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煒
易德煒先生武漢烯王董事長
上海時代光華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長
文科背景的企業家能做大高科技企業?很多人對此頗感懷疑。就如烯王生物的掌舵人易德煒,不少人把他當作“海歸”的生物學博士,但他卻是華中師大歷史系畢業的地道文科生。
1999年底,一項營養強化劑實驗室技術“修成正果”,而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幾乎對它完全陌生。在一片質疑聲中,易德煒投入500萬元風險資本,突破重重困難,成功使之走上產業化之路。去年,烯王生物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與跨國公司美國嘉吉集團成功合資,由此走上國際化平台。
外行領導內行,易德煒駕馭企業自有“文科”風格。在企業前景撲朔迷離時,他特別善於凝聚人心,鼓勵員工不要有“亡國論”,也不要持“速勝論”。當希望出現,目標既定時,他套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作為企業行動綱領,連國中生都能理解並努力執行。
1
16天,反對聲中投下500萬元
1999年的一天,在北京經營文化產業的易德煒,被武漢朋友興奮的聲音感染。後者向他推薦一個“國內首創,世界領先”的生物技術項目———“發酵法生產花生四烯酸(簡稱AA)”。它的功效在於,可促進人的腦神經和視神經發育,使普通嬰兒奶粉更接近母乳。
他回漢看了基本材料,又讓弟弟進行查詢,但相關資料很少。他找到在合肥的研發單位中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見到AA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余增亮教授,經過深入介紹才有了基本認識。對方說,要投入的錢不多,三五百萬元就可以。
易德煒很心動。當時做的文化產業雖說賺錢,但他也正想重新選擇一個領域,找找做實業派企業家的感覺。而從資金角度一掂量,問題不大。
那時起直到三年後,愛人和親戚朋友一直持懷疑態度。有人說,你等著錢打水漂吧。
從談判到簽約註冊公司,只要了16天。1999年12月29日,烯王生物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掛牌運營。
2
8個月,燒錢鼓勁完成工業化
項目一上馬,易德煒就發現事情並非想像的那么簡單。技術的確領先,但只是實驗室技術,只能在精工細作的條件下出少量試驗品,而離工業化差距非常大。
當時的景況,除了500萬元現金,就是易德煒戲稱的“三無”:無生產條件,無人力資源,無市場。
經過一番搜尋,他選擇武漢抗菌素廠(以下簡稱武抗)做中試工廠。這個國有大型二類製藥企業已停產兩三年,設備殘缺不全。“有人開玩笑說,拍攝槍戰片還可以,搞生產不可能”。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易德煒發話:條件再簡陋也得上!中科院又來了兩個博士,余教授親自督陣,組成基本技術班底。火速把武抗的下崗工人召集回來,春節前中試啟動。
中試完全是“燒錢”,一天得兩三萬元。從小罐、中罐到大罐,從過濾、燒乾到萃取反覆摸索技術參數,最佳化工藝條件,關鍵時刻,工作人員通宵達旦值守車間。好在經過半年中試,產品終於拿到手。
接下來面臨工業化重複試驗,即大試。這也是個大挑戰。在車間走訪時,員工邊擦汗邊對易德煒說:“易總,太難了,太累了。”而最關鍵的是,他們還不知道諸般努力會否付之東流。
技術能否工業化,連中科院研究人員都心存疑慮。作為提供“天使基金”的風險投資人,易德煒給大家鼓勁,既不要有“亡國論”,也不要有“速勝論”。“別人創業什麼條件都沒有,我們至少賬上有500萬元,還是‘豪華’創業呢。AA技術實驗室做了8年,有的人從二十幾歲做到三十多歲,還有人從黑頭髮做成白頭髮,相比之下,幾個月算什麼!”
2000年9月,工業化大試基本成功。專家測定後非常吃驚,一項實驗室生物技術變成工業化產品,一般至少需要兩三年時間,而他們只用了短短8個月。
3
1年,知識行銷敲破市場堅冰
解決了工業化,最要命的困難是,沒有市場。AA在國外的套用也只有三五年時間,中國還沒有先例。中科院合肥分院院長王紹虎對易德煒說:“小易啊,你把它能賣到市場上去,算你本事大。”
易德煒決定親自抓市場運作。“做高科技產品,必須有科學理性的態度,不能亂說”。他提出一個新概念:知識行銷。
他辦了《烯王之光》內刊,還建起了網站,希望對購買奶粉的終端客戶進行啟蒙,並通過他們的需求帶動奶粉廠商。公司還在《中國食品報》上,每周一篇請全國各地專家發表相關普及文章,連載了整整一年。本地報紙也連續刊出科普文章,效果不錯。
2000年下半年,易德煒打算借力推介費用相對低的行業展會。他鎖定了亞洲食品配料博覽會和中國乳製品年會。
這年年底在青島的乳製品年會上,友芝友乳業總經理王偉和烯王參展人員不期而遇,備感親切。他說,這個項目挺好的,可以試一試添加在液態奶中。一公斤AA,貨款2000多元,這成為烯王生物的第一個訂單。
2000年7月,全球著名的製藥商惠氏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他們在一種叫作“愛兒樂”的嬰兒奶粉中,添加了AA。這對易德煒來說,是個非常振奮的訊息,惠氏是家有全球影響力的公司,在它“舉旗”之後,競爭者美贊臣、雀巢也無疑會非常敏感地把握這個趨勢。他下令市場人員,一定從這方面突破。
知識行銷方式“隨風潛入夜”,終端消費者拉動了市場套用,很多家庭主婦購買奶粉時都發問,添加了AA沒有。
客戶在逐步認識AA的價值。易德煒又提出“高位嫁接,借船出海”的思路,一定要先和國內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合作,起到示範作用。2002年,客戶成交數及成交量大大提高。國內有名的廠商雅士利、光明乳業、貝因美陸續和烯王成交。國際銷售也有突破,亨氏添加了烯王生產的AA產品。
漸漸地,電視台的奶粉廣告,開始爭先恐後宣傳自己的產品含AA,而原來賣六七十元一桶的傳統配方奶粉,添加AA後,能賣到100多元。
從2002年開始,烯王產品銷售量呈幾何級數增長。
4
2年,談判成功與美國公司合資
500萬元燒得差不多了。易德煒2001年時開始琢磨怎樣最佳化資本結構的問題。他觀察國外高技術公司的發展歷程,民營高科技產業單一靠自有資金肯定難以壯大。
他首先把中科院的技術作價入股(這是公司賴以生存的核心資源),同時將融資重點瞄準了華工科技園公司、華工創業投資公司和火炬投資公司。這三家公司與科技界眾多專家學者保持密切聯繫,可為烯王提供技術後盾和多方資源。
經過股權結構調整,公司註冊資金在2002年上半年達到2000萬元。而完善的股權結構,也為後來與跨國公司合作奠定了基礎。
烯王的高成長性受到各方資本的矚目。前來尋求合資合作的公司很多,上海實業、星湖科技、武漢塑膠等上市公司拋來橄欖枝。2002年8月24日,美國嘉吉公司從網站上了解到烯王公司,希望能談談合作。
易德煒此前已注意到,國內企業市場成熟度較低,對成本敏感,必須往國際市場走,打出國門賺美元。而當時烯王的最大困擾,就是如何將“國際領先”的產品打到國際市場上去。嘉吉的出現讓他眼前一亮。嘉吉是全球最大的食品配料和穀物貿易公司,他看中的是嘉吉的國際化資本背景和市場通道。
2003年的一次董事會上,易德煒談到企業國際化問題。有人不理解,甚至暗地嗤笑:“剛剛解決溫飽,還要搞國際化!”公司有人說,嘉吉是個巨無霸的大型跨國公司,會和你這個小公司聯姻,不是痴人說夢嗎?
易德煒堅持認為,烯王有自己的王牌———核心的技術以及中國第一的市場占有率。
2002年8月,新建的AA工廠剛剛破土動工,嘉吉的商業分析師就來考察了。以後兩年,嘉吉的談判代表來了一撥又一撥,技術的、生產的、質量的、市場的、財務的、審計的、法律的,該來的全來了。
眼看勝利在望,最後一個問題卡殼了。美方提出,雙方合作如發生爭議,要按美方法律仲裁。這下易德煒感到傷了自尊心,立即表示,將在這個問題上寸步不讓。而美方說,公司最有權力的不是CEO,而是律師,也拒不讓步。談判陷入僵持階段。
易德煒相信對方不會輕易放棄合作。“嘉吉儘管年銷售額620多億美元,但其產品中缺少AA,和烯王合作,不僅是其中國戰略問題,也是提升其產品價值鏈的問題,他們需要AA”。
為此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後來大家都作出讓步,選擇第三方即用新加坡法律進行仲裁。2004年8月26日,烯王和嘉吉在上海簽訂合資合作協定。當初的談判對手事後成了好朋友。嘉吉方面的人後來透露,易德煒當初的判斷是對的,嘉吉方面是從戰略角度來考慮合作,不會輕易放棄。
嘉吉有140年歷史,在全球有1100多間工廠,品牌影響力非常強大,雀巢、惠氏、可口可樂、美贊臣、麥當勞等許多大跨國企業都是它的客戶。如果烯王自己和這些企業接觸,對方可能只是禮節性接待,而靠嘉吉來推廣AA則無往而不利,“無非在原有成熟的國際市場網路中,多賣一兩個品種”。
國際市場今年下半年有實質性進展。嘉吉烯王與許多國際上套用量大的廠商都在接觸,並已通過一些國際廠商的國際供應商審計,進入其全球採購鏈指日可待。
已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的易德煒信心滿懷地說,烯王在中國已是第一品牌,未來三年,將在國際市場有較大突破。“AA項目是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好似食品配料產業的一條小河,但我們要做小河裡的大魚,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