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一動作”研究的開端
米德瓦爾的試驗是泰羅時間—動作研究的開端。1878年泰羅在費城米德瓦爾鋼鐵廠當機械工人,一直乾到1897年在米德瓦爾鋼鐵廠的實踐中,他感到當時的企業管理當局不懂得用科學力一法進行管理,不懂得土作程式、勞動竹奏和疲勞因素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而工人則缺少訓練,沒有正確的操作方法和適用的工具。這都大大影響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了改進管理,他在米德瓦爾鋼鐵廠進行了各利,實驗。其中項是從1881年開始的“金屬切割試驗”,由此研究出每個金屬切削工人工作日的合適工作量。經過兩年的初步試驗之後,給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標準。他自己認為,米德瓦爾的試驗是工時研究的開端。泰羅在米德瓦爾開始進行的金屬切削試驗延續了26年之久,進行的各項試驗達3萬次以上,80萬磅的鋼鐵被試驗用的工具削成切屑,總共耗費15萬美元。試驗結果發現了能大大提高個屬切削機工產量的高速工具鋼,並取得了各種工具機適當的轉速和進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標準等資料。可以說,米德瓦爾試驗奠定了泰羅“時間一一動作”研究的基礎。
“時間一一動作”研究的深入
時間-動作研究的深入是以“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為標誌的。這兩個試驗的理論成果奠定了泰羅的“動作一一時間”管理理論的基木框架。
1898年,泰羅受僱於伯利恆鋼鐵公司期間,進行了’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搬運生鐵塊試驗,是在這家公司的五座高爐的產品搬運班組大約75名工人中進行的。由於這一研究,改進了操作方法,訓練了工人,其結果使生鐵塊的搬運量提高了3倍。鐵鍬試驗首先是系統地研究了鏟土的負載應為多大問題;其次研究各種材料能夠達到標準負載的鍬的形狀、規格問題,與此同時還研究了各種原料裝鍬的最好方法的問題。此外還對協一套動作的精確時間作了研究,從而得出了一個“一流的人”每天應該完成的工作量。這一研究的結果是非常出色的,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一600人減少為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每個人的日工資從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時間一一動作”研究理論成果評析
泰羅的以上試驗,歸結起來都集中於“動作”、”工時“的研究;工具、機器、材料和工作環境等標準化研究,並根據這此成果制定了每日比較科學的不作定額和為完成這些定額的標準化工具。泰羅根據對“時間——動作”研究成果的積累和長期從事機械工程師職業的經驗,把管理工作歸納成一門精密科學。他把所有的操作過程分為若干基本動作要素,加以分析和研究,從中找出科學規律,以最合理的方式將各種動作要素串接組合,實現操作的最最佳化。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即勞動生產率。泰羅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作業進行的系統的科學分析和研究,不但構成了科學管理的理論核心,也為後來的工作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種被稱為“時間一動作”的科學,正是工作研究的前身。
“時間一一動作”研究的發展
泰羅的事業為許多後繼者所繼承和發展,其中最顯著的,是有“效率專家”美譽的弗蘭克·吉爾布雷斯他一生致力於尋找作業的最佳方法,使體力勞動簡化,作業周期縮短。他豐富了泰羅的“工作分析”內容,總結出了“動作經濟原則”。鐵路工程師哈林頓·埃默森提出的“效率原則十二條”,“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創造的生產標準化、專業化原則以及裝配流水作業線法,統稱為“同步化管理”,都是對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發展。
1917年成立的美國工業工程程師學會,使泰羅的科學管理方法,正式贏得了工業工程的名稱。從此,這門學問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巨大的發展。無庸質疑,科學管理與工業工程對本世紀以來各工業化國家生產的高速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工業工程學早已進入了各已開發國家高等教育的領地,工學院和企業份理學院都開設了有關的課程,培養了大批工業工程師。這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工程的普及、擴展與提高。企業界也遙相呼應,紛紛建辦了工業工程部,或聘請有專業工程師,從事工業工程的實際活動。
到四十年代中期,工業工程學經過不斷豐富充實,早已突破當初僅次少“時間一動作”研究的狹隘人地,範圍更廣闊,內容更完備了它甚至包括生產、庫存、質顯、成本與預算的控制,企業獎酬制度的設計與管理,工作績效的評估、考核,乃至廠區布局設計,設備購置與更新,產品及工、量具的設計等。但工業工程學主體的兩種內容,卻是方法研究(又稱方法工程)與工作衡量。這說明這門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與思考問題的方法,仍末脫離作為它的基礎科學管理所規定的軌道。正是“方法研究”’與“工作衡量”這兩項現代管理技術,組成了人們稱之為“工作研究”這門學問的軀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