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並非是一部講述發生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三的故事,他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標題的作用,就如同《瘋狂的石頭》一樣,瘋狂的是人而不是石頭。這裡也是一種暗示,一個禮拜分為七天,故事的主角或許就出現在那一天,進行著某一項的活動。男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在牆壁上進行著自己的創作,或許他認為這樣可以確認一下自己是否具有一個做為抽象藝術家的潛質。他撿到了一張畫圖,用口香糖沾住在牆壁上,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阻止了男孩行為的繼續延伸,他開始追向他,他開始奔跑;畫面切割到女孩的部分,她在課堂上畫著圖,就是男孩撿到的那一張畫圖,由於太過於傾心被老師發現並沒收了,她選擇離開教室去了外面,開始欣賞自己的畫冊。有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導演講述故事的能力,而那些高明的導演總是把講述故事的能力放的很低,在不輕易間給你揭示出來,讓你心領神會。寧浩天生仿佛就有這種才能。在他和她用同樣的主題給關聯起來,然後設定可以慣用的情節:
一個故事的形狀就在無形之中印記在我們的大腦之中。他的書包砸中了她的畫冊,她的畫冊丟入了水坑。男孩子要賠償女孩子的畫冊,當男孩子到了書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錢不夠而偷了一本畫冊。兩個人開始一場刺激的冒險之後進行朦朧之戀。男孩子帶女孩子到一個地方,就是那個人體雕像畫室,在那裡他看到了一幅和她差不多的畫像,這是緣分的注定還是導演刻意的安排,我想也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寧浩給我們一種可能性,一種把故事延續到的可能性。女孩子要出國了,這對於男孩子是一種打擊,他發生了車禍。
第二個故事在一個落拓的青年說出“**”後開始,這是一個與音樂相關的人。任何一部電影都缺少不了音樂的出現,但每一次所表現的方式有點不同。他是一個有著夢想的音樂青年,然而現實總是那樣的讓人不能如願,自己相識的人捲入了另外的境況,並非是自己所渴求的,最後不得不失望的離開和結束。
第三個故事是相關於一個十元假鈔的事情,商店老闆為了要花掉這個十元假鈔可是絞盡了腦汁。他走了多少彎路花了多少冤枉錢,他隨口吐痰被罰款,想用自己的小伎倆去忽悠別人,豈不知往往是自己的聰明反被自己的聰明誤。
這是寧浩無意間構建的幽默,好像是《瘋狂的石頭》的縮影,也是寧浩給我的一個新的暗示和震撼。在結束的時候又回到那個愛情朦朧的地方,讓人重新開始體會溫情,就這樣簡單的把三個不相關聯的故事給串聯起來了,自然而不失意味。
獲獎記錄
寧浩的學生電影《星期四,星期三》(2001)獲得了當年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中國大學生電影數碼媒體競賽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