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肥子國,戰國為燕國地。秦屬遼西郡。漢時在縣南置絫縣,屬幽州遼西郡,後漢省入海陽縣,亦屬遼西郡。三國魏、晉因之。北魏仍屬遼西郡,為海陽縣地。北齊省遼西郡入北平郡,省海陽縣入肥如縣,遂為北平郡肥如縣地。
隋開皇六年(586年)省肥如縣入新昌縣,十八年(598年)改新昌縣為盧龍縣,遂為北平郡盧龍縣地。唐屬河北道平州,為盧縣地。唐朝中葉營州柳城縣曾寄置於此。
遼太祖為安居定州俘戶置廣寧縣(治今城關鎮),隸屬南京道營州,為州治,同時設營州鄰海軍於此。金皇統二年(1142年)廢營州,廣寧縣改屬平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廣寧縣為昌黎縣(據傳,為黎民百姓昌盛興旺之意),屬中都路平州。元時昌黎縣屬中書省永平路。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省撫寧縣、海山縣入昌黎縣;三年復置。至元四年(1267年)又以撫寧、海山二縣入昌黎縣;至元七年(1270年)復置,又省昌黎縣、海山縣入撫寧縣。至元十二年(1275年)復置昌黎縣,並省海山縣入焉,屬灤州;大德四年(1300年)昌黎縣改屬永平路。
明代昌黎縣屬京師永平府。清時昌黎縣屬直隸省永平府。民國二年(1913年)昌黎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直隸省津海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河北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後屬偽冀東自治區政府。
1941年至1945年間,曾建立遷盧撫昌、豐灤昌樂、昌樂、臨撫昌聯合縣,1946年撤銷聯合縣,4月昌黎縣改屬冀東區十三專區。1948年9月屬冀東區十二專區。1948年建立昌黎市,後廢。
1949年8月1日,昌黎縣劃歸河北省唐山專區,並為專署駐地,直至1958年。1960年4月2日撤銷唐山專區,昌黎縣改屬唐山市。1961年5月23日恢復唐山專區,昌黎縣復屬唐山專區。1970年唐山專區改稱唐山地區,昌黎縣屬之。1983年5月5日撤銷唐山地區,昌黎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漢置遼西郡絫縣,923年(遼天贊二年)置廣寧縣,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昌黎縣。1948年11月,昌黎縣城區建立昌黎市,為冀東區行署第十二專員公署駐地。1949年8月,昌黎縣劃屬唐山專區,昌黎縣城為唐山專員公署駐地。
1997年,昌黎縣轄8個鎮、8個鄉:昌黎鎮、新集鎮、大蒲河鎮、泥井鎮、劉台莊鎮、靖安鎮、安山鎮、龍家店鎮、茹荷鄉、十里舖河鄉、兩山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朱各莊鄉、團林鄉。縣政府駐昌黎鎮。
2002年底,昌黎縣轄10個鎮、6個鄉,5個社區、446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昌黎鎮。
2006年,昌黎縣轄10個鎮、6個鄉:昌黎鎮、靖安鎮、安山鎮、龍家店鎮、泥井鎮、大蒲河鎮、新集鎮、劉台莊鎮、茹荷鎮、朱各莊鎮、團林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兩山鄉、十里舖鄉。
2007年4月,荒佃莊鄉撤鄉建鎮。
2011年5月,昌黎縣28個行政村188平方公里,劃歸北戴河新區託管。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昌黎縣轄11個鎮、5個鄉:昌黎鎮、靖安鎮、安山鎮、龍家店鎮、泥井鎮、大蒲河鎮、新集鎮、劉台莊鎮、茹荷鎮、朱各莊鎮、荒佃莊鎮、團林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兩山鄉、十里舖鄉。
地理環境
昌黎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位於東經118°45′至119°20′,北緯39°25′至39°47′,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挾灤河。縣域東西最長50公里,南北最寬47.5公里,總面積1212.4平方公里。昌黎地處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緊連華北與東北經濟走廊,擁有發達的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體系。距首都北京270公里、距天津濱海新區170公里、距瀋陽410公里;京哈鐵路、205國道、沿海高速貫穿全境;以昌黎為中心的150公里半徑內,匯集了天津新港、曹妃甸港、秦皇島港、京唐港等多個世界級海港口岸;境內坐落秦皇島北戴河國際機場。
地勢地貌
昌黎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有山地丘陵、山麓平原、濱海平原。山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區,面積63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5.2%,海拔50~350米,最高峰為碣石山仙台頂,高度為695.1米。山麓平原分布在京山鐵路兩側及灤河以北的廣闊區域,面積為883.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2.9%,海拔高度5~50米。濱海平原分布在東部沿海一帶,面積265.9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1.9%,海拔高度0~5米。
土壤
昌黎縣境內的土壤呈多樣性。北部山區的低山、丘陵地帶為褐土,粗沙含量大,夾有石礫,疏鬆,沒有明顯層次,含鉀多。山前平原及鐵路沿線為褐土,土層深厚,輕壤質,通透性好。中南部沙地為潮土,土質瘠薄。東部濱海區輕壤質,中性或輕度鹽鹼。
氣候
昌黎縣屬於中國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秋季延續時間長,無霜期長,水熱係數小。年總日照時數2809.3小時,為可照時數的63%。大於0℃間日照2137.3小時,大於等於10℃間日照1605.8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26.7千卡/平方厘米,大於等於0℃間總輻射量104.1千卡/平方厘米,大於等於10℃間總輻射量82.5千卡/平方厘米,7~9月輻射量11.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1℃,無霜期186天,大於等於0℃積溫4231℃,大於等於10℃積溫3814℃。年平均降水638.33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昌黎縣共發現各類礦產14種,礦產地33處,其中黑色金屬7處,有色金屬3處,化工非金屬8處,建材非金屬9處,礦泉水3處,地下熱水3處。包括鐵礦6處,探明鐵資源量4828.9萬噸;煤(泥煤、草煤)8處,資源量3.672萬噸;建築用石2處,估算資源量5000萬噸;石英砂,資源量1558.21萬立方米。
水資源
昌黎縣境內水系有灤河、飲馬河、七裏海等三條主要水系組成。2007年,灤河水系在昌黎境內流域面積為353.4平方公里。有大型湖泊碣陽湖,淡水儲量440萬立方米。地下水存量達2.7億立方米,其中礦泉水存量1500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平均為37375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為30.8萬立方米。
人口
2008年末,昌黎縣總人口為554344人,其中農業人口401908人,占72.5%;非農業人口152436人,占27.5%。全年出生人口5405人,出生率為9.76‰; 死亡人口3618人,死亡率為6.54‰;淨增人口1787人,自然增長率為3.23‰,比2007年下降0.72個千分點。
經濟發展
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3.8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63.9%和63.2%,年均分別增長10.5%和10.4%;實現全部財政帳16.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76%和109.2%,年均分別增長12%和1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2.2億元,比2010年增長127.5%,年均增長17.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4億元,比2010年增長123%,年均增長17.4%;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7億元,比2010年增長87.7%,年均增長13.4%;進出口總額3.2億元,比2010年增長367%,年均增長21%;實際利用外資4219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55.4%,年均增長9.2%。累計實施千萬以上項目371個,完成總投資371.4億元,其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27個。
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2.6億元,位居全市前列,年均增長9.6%;人均生產總值3.9萬元,年均增長10.5%;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由2011年的34.6:41:24.4調整為27.7:36.6:35.7;實現全部財政收入18.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歷史性突破1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1.7%和1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5億元,年均增長15.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億元,年均增長10.7%。累計實施省市重點項目117個,完成投資219億元。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9.8億元,同比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6億元,同比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85.7億元,同比增長9.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6億元,同比增長13.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334元、14799元,同比增長8.1%和8.2%。
第一產業
昌黎縣擁有悠久的果樹栽培歷史,盛產玫瑰香葡萄、富士蘋果、核桃等乾鮮水果,是“花果之鄉”;擁有4個漁港和94萬畝耕地,盛產扇貝、海參、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是“魚米之鄉”;擁有六大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多萬畝設施蔬菜,是“蔬菜之鄉”;擁有64.9公里的海岸線和渤海近岸最高山峰——碣石山,山、海、河、湖、灘、泉等資源廣具,是“旅遊之鄉”;擁有彎針、壓角等縫紉機零件加工傳統,占據彎針國內市場90%、國際市場60%以上的份額,是“彎針之鄉”;擁有1400萬隻貉狐貂等皮毛動物保有量,成為全國最大的養貉基地,是“養貉之鄉”;擁有萬畝釀酒葡萄基地,誕生中國第一瓶乾紅葡萄酒,是“乾紅之鄉”。
2008年,昌黎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86612萬元,比2007年增長14.4%,其中畜牧業產值296319萬元,比2007年增長10.5%,比重達50.3%。2008年糧食播種面積774465畝,總產量317577噸,比2007年增長3.4%; 油料播種面積191355畝,產量48530噸,比2007年增長11.3%;蔬菜播種面積131699畝,產量539670噸,比2007年增長3.9%;園林水果面積130005畝,產量208154噸,比2007年增長8.4%。肉類產量為55031噸;禽蛋產量30395噸;牛奶產量36832噸。2008年水產品產量201910噸。
第二產業
2008年,昌黎縣有8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增加值247918萬元,比2007年增長5.5%,其中重工業完成增加值176132萬元,比2007年增長5.3%,輕工業完成增加值71786萬元,比2007年增長5.8%,在各類經濟類型中,對全縣工業起重要支撐作用的股份制企業完成增加值214389萬元,比2007年增長6.2%,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187869萬元,比2007年增長4.4%。
2008年,昌黎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12家, 共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6524.4萬元,比2007年增長13.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8萬平方米,比2007年下降1.0%;房屋竣工面積17.9萬平方米,比2007年下降29.4%。
第三產業
2008年,昌黎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0692.3萬元,比2007年同期增長29.3%。其中縣級消費品零售總額95997萬元,比2007年增長18.8%;縣以下零售額134695.3萬元,比2007年增長37.9%。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14538.1萬元,比2007年增長40.0%;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6118.2萬元,比2007年下降35.9%。
2008年,昌黎縣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3個,實現成交額281627萬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17.0%,其中成交額超億元市場4個,市場成交額203521萬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5.2%。農副產品市場年末共有7個,年市場成交額201759萬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15.9%,占全縣市場成交額的71.6%。全年出口總值2744萬美元,比2007年增長6.6%。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昌黎縣內有省屬大學1所(河北科技師範學院),職業學校2所(昌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昌黎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高中4所,國中19所,國小10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含民辦學校2所),教師進修學校、秦皇島廣播電視大學昌黎分校、昌黎縣特殊教育中心、縣辦幼稚園各1所,民辦學校4所。
2012年,昌黎縣有公辦教師7908人,其中在職5383人(高中781人,國中1569人,國小2487人,幼稚園49人,局直144人,特教30人),離退休2525人;在校學生64008人,其中高中10491人,職中5179人(含雙帶1018人,涉農2232人),國中15419人,國小32919人;在園幼兒13574人(含學前班幼兒1966人)。
文化
2008年,昌黎縣共有劇場劇院2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10萬冊。村村通有線電視,2008年末共有有線電視用戶56714戶。
醫療衛生
2012年,昌黎縣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71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1所(秦皇島市第二醫院),二級甲等和三星級綜合性醫療機構1所(昌黎縣人民醫院),專業醫院2所(昌黎縣中醫院、昌黎縣婦幼保健院),地段醫院1所(黃金海岸醫院),疾控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個,中心衛生院和鄉鎮衛生院14家,村衛生室653家以及門診部、診所、衛生所89家,民營醫院5家。衛生系統共有職工2004人,其中在職1480人,離退休人員524人。其中高級職稱51人,中級職稱379人,初級職稱800人,醫技人員中執業醫師531人,助理醫師200人,護理人員321人。全縣醫療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1930張。昌黎縣為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改善民眾就醫條件,全力實施昌黎縣人民醫院改革,在縣城優勢地段劃撥土地100畝,投入資金1.8億元用於縣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大中型設備購置。新縣醫院總建築面積40834平方米,開放床位499張,增加科室13個,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就醫人次大幅增加。
旅遊景點
碣石山
碣石山位於昌黎縣城北3公里處,因曹操《觀滄海》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而聞名。山區方圓400平方公里,主峰仙台頂海拔695.1米,是渤海近岸的最高峰。碣石山上有歷代修建的水岩寺、圓通寺、韓文公祠以及鳳凰山大殿、龍王廟、娘娘廟等古寺建築遺址。碣石山主峰仙台頂後頂和龍潭洞、天橋柱等處石壁,遺留有遼金時期的多處石刻。
五峰山
五峰山位於昌黎縣城北5公里處,李大釗曾到五峰山客居、從事革命活動。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論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和《再論問題與主義》均創作於此。1987年修建了李大釗五峰山革命活動紀念室。20世紀90年代,五峰山景區被定名“五峰山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五峰山景區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五峰山李大釗革命活動舊址先後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軍區命名為第二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被河北省紀委、河北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河北省第二批廉政教育基地。第二批“河北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源影寺塔
源影寺塔位於昌黎縣政府西側,因塔所在地有一“源影寺”而得名,為昌黎古城的標誌。1982年確定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源影寺塔是典型的遼金時代的佛塔建築,高約40米,十三層八面密檐實心磚塔。源影寺已無蹤跡。
黃金海岸
昌黎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1990年9月30日批准建立的首批五個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面積300平方公里,分陸域和海域兩部分,其中陸域北起大蒲河南岸,南至灤河口北岸,東起低潮線,東西縱深2~4公里,面積91.5平方公里。海域部分面積208.5平方公里。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歷史文化
韓愈祖籍地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死後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對韓愈的祖籍史書多有記載。《舊唐書》記載韓愈為昌黎人;明代先後兩個版本的《昌黎縣誌》均視韓愈為“鄉賢”,並有韓文公本傳。 2006年,在荒佃莊鎮韓營村發現的兩部《韓氏家譜》,為韓愈祖籍昌黎提供了有力而關鍵的佐證。五峰山上建有紀念韓愈的韓文公祠,始建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為秦皇島市和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歌一影
昌黎縣“三歌一影”即: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地秧歌、民歌、皮影戲先後入選第一、二、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吹歌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獲評“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地方特產
昌黎葡萄酒
昌黎乾紅葡萄酒呈深寶石紅色,有黑加倫、小漿果的果香和洋槐花的花香,口感柔和醇厚,其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具有抗癌防癌及防治冠心病、高血酯病等功效。 2014年8月,第十五屆中國昌黎國際葡萄酒節在昌黎縣黃金海岸開幕。
昌黎葡萄
昌黎縣以十里舖鄉為中心的葡萄生產基地10萬畝,年產葡萄20萬噸。主栽品種為玫瑰香、巨峰、龍眼、紅提。據有關部門測定,昌黎玫瑰香葡萄含糖量為17-18%,單粒平均重量為5克,果穗平均重量350克左右,出汁率達76%以上。
昌黎黿魚酒
昌黎黿魚酒,釀造前先將葡萄去梗破碎,入池,再將黿魚加工,取經過提煉的黿魚精華加入池中,放入優良菌種發酵,同時嚴格控制發酵溫度,隨後貯存半年至一年左右,適時進行冷處理,再按配方比例調劑,釀製過程需5年之久,始為成品。呈琥珀色,外觀酷似芝麻油,澄清透明,氣味濃郁,口感醇和,清爽柔和,余香綿延。該酒含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碳化水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長期飲用有提神健腦,益氣補血、強身補腎之效。黿魚又名甲魚,其肉蛋白質含量很高,血為較好的補氣補血藥品。
昌黎豬
昌黎豬,體型中等緊湊,成年公豬體重150公斤左右,體長140多厘米,胸圍130多厘米;成年母豬體重140多公斤。頭較小,額部有皺紋,頸較粗短,腰背寬而平直,臂部豐滿,四肢膠短,被毛黑色,四肢下部尾尖及鼻端均具白斑。公豬四肢粗壯,胸部寬深;母豬乳房發育良好。豬具有適應性強、增重快、早熟,易育肥、皮薄肉嫩、出肉率高等優點。
昌黎蜜梨
昌黎蜜梨,因兩山鄉一帶所產蜜梨品質最佳,又稱兩山蜜梨。色澤金黃,肉白色,汁多,味清香,甜脆爽口。
知名人物
韓愈 | 唐代詩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 |
齊鳴鳳 |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3年)任山東高苑縣令,四年後升任遼東自在牧。著有《時務論》。 |
張國祥 | 明萬曆年間拔貢。任豐潤縣訓導、甘肅渭源縣令。著有《明經遺文》。 |
張莊臨 | 明萬曆年同拔貢,張國樣之三子。遺著有《友松詩文稿》等。清康熙初年參修《昌黎縣誌》。 |
任五輪 |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土,曾任湖北漢陽知縣。生前蓍有《徽五真稿》。 |
張元俊 |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歷任大名府教授、靖江知縣,著有《桃岩老人詩文集》。 |
齊大勇 | 清雍正八年(1703年)考中武狀元,歷任陝西固原提督,甘肅提督等職。通書法。 |
王士升 |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舉人,任湖北鹹豐縣令。著有《復性堂詩古文集》若干卷。 |
邢汝謙 | 約為乾隆年間生。傳世之作有《喪葬用樂淪》等,其遺著印有《邢汝謙遺文》。 |
郭天培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中舉人,但未及壯年即死。著有《環翠齋詩草》。 |
高允之 | 清鹹豐年任江南教練官。著有《寶森堂詩稿》、《文山堂筆略》、《中山堂經典集》等。 |
邸恩培 | 著有《元極太極圖》、《淺說乾坤六子論》等。 |
王之篆 | 王孝培之子。通書法,善繪蝴蝶。 |
董光照 | 新集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執教於碣陽書院,光緒年間編纂有《昌黎縣鄉土志》。 |
張念祖 | 於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縣誌。生前著育《春秋大事表》等書。 |
宋文元 | 城關人。興修群仙茶園(戲院),創辦《昌黎周報》。 |
楊悌忱 | 城關人。創辦《燕東日報》,開設北方書局。編纂成《昌黎古塔遺聞》一書,未刊印。 |
張手潤 | 清末貢生。編印《昌黎名勝古蹤覽》,為楊悌忱編《昌黎名勝古蹟遺聞》作序並校對。 |
高榮傑 | 1915年出生於新集高莊村人。皮影戲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唐山市皮影團副團長。 |
周國寶 | 1905年生於昌黎縣城西關。著名民間舞蹈藝人。 |
齊永衡 | 1933年生於昌黎縣。知名皮影戲操縱演員。 |
戴硯田 | 黃營人,1932年生。詩人、編輯。著有詩歌集《春的兒女》、散文集《愛的期待》等。 |
劉金國 | 1955年出生於槐李莊鄉小港村,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黨委委員,督察長。 |
趙文智 | 1958年出生,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