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前言】徽州是一個峰巒重疊、煙雲繚繞的山區。這裡,林木蔥籠,河流清澈;山間鳥道,起伏縈迴;川上檣帆,往來穿織。就在這風景如畫的鐘秀之地,曾經孕育了頗具特色的新安文明。它不僅被譽為“文獻之國”,而且又為商賈之鄉。明朝人王世貞說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這就是說,徽人從商,十居其七。
徽州商人在明代已經形成人數眾多、勢力較大的一個商幫,萬曆時人謝肇淛在《五雜俎》中說:“商賈之稱雄者,江南則稱徽州,江北則稱山右。”(原文為“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可見,徽州商幫和山西商幫已是當時“稱雄”於商界的兩支勁旅。到了清代前期,徽商勢力達於高峰,尤其是兩淮鹽場,徽商幾執諸鹽商之牛耳。據《歙縣誌》載,康(熙)、乾(隆)之際,“兩淮八總商,邑人恆占其四”,就是明證。自嘉(慶)、道(光)之後,隨著封建生產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商業經營方式也漸漸異於往昔。於是,徽州商幫也就在外來資本和民族資本這兩股潮流的衝擊下跌落下來,並從此一蹶而不振。
徽商在其興盛的幾百年中,其活動範圍“幾遍禹內”,所謂“山陬海涯無所不至”,尤其是在江南各地,向有“無徽不成鎮”之諺。甚至遠涉外洋,經商異國者,亦頗不乏人。徽商的經營內容,“其貨無所不居”,然其中則“以鹽、典、茶、木為最著”;徽商的資本也頗雄厚,所謂“下賈”二三十萬,“中賈”四五十萬,“上賈”有“藏鏹百萬”者。這樣的一個商幫,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經濟發展史上,自有一定的地位。
徽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賈而好儒”。他們或是“先儒後賈”,或是“先賈后儒”,或是“亦賈亦儒”。“賈為厚利,儒為名高”,賈儒結合,儒政相通,這樣徽商便和封建政治勢力粘合在一起。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也就決定了這個商幫的性質。
管斑窺豹。研究明清時期的徽商,可以從一個側面考察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更重要的是,徽商所留下的蹤跡,還為我們探索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的原因,提供了頗有價值的材料。
研究徽商,又是研究徽州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學者在致力研究徽州社會史的過程中,形成了一門具有地域特色的徽州學。它既說明徽州社會史值得研究,也反映對徽州社會史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徽州學的內容,除要研究徽州的政治沿革、自然環境、語言、風俗習慣、土地制度、佃仆制度、宗族制度、歷史人物、階級鬥爭等等課題外,還有諸如“新安學派”、“新安畫派”、“新安醫派”這些大的研究領域,更有待於學者們的縱橫馳騁。而上述這些課題,往往又與徽商有密切的關係,在某種意義上說,徽商是其酵母。目前,在合肥和徽州兩地已相繼成立了徽州學學會,並制訂了研究規劃,明確了研究宗旨。據了解,在國際學者中,亦有成立徽州學研究會和召開國際性的徽商學術討論會的動議。可以預期,隨著徽州學研究的深入展開,徽商研究必將取得更加可喜的成果。
但是,大家在實際工作中都深感研究徽商所遇到的一個困難問題,就是材料比較分散。有的學者為了研究一個問題,只得窮年累月,東搜西索,披覽摘抄;一些外國學者則是要遠涉重洋,其勞神費力更可想見。值此“徽州學熱”在國內外剛剛興起之際,我們想,如能把分散的有關徽商資料進行摘錄,匯集成編,這對大家的研究工作多少可以提供一點方便。為此,我們集研究室全體同人之力,並借“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在最近幾年中,利用教學之餘,冒寒暑,舍晝夜,到有關圖書館、博物館、科研單位以及徽州各地,訪求珍藏,廣搜博採,從史籍、方誌、譜牒、筆記、小說、文集、契約、文書、碑刻、檔案中,進行爬梳剔取,初步摘錄近四十萬言,編輯成冊,定名為《明清徽商資料選編》。
這部徽商資料集共涉獵各類書籍共二百三十餘種,其中徽州各姓的族譜、家規近百種。我們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徽商的事跡,譜牒所載往往比史、志更翔實而具體,有不少是史、志所不載而家譜記述之,正如有的“譜序”所說:“編修家乘,可以補國史之不足”,這是不錯的。況且徽州向來“有數十種風俗勝於他邑”,而“千載譜系,絲毫不紊”乃是其中之一。直到現在,這裡保存的“家規”、“族譜”之多,仍為“他邑”所不能比。我們從所披閱的族譜中,採摘了不少徽商活動的資料,從而也使這部資料集別具特色。當然,族譜中不乏誇張溢美之詞,但其史料價值則是必須肯定的。
這部資料集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倉卒編成的,有些問題需要說明如下:
第一,俗話說:“鑽天洞庭(商)遍地徽(商)。”因此,徽商的資料也必然散見於全國各地。我們由於時間、精力、水平所限,這裡所匯集的則是掛一漏萬。而分散於全國各地尤其是國外的資料,一時還難以尋覓,只好暫付闕如。不過,“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邁開了這一步之後,我們還將繼續努力,逐步求得完善。
第二,我們在採摘資料的過程中,本著“有聞必錄”的原則,對於同一事實而記述有異的資料,亦都兼收並蓄。至於存真去偽,則有待於學者們自行辨析,選擇採用。
第三,為了保持每一條資料的完整性,我們在摘錄時,有意適當放寬一點篇幅。個別條目文字略多,但事實原委則較清楚,對大家的使用或許更為方便。
第四,在本集資料中,有一小部分系轉引得來,凡可以查出原文進行核對者,均一一作了核對;個別出自稀見書籍的資料,一時無法查找原文,在出處均註明“轉引”,大家在引用時,最好能查出原文進行核對。
我們在蒐集這部資料的過程中,曾得到徽州地委宣傳部、徽州地區博物館、歙縣縣委宣傳部、歙縣博物館、安徽省圖書館、安徽省博物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大力支持,在此,謹志謝意!
這部資料集,在編審過程中,黃山書社的同志亦注入了不少心血,我們亦深致謝忱!
這是研究徽商的第一部資料集,正因為它是“第一部”,由於經驗不足,水平不高,取材、分類、編輯中的不當之處一定很多,敬希讀者批評指正!
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
明清史研究室
一九八五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