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書記

明星書記

《明星書記》內容簡介:河北省遷安市石梯子溝村黨支部書記史明星連任三十二年,靠開發北山採石場、首創千畝“圍山轉”和發展鄉村旅遊,使石梯子溝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他創辦了村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把村民矛盾化解在基層,連續三十二年無上訪告狀、無治安案件、經濟案件和刑事案件。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和諧奇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長李源潮深受感動,批示:河北唐山遷安石梯子溝黨支部書記史明星用生命踐行”百姓不富,我心不甘”的諾言,艱苦奮鬥、傾心奉獻,最終改變了偏僻山村的貧窮落後面貌。他的先進事跡應在爭先創優中學習弘揚。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明星書記》編輯推薦:2011年9月,正是碩果纍纍的秋天,漫山遍野瓜果飄香。作者王立新和馬良二進石梯子溝,傾聽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以及史明星家人就徵求意見稿提出的修改意見,再次真誠地感到了溝里人的淳樸和善良。《明星書記》由王立新所著,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對稿件進行了認真的修改補充,這就是呈獻給廣大讀者的《明星書記》。讓我們記住這個普通卻又異乎尋常的中國山村故事吧!因為記住了它,就知道了什麼叫天地民心!

作者簡介

王立新,河北省遵化市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曾在國防科工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十餘年。後轉業到地方,歷任唐山市文聯編輯、主編、副主席。1972年在《解放軍文藝》發表處女作,從此步入文壇。迄今已發表中篇報告文學《王國藩沉浮記》、《毛澤東以後的歲月》等十二部,長篇報告文學《要吃米找萬里》、《中國往事》等八部,短篇小說、散文、短篇報告文學等百餘篇,多次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國家級大型文學期刊優秀作品獎。

圖書目錄

“我要為史書記披麻戴孝”
遠道而來的”兒子”/2
絕境中遇到的“貴人”/6
“總得有吃虧的,不然這家分不了”/12
喊給大山的誓言
石梯子上的村莊/18
從老師到村幹部/22
老書記發現了接班人/26
受命於危難之際/33
被”擼”了的黨支部書記/37
向北山要第一桶金
創辦八百畝採石場/42
山溝辦起了駕駛培訓班/45
異乎尋常的股份制/48
首創千畝“圍山轉”
立下軍令狀/53
原來是史家失了火/57
生存農業與生態農業/62
山溝辦起了觀花節
自建頤壽宮,誠邀天下客/68
借錢也要搞旅遊飯店/72
“咱們要在家門口唱大戲”/77
爭當生態醫療保健首選之地
一個神話般的世界/83
制度與智慧/89
六十歲的新跨越/98
2月2日農曆大年三十/101
2月10日農曆正月初八/103
2月23日農曆正月二十一/104
2月24日農曆正月二十二/106
2月27日農曆正月二十五/107
3月1日農曆正月二十七/108
3月2日農曆正月二十八/109
3月3日農曆正月二十九/110
3月4日農曆正月三十/111
無人相信的噩耗/116
最不顧家的人,跟錢“有仇”的人
不準為關係戶說情的兒子史小虎/121
一直沒給幫忙聯繫工作的兒媳褚瑞娟/130
與父”生怨”的大女兒史小義/134
老屋裡的兩個隔輩女人/138
送行的人們,懷念的人們
真捨不得您走啊/141
總以為史書記外出了,不久還會回來/146
我同老史一起幹了四十年,沒幹夠啊/155
要不是史書記幫忙,我這輩子也搞不起家庭旅遊啊/157
沒有了史書記,好像失去了主心骨/164
這樣的人,不招人想嗎/167
史書記是個心細的人,焦點滴滴他都想得周到/169
幹部當到這個份上,不容易啊/171
我老伴的病能治到這個程度,得感謝史明星啊/174
史大伯勝過我的親爹啊/176
還沒來得及感謝呢,他就走了/178
是史書記讓我當上了會計/180
史書記是一個今天你和他打架,明天照樣幫你的人/182
把自己看病的機會都耽誤了,我對不起您啊/184
不讓唱,我也唱/189
史明星走後的日子
我看你就把擔子擔起來吧/201
接辦第十五屆觀花節/204
從山溝走向北京/206
特殊的決定/211
他就是那棵新栽的大樹,正望著咱們呢/215
後記

後記

2011年5月11日,是個普通的日子。當我剛剛完成一部反映現代工業題材的文學作品,準備稍事休息,開始新的創作,唐山市文聯主席袁寧給我打來電話,說中共唐山市委創先爭優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希望安排組織作家撰寫一部有關史明星事跡的報告文學,希望我擔此重任的時候,我的確有點猶豫。
我的猶豫不是來自時間本身,而是來自這個典型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對於史明星,我其實並不了解。我只是在有關報紙上一掠而過地掃描過他的簡要事跡,知道他是一個山溝溝里的黨支部書記,最後倒在工作崗位上。這樣的人物和故事報導的實在太多了。現代社會人慾橫流、物慾橫流,我即使寫出來,六十歲主人公的價值觀會被當代人所接受嗎?
但是,我對山村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感情,因為我就出生在一個半山環抱的鄉村里,那裡有我熟悉的父老兄弟姐妹,是我生命的根。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看到過一篇關於太行山深處一個名叫錫崖溝的感人報導,這裡的人們常年生活在高聳入雲的山溝里,為了打通山路幾代人付出了巨大的生命代價,最後修通了盤山公路。故事極其簡單,除了開山還是開山,除了放炮還是放炮,卻讓我常常是淚流滿襟。這個村莊的故事,至今讓我難以忘懷。後來中央電視台還以該村的故事拍攝了僅有短短四集的電視連續劇《溝里人》,榮獲飛天大獎。所以一提到石梯子溝,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個太行山深處的錫崖溝。
猶豫歸猶豫,袁寧還是帶我去了陌生的石梯子溝。不僅如此,還特意給我配了個得力助手,也就是與我同去四川汶川地震災區采寫長篇報告文學《唐山人在汶川》的河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馬良。
我們在偏僻邊遠的石梯子溝先後居住了將近一周的時間,採訪了方方面面的人士,其中更多的是樸實善良的村民。他們一提起史明星就淚流滿面,感嘆不已。證明這是一個令我敬仰的人物,是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
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村黨支部書記突然故去,為什麼有那么多人發自內心地懷念他,這是我作為一個作家需要破譯的精神密碼,今天這個密碼終於找到了,就是這本書里所介紹的一切。詳述當然是沒有必要的,書中會告訴你這一切秘密的真正所在,故事也許是平凡的,但是獨具人格魅力。
過去我也有采寫村官的文學作品問世,意外發現由貧窮走向富裕其實並不難,因為更多的是經濟行為。但是富裕之後有的村卻發生了分裂,涉及更多的是從精神高地退卻。在和平時期,同樣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啊!
怎么“守”,學問可就大了。
史明星說得好:“錢不用過多,夠花就行,多了也沒有用,死了也帶不走。所以在個人待遇上,總不能多吃多占,總是和百姓平等。我們的口號是有福大家享,有難幹部當!”
史明星又說:“我總是認為一個人的名聲很重要,人死了以後要留下兩個不同的名聲:一個是美名,一個是罵名。美名是無價的,可以流傳千古,罵名也可以流傳下來,叫罵名千載!”
在石梯子溝採訪後,我原先的顧慮被打消了,理解了史明星的所作所為以及石梯子溝人為什麼那么真誠地懷念他的具體原因。
史明星就是一個既會打江山又會守江山的人。 我所以把副題定為“一個發生在中國當代山村的感人故事”,意在說明史明星的故事不僅屬於遷安、唐山和河北,也同樣屬於全中國。
是的,不要小看石梯子溝,不要小看史明星!
史明星的故事,實際上不只是石梯子溝的故事,而是中國農村的故事——人物不在大小,小人物的身上也會放射出異乎尋常的光芒。
這部作品是在難耐的盛夏酷暑中完成的,真誠地感謝中共唐山市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唐山市委宣傳部、唐山市文聯、中共遷安市委宣傳部、遷安市文廣新局、遷安市文聯、遷安市大崔莊鎮、中共石梯子溝黨支部、村委會和史明星家人的大力支持。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採用的一部分照片是由大崔莊鎮政府、石梯子溝兩委會提供的,另一部分照片是由馬良現場拍攝的,在此同樣表示致謝!
2011年9月,正是碩果纍纍的秋天,漫山遍野瓜果飄香。我和馬良二進石梯子溝,傾聽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以及史明星家人就徵求意見稿提出的修改意見,再次真誠地感到了溝里人的淳樸和善良。在此基礎上,我又對稿件進行了認真的修改補充,這就是呈獻給廣大讀者的《明星書記——一個發生在中國當代山村的感人故事》。
讓我們記住這個普通卻又異乎尋常的中國山村故事吧!
因為記住了它,就知道了什麼叫天地民心!
王立新
2011年8月12日於初稿唐山
2011年9月20日補充修訂
2012年4月25日改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