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文農場

普文農場,於1955年1月建場,屬思茅農場第四分場,歸思茅專區公安處領導。 1976年1月,更名為雲南省普文農場,歸省勞改局領導。 1970年建成年產50噸制膠廠一座,農場所產的膠乳全部交由膠廠加工,至1993年共產膠1508.2噸。


普文農場,於1955年1月建場,屬思茅農場第四分場,歸思茅專區公安處領導。
1956年6月,與思茅農場分開,設立雲南省地方國營普藤壩農場(內稱雲南省第八勞動改造管教隊),歸省勞改局直接領導。1958年更名為思茅專區普文農場,歸省勞改局和思茅專區雙重領導。1967年2月,農場實行軍管,1968年直接歸思茅地區軍管會領導。1973,更名為西雙版納州普文農場,歸西雙版納州軍管會領導。1976年1月,更名為雲南省普文農場,歸省勞改局領導。至1993年,全場設有17個科室,下轄30箇中、大隊級單位,總人口9491人。
普文農場以農業為主,主產稻穀、甘蔗,特產橡膠、茶葉。有耕地面積13938畝,長期經濟作物17724畝,水域面積1086畝,場基地1715畝,房屋建築面積375畝,交通道路占1156畝,溝渠道占地745畝,其他土地面積4623畝。建場初期,水稻畝產僅150公斤,後通過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更換糧食作物品種,水稻單產進一步提高,至1993年共生產糧食15.36萬噸。甘蔗生產於1956年引進試種150畝,後不斷更換選用良種,面積逐漸擴大,至1963年擴大到9000餘畝,至1993年共產甘蔗102.29萬噸。茶葉於1956年開始引種1700餘畝,至1988年擴大到12700畝,到1993年只剩下11000餘畝,種茶以來共產鮮茶葉86077.04噸。橡膠於1958年開始適應性試種,1959年在茶園套種,至1993年橡膠種植面積達6800餘畝。
農場主要工業有電力。採煤、磚瓦,其次是糖、酒、茶葉。橡膠的加工業。電站有瘴氣河水電站,裝機容量400千瓦;曼燈河水電站,裝機500千瓦,至1993年水電總裝機容量達1220千瓦。此外茶廠、煤廠、建築公司等單位配有柴油機8台,容量650千瓦,用於枯水季節備用。1964年開始採煤,至1993年共開採煤163489噸。1955年建立磚瓦窯二個,1986年建成年產300萬塊的紅磚廠一座,建場以來共生產磚瓦6073萬塊。各茶隊都建有粗製茶房,1988年建成粗精製合一制茶廠一座,年產1000噸,各茶隊不再粗製,至1993年共產精製茶212518.26噸。1970年建成年產50噸制膠廠一座,農場所產的膠乳全部交由膠廠加工,至1993年共產膠1508.2噸。
在集中的中隊都建有商店,1984年建農場商業綜合樓一幢,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設有百貨、冷飲、五金、副食等門市,並附設80餘人床位的招待所。
場區交通方便,建場初期,邊開墾邊修路,共修場區道路25公里。1991年修通河東八隊至十七中隊公路11公里後,使全場各單位道路貫通,均能通行車輛。全場共有各種車輛60餘輛,其中運輸車34輛,業務和生活用車26輛,交通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
農場的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迅速、全場有完小1所,分5個辦學點,中學1所,在校生達2400人,教職工100餘人。有田徑場7500平方米,籃球場2520平方0米;有衛生院1所,各中隊設有醫務室,衛生院設有13科,病床120張,犯人病床23張;場部設有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有辦公樓1幢500平方米,密封籽種倉庫100平方米,曬場400平方米,農作物試驗田47畝,農業氣象設備一套,並設有恆溫箱、分析天秤、紫外線靜止電輻射器械等。全場有專業技術人員289人,占全場幹警總人數的72.8%。使茶葉優質產品的開發,農機具的製造,畜牧漁業的養殖等的研究,取得了較好成果。農場研究生產的精製“版納螺茶”、“版納毫茶”,獲省級、局級科技進步二。四等獎,以生產、農科為龍頭,基層中隊技術小組為基礎的科技網路,完成省局下達的各項科研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