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龍軍新聞作品集

《春暖花開——龍軍新聞作品集》為光明日報社記者龍軍從事新聞工作十五年來新聞作品的薈萃,分為五輯——“人物剪影”、“光明聚焦”、“觀察探索”、“生物科技”、“考古發現”,共收錄新聞作品一百二十餘篇。 《春暖花開——龍軍新聞作品集》適合大眾閱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春暖花開——龍軍新聞作品集》由龍軍著,在本作品集中,占分量較多的是歸結在《觀察探索》一類中的“負面新聞”。環境污染、文物破壞、醫療腐敗等領域均有涉及。或有人喜歡,或有些人不喜歡。但不管大家喜歡不喜歡,所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如能對行業、對地區乃至對人民、對社會有所裨益,豈不善莫大焉?當然,這些作品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作者簡介

龍軍,男,1966年12月26日出生,湖南瀏陽人,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1997年從事新聞工作至今,現任光明日報社湖南記者站副站長、主任記者。30多篇各類作品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圖書目錄

第一輯 人物剪影
青春賽跑者——記捨己救人的好青年呂曦東-
在路上的溫暖——《青春賽跑者》採訪札記
“我用一生送瘟神”——記歸國科學家、湖南省血防所所長李岳生博士
作家市長譚仲池
瑤山上的老師媽媽——記全國師德標兵盤振玉
曾存糧:用誠信書寫堅強
斑馬線上愛民情——記湖南省常德市交通民警沈國初
鍾志華:麓山巍巍汽車情
黎承鳳:鳳從東方來
“我以奉獻為榮”——鄉村教師黃長久35年的“價值”堅守
馬恭志:為鄉親們放一輩子電影
胡彬彬:古村落研究的拓荒者
美麗法醫的執著人生
第二輯 光明聚焦
之一:抗擊冰雪災害
破冰三湘
冰雪中的生命絕唱
冰雪中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靠近你,溫暖我
短暫的生命 閃光的青春
科學減災保豐產——湖南省科技廳救災減災紀實
之二:應對金融危機
湖南:經濟“彎道超車”
湖南文化產業:逆境中突圍
湖南文化產業何以能夠逆勢而上
建設文化強省 助推經濟平穩快速發展——訪湖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
發展辦公室主任蔣祖煊
讓“魚米之鄉”成為“文化高地”
長沙創意文化產業創造四百八十億產值
之三:文化體制改革
出版湘軍:對沉疴大聲說“不”——湖南文化體制改革啟示錄(上)
電視湘軍:讓“快樂”有熱度有深度——湖南文化體制改革啟示錄(下)
之四:迎接世博會
“都市桃花源”演繹東方和諧——上海世博會湖南館掠影
創造當前時代的符號——訪湖南館設計總監魯曉波
不斷追逐桃源夢——訪湖南館館長李沛
潮湧黃浦江 “湘”匯世博園
之五:弘揚雷鋒精神
50年,家鄉人續寫“雷鋒日記”——來自湖南長沙望城區的報告
“雷鋒家鄉學雷鋒”——看長沙如何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
第三輯 觀察探索
之一:環境保護
長沙:誰污染誰付費,誰利用誰補償
長沙:織起環境污染防禦網
瀏陽鎘污染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湘江重金屬污染警鐘催人
湘江何日再現“漫江碧透”之美
為抵禦外來物種“入侵”,湖南立法了
之二:醫療改革
專家會診中國醫改“疑難雜症”
郴州市兒童醫院“問題氧”事件反思
瘋狂的“蘆筍片”
長沙司機“黑的救女”惹爭議
之三:教育改革
長沙:中考不再以分取人
長沙市雨花區首創“校長示範課”比賽——校長要不要上課引熱議
長沙“小升初”招生政策成一紙空文
防止擁擠慘劇的演練,各校為何不組織
與其虛擬種菜,不如現實耕田
開學了,如何安排孩子的零花錢
之四:文物保護
“中華五嶽”聯合申遺全面提速
湖南:給“畢茲卡”文化建保護檔案
唐宋人怎樣看道教煉丹——南嶽衡山發現摩崖石刻《還丹賦》可見一斑
乾州古城:待開發的湘西文化處女地
貧困縣欲斥資50億元重建“夜郎古國”——“自大”還是“智慧”?
該怎么保護你,岌岌可危的古文獻
拆了“愛蓮堂”,到衡陽看什麼?
長沙:一座老公館的拆遷困境
此堂繁華彼堂落寞——湖南省雙峰縣古民居命運各異
長沙:誰動了“不可移動文物”?
古城牆“保衛戰”:歷史與經濟的較量——長沙120米古城牆為何只
保留20米?
世界稻作農業起源何地?
藉助網路,詩詞楹聯能走向復興嗎?
之五:住房保障
長沙實現“居者有其房”更有信心
長沙住房保障“新政”破解“棚改”難題
從房屋補漏到制度“補漏”
長沙住房保障如何實現“三贏”?
長沙:三分之一是保障房
之六:其他
長沙:網咖長效管理形成新模式
讓文明祭奠成時尚
湖南:政府立法約束自己
湖南告訴你什麼是“競爭情報”
郴州發生列車相撞事故 湖南迅速救援
雨仍凍 路已通——來自湖南現場的報導
免費開放不等於“開門迎客政府補貼”
長沙:“讀書達人”秀出了啥?
長沙:十年如一日“趕考”文明
群英會:這個QQ群讓居民喜歡
洞庭湖江豚之死
第四輯 生物科技
超級稻第三期超高產計畫提前啟動攻關目標:超級稻一季畝產九百公斤
有效提高網路流量管理和負載調度能力 主動式網路集群服務系統在湘
誕生
雜交稻種子鑑定找到新方法 懷化職院“水稻標810S淡黃葉突變體的發現與
研究”通過鑑定
我國首次發現人類博卡病毒HBoV被認為是人類細小病毒中新的致病
病毒
大型高性能數位化應急電源研製成功
超級雜交水稻技術研究攻克四大瓶頸
雜交水稻單產再創紀錄 平均畝產872公斤
首例臍動脈插管至腹主動脈置管手術成功
超級稻試驗田畝產突破九百公斤 每公頃增產兩噸能多養活四五億人
水稻世界紀錄是如何誕生的?
湖南境內首次發現“中華水韭” 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湖南境內首次發現“報春苣苔” 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洞庭湖魚類種群退化嚴重 專家呼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珍稀蛇種莽山烙鐵頭蛇瀕臨滅絕 專家呼籲儘快將其列為重點保護野生
動物
冰雪災害使洞庭個別鳥種類絕跡
東洞庭湖保護區發現野麋鹿群 專家稱自然野化過程值得研究
第五輯 考古發現
玉蟾岩遺址發現1.2萬年前古栽培稻 專家稱其對揭開水稻起源之謎起 ,
重大作用
湖南嶽陽發現7300年前古岩畫 專家判定為新石器時代星雲圖
湖南懷化考古發現7000年前祭祀場所 專家稱從中找到了原始社會人祭的有
力證據
湖南大型磚石明清古墓有新發現 千斤石柱鎮守墓門,此結構尚屬首次
發現
湖南大型磚石明清古墓又有新發現 佛塔中找到木製漆函,保存完好
疑藏有經卷
湖南明清古墓又發現二十餘冊經書 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重大考古發現
湖南東安發現珍貴碑刻女書 打破了對女書材質、流傳地域等的傳統
認識
里耶秦簡清理釋讀工作有重大進展 專家表示對秦朝文化狀態要有新
認識
湖南嶽陽發現明城磚官窯遺址
高廟文化遺址考古研究有新進展 專家稱“鳳凰”崇拜始於高廟文化
湖南嶽陽再次發現戰國楚墓 專家稱楚文化在湘發展序列基本確定
望城發現“黃腸題湊”葬制巨型漢墓
湖南風篷嶺漢墓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對研究西漢長沙國具有極高學術
價值
嶽麓山發現千年古亭遺址
嶽麓書院搶救性回購一批流落海外秦簡
湘江流域首次發現恐龍骨化石
湖南龍山出土擺手碑
湖南首次發現商周山地遺址
洞庭湖流域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江永發現千年石窟女寺 為研究封建社會婦女地位提供物證材料
湘潭發現戰國古墓群 出土珍貴文物見證楚越文化交融
湖南龍山發現商周古建築遺址 開闢了秦漢史考古學研究的新場所
“商文化不過長江”再次被否定 湖南永州發現商周墓葬群 考古確證為古越
人聚居地
湖南龍山發現湘西末代土司碑
湖南新邵古墓中發現罕見北宋壁畫
玉蟾岩遺址考古研究有重大進展 中關合作成果之一在《考古科學雜誌》
發表
湖南桂陽宋代古墓開棺現底 精美彩繪壁畫、地畫南方罕見
道縣古石像規模超秦兵馬俑 據調查統計,地表散落石像在5000尊以上,地
下2米左右亦埋藏數量巨大石像
石像群引起各方猜想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劉衛東認為道縣石像群分三期,用途各異
湖南修復1300年前古墓壁畫 女性持笏板、男性武士樂伎圖屬國內罕見
湖南桂陽首次發現“刀形墓”
長沙再次發現大量古井遺蹟
失傳古苗文重現湖南

文摘

青春賽跑者
——記捨己救人的好青年呂曦東
(《光明日報》2006年2月26日三版頭條)
編者按 1980年後出生的人,曾被人們認為是遠離英雄的一代。然而,就是這樣一代生活在社會轉型期的青年人,並未被功利所淹沒,他們身上同樣有著強烈的正義感和利他主義精神。有人說,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我們的社會並不缺少正義和英雄,而是缺少發現正義和英雄的眼睛。本報今日推出的呂曦東,1984年出生,湖南邵陽人。2005年9月18日,也就是農曆中秋節那一天,他從列車鐵輪下捨身救人的壯舉,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們閃亮的青春和風采。
他來自湖南邵陽。2005年9月18日的一個瞬間,他在生死之間的一次抉擇,讓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呂曦東。
與火車賽跑,短暫6秒他挽回一個四歲的生命
9月18日正是農曆中秋。這一天,在貴州省遵義市愛麗影樓擔任攝影師的呂曦東,和另外兩名同事來到市郊為兩對新人拍攝外景,隨行的還有一位新娘的母親及其4歲的小侄子。到中午12時,圓滿完成任務的攝影師們心情舒暢,沿著鐵路走向數百米外的公路。
然而就在這時,在離遵義南站(一個貨運站)站台只有lO多米遠的彎道處,身後突然傳來火車的鳴笛聲,許多走在鐵路中間的人趕緊跑開。走在最前面的呂曦東回頭一看發現,走在最後的一名隨行家屬,50多歲的婦女張某,抱著她4歲的侄孫正想跨出鐵道,而這時卻意外地摔倒了。
受到驚嚇的張某腿腳已經發軟,婆孫二人橫在鐵路上。有人焦急地大喊:“火車來了,快跑啊!”
“那時,火車距那名婦女只有50米左右。事件前後就那么五六秒鐘吧!,,在場的另一攝影師張崇明向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摔倒後的張某仍死死地抱著小孫子,也許是嚇壞了,她始終沒有爬起來。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呂曦東迅速轉身向老人飛奔而去,衝進鐵軌內一把抱住孩子使勁往外拉,可老婦人將小男孩抱得太緊,呂曦東只好和隨後趕來的同事陳馳一塊拉,很快,孩子被拉出鐵軌。
緊接著兩人又一起拉老人。就在老人即將被拉出鐵軌的瞬間,火車呼嘯而來。老人不幸被火車掛住。呂曦東也被寬出鐵軌的火車車廂撞飛了起來,然後重重地摔在數米外的水溝里,七竅流血,昏迷過去。
與死神賽跑,用了8天他從昏迷中醒來
“我當時想,這下肯定完了。”陳馳說,“火車飛馳而過時,帶斷了我肩上背的相機帶,相機被碾得粉碎。”手臂受了輕傷的陳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當、時其他人根本還沒反應過來,呂曦東是離老人和小孩最遠的一個,可他卻最先跑過去救人,他真的太善良了!”
張崇明說,他親眼看見呂曦東被火車撞飛起來,在空中翻了兩個跟斗後墜落在路邊一條水溝里,當場昏迷。呂曦東隨後被送到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仍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呂曦東就這樣在昏迷中度過了8天1
8天8夜,搶救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他成了所有善良人的牽掛,尤其是“病人腦幹、胸部受到嚴重挫傷,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的診斷結論,更讓人心急如焚。
9月23日,清晨。呂曦東的嘴唇突然動了動,接著微微睜開了眼睛。頓時,女友蔣志蓉激動得泣不成聲,周圍的人群也都高興得流下了熱淚。
但是,由於傷情太重,生命體徵還不平穩,他只甦醒了一會,又昏迷了過去。
這一昏迷又持續了三天。直到26日上午才再次醒來。
這一次,他沒有再昏迷過去,他徹底擺脫了死神的糾纏,向所有關心他的人報以感激的微笑。
“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蹟,這種重型腦損傷病人死亡率都非常高。”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專家們這樣感嘆。
與命運賽跑,走過21年他沒說過放棄
1984年7月18日,呂曦東出生在湖南邵陽一個簡陋而樸素的農民家庭。父母務農,且身體多病。家境貧寒,無錢供養他和弟弟讀書。國中畢業的他過早地走進了社會。“曦東懂事早,從小就體諒父母。家裡沒錢,他寧願自己輟學打工掙錢,資助弟弟上高中、上大學。”說起兒子,母親毛黎明泣不成聲。
生活的艱辛和良好的家教,使呂曦東從小就養成了尊老愛幼、熱心助人的良好品德。在離呂曦東家60米遠的地方,住著全村有名的困難戶朱雲華夫婦。呂曦東帶著弟弟從小就主動幫助這戶老人砍柴、挑水。每當農忙季節,呂曦東跟著父母齊上陣,幫朱家老人打稻穀,插秧苗。長大後,他和父母親更是把朱家老人當親人贍養,一直到2002年兩位老人相繼去世。
2002年,呂曦東聽說弟弟班上有個同學因父病去世,無錢繼續上學。他從打工掙來的微薄收入中擠出200元錢,要弟弟送給那位同學。
“他也有理想,他也想上大學啊。但他是那么懂事,又那么堅強。”說起呂曦東,班主任李旺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將來當一名攝影家。輟學後,他先烈邵陽一家照相館學洗照片。後來,他又去了隆回縣,在一家照相館學美工,後來師傅走了,他就買來美工設計書籍,開始自學…… 就這樣,他學到了紮實的攝影技術,並靠它撐起了苦難的家。
2006年2月18日,記者打開呂曦東在病床上寫下的日記,再一次讀出了他的堅韌與堅強——
“我驕傲,因為我曾經站在生命的臨界點,我以我堅強的意志操縱了自己,我以我頑強的聲音正告死神,我不會輕易死去。我是一名青春的賽跑者,從不低頭,從不放棄。”
後記
2005年11月11日,遵義市政府授予呂曦東“見義勇為公民”稱號。
湖南、貴州兩地政府及社會團體和個人總計為呂曦東捐贈醫藥費11萬餘元。目前,呂曦東左眼視力模糊,有40%的記憶尚未恢復,喪失勞動力。3月,他將再次赴遵義接受顱骨縫合手術。專家表示,呂曦東身體基本恢復,還需要一年半到三年的時間。
P2-4

序言

春暖花開
◎龍軍
時下,以文字謀生者,大約有三種走向:一是寫公文,當秘書。二是搞創作,當作家。三是寫新聞,當“喉舌”。當秘書者,雖然所寫均為正確的套話,沒有自己的觀點和個性,但卻有一個仕途的美好願景。當作家者,用自己編織的故事與抒寫的情感,去薰染自己和讀者,即或不能名利雙收,卻也有一個自由心性抒發的機會。當喉舌者,反映對象,傳達聲音,虛耶?實耶?真耶?假耶?是耶?非耶?心照不宣,甘苦自知。
學,知困;用,知不足。為了工作,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整體素養。在新聞工作中,需要認真地思考著每一個新聞選題,敏銳地捕捉著每一條新聞線索,迅速地搶抓著每一個新聞瞬間,力爭在第一時間準確而又倚馬可待地供出一篇又一篇新聞稿件。
在15年的時間裡,我已有千餘篇作品問世。這些作品雖算不上精品力作,但卻飽含著自己的生命汁液。納入本作品集的文章表現對象多種多樣。粗粗歸納為“人物剪影”、“光明聚焦”、“觀察探索”、“生物科技”、“考古發現”五大類,收入作品122篇。
在本作品集中,占分量較多的是歸結在《觀察探索》一類中的“負面新聞”。環境污染、文物破壞、醫療腐敗等領域均有涉及。或有人喜歡,或有些人不喜歡。但不管大家喜歡不喜歡,所寫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如能對行業、對地區乃至對人民、對社會有所裨益,豈不善莫大焉?當然,這些作品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記者生涯有太多辛勤勞累,也有太多喜悅收穫。我懷著忐忑的心,結集出版這本作品集,希望它是對自己的一次總結,也是對自己的一次鼓勵。
“春暖花開”是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它有關萌發,有關生長,有關桃紅柳綠,有關期冀矚望。在這樣的一個季節里,我捧著這一束野花,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獻給給予過支持、關懷和幫助我的朋友和親人。
是為序。
2012年3月26日 長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