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山戒顯禪師,臨濟宗,字願雲,太倉王氏子。年輕時遊學四方,儒名甚籍。清康熙甲申(公元1704年)國難之時,作詩棄儒,於金陵華山,禮拜三昧老人,削髮為僧,受具足戒。隨後,遍參天童雪嶠禪師等人,緊接著又到杭州靈隱參拜具德和尚,以“雲門拄杖”而得悟。雲門宗乃係佛教流派,為中國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七宗”之一。以其創始人文偃居韶州雲門山(今屬廣東乳源)弘法而得名。屬青原系,五代時創立。該派以“雲門三句”(即“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作為說教方式。認為萬物萬事皆有佛性,真理不可名說,而要用隱晦的手法去啟發學人,使之悟道,故其禪風有“孤危聳峻”之稱。具德和尚以“雲門拄杖”話頭而使晦山戒嚴顯禪師得悟,故他成了具德和尚的法嗣。
得悟之後的晦山戒顯禪師,開始在廬山開展法席,後到法雲居弘法,一住十年!繼而又先後在東湖的薦福寺、黃梅的四祖寺、臨皋的安國寺、武昌的寒溪寺、荊州的護國寺、撫州的疏山寺等廣開法席,化行於江楚之間,道望大著,聲名隆盛。清康熙丁未(公元1667年),具德和尚遷到雙徑寺,讓他到靈隱寺繼承法席。當時,豁堂正岩禪師專門為他寫了一篇《賀晦山法弟新住靈隱》文,對他備極贊語。
晦山戒顯對靈隱的感情非常深厚,留下了大量的詩文。光詠靈隱周圍的詩就有許多,如《飛來峰》:
何代飛來此,空氵蒙郁亂青。
乾奇靈鷲石,一碧冷泉亭。
壁破盤螺髻,幢高涌梵經。
有僧孤頂住,夜半火浮星。
另有一首《飛來峰》詩曰:
不是雙猿突杳冥,何人信得此山靈。
浮來洞壑三天遠,削出芙蓉萬朵青。
舍利塔連慧理塔,冷泉亭對翠微亭。
他鄉遙望如蓬島,六載雲飄寄浪萍。
同是吟詠飛來峰,角度不同,其意也迥,然則均信口道來,卻如一幅幅圖畫。閉眼吟誦之下,頓覺畫面新奇,巧思疊出。真不愧為儒家出身!筆底生風,出語不凡。吟完飛來峰,再吟《冷泉亭》:
飛泉兩道寺門收,湛碧堆藍萬壑秋。
六月空亭遊客到,颯疑冰雪滿林邱。
除了詩,晦山戒顯禪師還寫了許多諸如行狀、敘、銘、啟、疏、引等文章。如《本師具德老和尚行狀》、《濟顛本傳敘》、《臨濟正宗第三十三代顯寧梵音詠禪師塔銘》、《請天衣乾和尚住靈隱啟》、《復靈隱兩序諸兄啟》、《復靈隱眾護法啟》、《復靈隱各房耆宿啟》、《復武林眾文學啟》、《在廬山復靈隱眾護法啟》、《天童三峰靈隱三代老和尚贊》、《靈隱老和尚像贊》、《靈隱禪堂募重新翻蓋大雄寶殿疏》、、《募老和尚塔引》等。
即便像這樣的一些文字,晦山戒顯禪師同樣寫得文彩斐然,言辭奪人。如《募化壘石增靈隱山門景致疏》寫道:
靈山勝境,海內奇觀。怪石堆青,繡出崑岡之骨;冷泉漾碧,噴來雁盪之秋。秀絕天然,豈等人工點綴;花鋪錦上,何妨幻景莊嚴。文卿姚居士,眼底煙雲,胸中丘壑,具南垣之妙手,蜚東海之高名。過浙地觀光到靈峰叫絕,擬於回龍橋之古徑,冷泉亭之四周,築成分外峰巒,添出遊人坐凳。春郊雜還,香會奔騰。大啟茶亭,廣施甘露,俾緇素雲歸,盡得停筇而憩;賞輪蹄霧擁,不妨晏坐以盤桓,誠法窟之奇緣,屬名山之音員事。顧高山流水,有待知音。白雪陽春,還期屬和。但得同心解佩,便裝成廬阜溪橋;眾手移山,立現出虎丘石座。允關好事,諒所樂聞。
如此簡單的一篇疏文,卻也做得如此工整秀麗,簡直是出口成章,落筆成文!他的詩文,無論哪一篇哪一首,哪怕是簡短的幾句話,讀起來無不意趣盎然。
清朝的柯維楨有《贈靈隱晦山大師歌》其歌詞曰:
我昨登匡阜,秀絕不可名。香爐五老得仿佛,屏風九疊煙嵐橫,宗雷慧遠近已久,東林精舍誰尋盟?攬師匡廬詠奇偉,洵可驚,奔騰飛瀑數千仞,矯矯筆力雄相爭。前聞黃鶴曾題句,蟻視禰衡鸚鵡賦。崔顥當年浪得名,卻笑青蓮投筆去。武林湖山最明秀,西域飛來有靈鷲。禪席東南說五山,祖庭法乳親承授。去年持缽來嘉禾,余方鼓柁湘江波。猊座獅音空逖聽,自憐學道常蹉跎。頻年苦行役,萬里信南北。屢欲從師杖履游,心胸一為開茅塞。今朝挈侶過雲棲,疊嶂回巒向欲迷。冷泉亭上還相訊,應許追蹤舊虎溪。
晦山戒顯禪師有語錄詩文若干卷流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