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抄本《錄鬼簿》、《續錄鬼簿》
正文
《錄鬼簿》二卷,《續錄鬼簿》一卷,明代藍格抄本,原寧波范欽天一閣舊藏。半葉 9 行,行大字 20字,小字20餘字至30字不等,白口,四周單邊。《錄鬼簿》輯錄元代雜劇和散曲作家 100餘人,各附小傳及作品簡目。作者鍾嗣成,字繼先,號醜齋,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元代劇曲作家。書中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序謂因緬懷前輩和當今劇作者“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藝,俱有可錄”,因恐歲月既久,以至湮沒無聞,遂傳其本末,名之《錄鬼簿》。《續錄鬼簿》與《錄鬼簿》體例同,錄元、明間劇作家及作品,以鍾嗣成為首。《續錄鬼簿》作者不詳。
20世紀30年代初,鄭振鐸、趙萬里、馬廉相與訪書寧波,於寧波藏書家孫祥熊家見有此書,遂即借歸,3人以一夕之力,傳錄完成。此傳錄本於1937年由北京大學影印問世。《錄鬼簿》一書,清 康熙間曹寅刻入《楝亭十二種》,清以來通行楝亭刻本,以此本與楝亭本相校,此本特點如下 :
①兩本人數多寡不一,明抄本卷上前輩名公45人,楝亭本41人;明抄本卷下方今才人51人,楝亭本55人。
②卷下方今才人每人名下有凌波仙吊曲一首,楝亭本僅有宮天挺等19人附吊曲,明抄本名人吊曲不缺。
③兩本著錄不僅劇目多寡、名稱、序次不同,文字亦多不同,如著名的《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明抄本有“名德信” 3字,楝亭本無。
④元雜劇劇目下題目正名,楝亭本全脫。
孫祥熊蝸寄廬藏書於抗戰後散出,1946年明抄《錄鬼簿》見於上海書肆,鄭振鐸舉債得之,鄭氏寫長跋記發現此書經過及流傳情況。1958年鄭氏因公殉職,家屬承遺志,將其藏書全部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
書中有授經樓藏書印、五萬卷藏書樓、浙東沈德壽家藏之印、亞東沈氏抱經樓鑑賞圖書印、鄞蝸寄廬孫氏藏書等印。
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將此書影印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