這,就是在歷史上久負盛名、素有“西少林寺”之稱的千年古剎——普明寺。
歷史價值
一、歷史悠久 香火旺盛
普明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3年(公元25年)。當時,光武帝之庶子、明帝之庶兄、楚王劉英崇佛信道,好黃老之術,選中京城洛陽東南附近這塊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督工建造此寺,歷三年之久而落成。蓋因寺北不遠處的萬安山古名大石山、寺前的盤龍山多石,故初敕名為石山寺。該寺占地20餘畝,敕賜僧田300餘畝,有僧眾70餘人。近寺居民大多為寺內佃戶,足見當時香火之盛。
二、與少林寺一脈相承 源遠流長
歷漢末、三國、兩晉至南北朝梁武帝時,有西域高僧達摩祖師千里跋涉來到中國,梁武帝崇佛,為達摩在南京修了一所同泰寺作為其寓所。3年後,祖師見南梁腐敗將衰,乃棄梁奔魏,所以就演出了白馬追達摩和一葦渡江北的故事。
達摩渡江北上至洛陽謁見了孝文帝,寓後與白馬寺祖師天性喜靜,惡京都繁擾,乃渡伊闕而東上至石山寺棲息焉。見此處清淨幽僻,人跡罕至,便以此為家。因寺內僧眾人多,乃於幽谷之中鑿一洞府而居,如今民間流傳的和尚溝達摩洞便起源於此。在孝文帝支持下,對石山寺大興修復,孝文帝皇敕賜名為普明寺流傳至今。
達摩祖師居住於此5年之後,偶游中嶽,見嵩岳雄奇險峻,便於少室山五乳峰下原有的閒居寺大行擴建為少林寺,便定居於此成為東土第一代祖師。在擴建少林寺期間,所食用的糧食是由普明寺供給的,所以少林寺僧人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傳統俗語:“住少林寺的房,吃普明寺的糧。”一千多年來,兩寺僧人相互調用,兩個寺院實為以一個家主,因此有少林東寺、西寺之說。三代祖僧燦,即普明寺方丈主持。他傳承二代祖慧可衣缽,在普明寺方丈門口書有“三世祖庭”四個大字。三祖所用錢袋上亦書有三祖字樣,少林寺僧人看到,便視為一家人回來了,即高接遠送,奉之上座,盛情招待,對三祖和普明寺的看法至高無上。少林寺歷傳有三位上人(皇帝封號),其中一人是古峰上人,定居普明寺,是兩院的主持方丈。開放後的少林一代主持方丈釋行正,曾在普明寺修行多年。現釋永信大師及永福、永梅、永乾諸位大師皆師從行正方丈,對普明寺讚許有加。永明法師專程贈送玉雕石佛一尊,現藏普明寺內。
三、遺存豐富 述說歷史
至解放初期,普明寺還是一座完好無損的寺院,大殿、廊房、圍牆、古碑應有盡有,住有僧人,行正大師大概是1948年前後離開普明寺到少林寺的。1952年,普明寺大殿被拆毀,木料被運到伊川縣城修建會堂、影劇院之用,致使原來建築物蕩然無存。而今,遍布普明寺周圍的遺蹟還有:
1、龍捲柏一株,為全國罕見,保護完好;
2、大殿一座,系前幾年在舊址上重建;
3、石刻碑記20餘塊,大多已殘缺不全。字跡較清楚者有:大清道光年間青石匾額一塊,上書“水陸殿創於乾隆叄拾捌年系師祖貞○修”,正文楷書“卓錫”二字;明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胡姓名普誠僧人墓誌一塊。
4、歷代僧人塔林墓葬群一處,在寺西嶺上。2006年公路擴寬時暴露出若干座。
5、從寺內通往西北方向和尚溝洞穴一處,當地人俗稱“達摩洞”、“和尚洞”,高2米左右、寬1.5米許,長約2公里;
6、青石質地菩薩神像一尊,高2米左右,不知何年雕成,已有殘損,現存寺內大殿。
7、蓮花石橋一座,飛架於寺西南1.5公里的深溝上。此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南北向單圓孔石拱橋,全部採用石塊壘砌而成。橋孔高5丈許,寬丈余,長2丈多,橋頂兩側中央有龍頭龍尾。橋下北側石塊上刻有“乾隆十五年重修”字樣及蓮花圖案,故名蓮花橋,應為普明寺僧人積德行善所修,現保存完好,仍作為生產橋使用。
四、山環水繞 氣聚風藏
普明寺所處位置,為伊川東部丘陵區的一個凹地,四面環山,一水中流,林木蔥鬱,景色優美。寺前所對的盤龍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公里,陡峭雄奇,怪石嶙峋,特別是山腰間的蛤瓣石、錢箱石、龜石、鳥石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山海經》、《水經注》中記載的湮水,今名丁惠河,發源於東北潁陽的半石山,向西流到此處,南折又西廻,形成了天然的大s陰陽魚狀。河之兩岸,水草豐美,植被密布。下游3公里處,是1960年代修建的攔水壩,蓄水面積達百餘畝,水面直至普明寺前。
五、禪宗聖地 旅遊名區
普明寺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四周範圍內有萬安山、龍門石窟、范仲淹墓、大谷關、少林寺、風穴寺、龍泉寺、程園、玄奘故里等名勝古蹟。偃(師)汝(州)公路,鄭(州)盧(氏)公路分別從寺東寺南通過,鄭少洛高速、二廣高速在附近有出入口,焦柳鐵路伊川站也在附近。西距伊川縣城15公里,東距少林寺70公里,北距龍門石窟30公里,距洛陽40公里。不僅是禪宗聖地,發展文化旅遊亦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飲餞梅聖俞分韻得亭皋木葉下絕句五首〈明道元年〉】
---(宋)歐陽修
臨水復欹石,陶然同醉醒。山霞坐未斂,池月來亭亭。
洛城風日美,秋色滿蘅皋。誰同茂林下,掃葉酌松醪。
野水竹間清,秋山酒中綠。送子此酣歌,淮南應落木。
勸客芙蓉杯,欲搴芙蓉葉。垂楊礙行舟,演漾回輕楫。
山水日已佳,登臨同上下。衰蘭尚可采,欲贈離居者。
【先仲微仲純仲三兄過普明寺賞雪分韻得飲字 】
---(宋)李處權
涉春徂冬禱雨雪,皇天靳此云何甚。
兒童曉報六花飛,失喜鉤窗猶屢審。
荒渠斷溜冰已合,度雁停號口應噤。
望中玉樹散枝柯,二室峰巒張素錦。
我家西鄰有勝概,杖履清攜冒凝凜。
平生不作兒女歡,此地適諧文字飲。
濁醪冰蔬薦重味,燃鼎當爐肆烹飪。
詩豪遽發要分吟,賴此放過新弛禁。
歸來老匠已先成,定笑才慳弗勝任。
惜哉初無田二頃,徒偕雀鼠賀登稔。
堂堂大尹燮理才,嘉瑞應祈當奠枕。
書生醉飽何為者,鼻息如雷但酣寢。
明朝更約提石瓶,來試壑源最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