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 Sapporo Tokeidai
札幌市鐘樓(又作札幌時計台)是札幌的著名觀光景點,始建於1878年,時計台為北海道大學的前身--札幌農學校的演武場。也是北海道少數保存至今的美式建築,為日本19世紀引入西方教育以及北海道開懇時期的象徵。時計台位為札幌市中心的大樓間,鐘聲鳴響持續了120年以上,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現已成為札幌的一個象徵,與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同為札幌市中心的主要觀光景點。
在鐘樓屋頂上方是一座擁有4面錶盤的報時鐘,造型別致,這棟白色的木造建築風格簡樸,在四季不同背景的搭配下,呈現出各有特色的趣味。
過去每到整點,鐘樓的報時鳴鐘便會響徹札幌市內。札幌鐘樓內設有關於鐘樓歷史的小型展覽,作為觀光客攝影留念的場所極受人歡迎。
概況
構造:木造兩層樓建築、及約五層樓高的鐘塔
高度:19.825米
樓層總面積:759.811平方米
時鐘:四面皆有指針,鐘盤直徑1.6米,每小時整點皆會報時。
以建築頂部的大時鐘為主要特徵,目前一樓作為展示室,進入參觀需收費,二樓為可租借之展示大廳,目前土地及建築均屬札幌市政府;過去曾經為札幌市立圖書館及許多政府機關所使用。
鐘樓建築最初興建時並沒有設定時鐘,而是設定鐘樓,使用的是由日本工部省東京工廠製作的大鐘,由人工拉繩索敲鐘報
時鐘是由美國的霍華德公司(E. Howard and Co.)製作,當時稱為“打重錘振子式四面鐘”,整個時鐘的裝置占用了鐘塔三樓以上的空間;目前時鐘內部的齒輪等主要零件仍使用製作當時的零件。
在札幌市政府接管鐘樓後,最初時鐘被當作廢棄物並沒有使用,直到1933年,札幌市的井上鐘錶店的店長井上清認為,市中心最顯眼的地方應該要有一個時鐘,因此免費提供裝備並重新調整時鐘恢復運作,此後鐘樓由井上清及兒子井上和雄進行維護。
在19世紀末,時鐘報時的聲音可傳至周圍4公里的範圍。
歷史
1878年10月16日:札幌農學校(現在的北海道大學)在校園內建立“演武場”,作為武藝練習場及室內體育館使用;原演武場位址位於現在鐘樓位置的北北東方約150米。
1879年:由於札幌本廳遭燒毀,暫時借用演武場作為辦公場所。
1881年:設定鐘樓上現有的時鐘。
1892年05月04日:札幌市發生大火,火勢一度接近演武場;事後由於札幌法院被燒毀,一度借用演武場作為法院。
1903年:札幌農業學校位於現址的新校舍完成,學校遷離原址;原有效區借給札幌區政府(現在的札幌市政府)使用,演武場則被作為禮堂使用。
1906年:演武場移交給札幌區,並將建築遷至現在的位置。
1907年05月10日:札幌發生火災,郵局遭到燒毀,演武場再度外借成為臨時郵局及電報局。
1911年:演武場成為北海道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及其所設立的圖書館。
1918年:北海道委員教育會解散,圖書館改由札幌區教育委員會接管。
1924年:部分改建。
1926年:札幌市取得演武場建築及土地產權。
1933年06月:進行三個月的整修,井上清開始對時鐘進行定期維修。
1943年02月:成為日本軍方辦公場所。
1945年08月:成為北海道工商會議所及各種企業團體事務用場地。
1950年05月11日:圖書館改成為市立札幌圖書館。
1961年06月07日:被指定為札幌市文物財產,為札幌市第一個指定的文物財產。
1966年:圖書館遷出演武場。
1967年09月:以1,400萬日圓的經費進行四個月的整修。
1968年:札幌市建立100年,在二樓設定資料室。
1970年06月17日: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遺產。
1976年07月:進行四個月的屋頂修理工程。
1976年12月18日:成為札幌歷史館,二樓成為展示室。
1978年01月25日:一層展示室完成。
1995年01月:開始長達45個月的修復工程。
1996年07月01日:被日本環境廳指定為“日本的一百個聲音景點”(日本の音風景百選)。
1998年09月30日:長達45個月的修復工程結束,於10月01日鐘樓重新開放並進行鐘樓建立120周年的慶祝活動。
現況
由於位於札幌市中心,現在的札幌市鐘樓四周已被高樓建築及擁擠道路所圍繞。不過因為觀光客對北海道的印象往往是,可以見到許多自然風景,因此原本會以為鐘樓應是位於自然環境中,甚至是大片的草地中間。也因此,許多旅客在實際看到札幌市鐘樓後是大失所望,使得札幌市鐘樓被列為日本“三大失望名勝”之一。(其餘兩處是沖繩縣那霸市守禮門、高知縣高知市播磨屋橋)
目前札幌市內有國小錄製札幌市鐘樓的鐘聲作為校內鐘聲使用,札幌電視台的無線台在每天上午六至八點,以及下午四點,也使用此鐘聲報時。
交通:JR札幌車站南口,徒步約10分鐘;捷運南北線、東西線、東豐線大通站徒步5分鐘。
地址: 札幌市中央區北1條2
電話: 0081-011-231-0838
開放時間:9:00-17:00
休息日: 星期一(逢節假日次日休息),年末年初
門票: 成人200日元、中小學生以下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