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大彬僧帽壺

明朝時期的時大彬為有名的制壺高手,因對壺藝要求甚高,稍有不如意就把壺敲碎不留於世,以致於留存於世之作品精緻有型,十分有特色,並且留存於世的作品也極少.明時大彬僧帽壺是其中一把。

陶藝典故

江蘇宜興陶藝有著悠久歷史。據說,遠在戰國時,吳國滅亡後.范鄉與西施曾到宜興隱居.其時,范韭跟當地人學做陶器,後人為紀念他,茸他為“陶朱公.。宋代詩人蘇東坡也曾在宜興獨山置地居住,因“愛其風景似蜀,乃改今名.。當時,蘇東坡還和當地陶匠接觸,設計製作了一種壺把在壺頂的紫砂提梁壺.後人為紀念蘇東坡,將此壺譽稱為“東坡提梁壺.。1976年在宜興羊角山發掘出的宋代紫砂陶片中,就有紫砂提梁壺碎片,這印證了民間傳誦的蘇東坡創提梁壺之說。但紫砂壺正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卻是從明代正德年間開始的,這一時期製作紫砂壺的代表人物是供春;大約到了明代萬曆後期。宜興紫砂茶具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供春的學生時大彬。時大彬做壺要求很高,稍不合意,即打碎重做,不留於世。現藏於香港茶其文物館的僧帽壺,就是時大彬的傑作之一。

僧帽壺特徵

這件僧帽壺,通高9.3厘米.橫寬9.4匣米。壺身的上部.口沿長有五瓣蓮花,壺蓋呈正五邊形.邊緣隱現在花瓣之中。蓋鈕為佛球狀,猶如僧格之頂。壺頸不長,緊接花瓣,好比是帽沿.如此造型,活像一頂僧帽,僧帕壺之書.也由此而得。僧帽壺的壺底為正五邊形,再加上壺的嘴和柄的造I也非常奇特,整體給人以剛健挺拔,神韻自若之感.因而為世人稱絕。

傳說宜興金沙寺僧始創紫砂壺時.做的就是僧帽壺,他是仿造自己的僧帽製作而成的。後來,供春也製作過僧帽壺,時大彬也仿僧帽制壺。其實,據查證:明宣德窯曾燒制過寶石紅僧帽壺,這種壺的形狀是仿西藏茶壺的.造型與時大彬僧帽壺大同小異。而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至少比供春所處的正德年間(公元1506一1521年)要早70年以上,也就是說,僧帽壺並非金沙寺僧首創。明永樂、宣德年間.西藏與內地交流日益普遍,很多西藏器具隨之進入內地,在這種情況下,仿製西藏茶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明時大彬僧帽壺 明時大彬僧帽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