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紅嘴鷗

昆明的紅嘴鷗

《昆明的紅嘴鷗》是1991年突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也斯。本書是作者的散文集,本集內容分為四輯,訪問的地方包括成都、昆明,滬、蘇杭及西安;描畫的人物包括沈從文、鄭敏、阿城。

內容介紹

《昆明的紅嘴鷗》是一本別具特色的散文集。

也斯在自序中說:

「我過去也寫過山水人物,寫過作家與作品,但這一次好像特別圍繞一個中心,……從不同角度探討幾個母題。」

「遊記也像是內心與外界現實的對話,內心主觀的想法,……游與思之間,是來復往還的修正與平衡。」

圖書文摘

序 也斯

我們父母一代在一九四九年從中國大陸來到香港。我在香港長大,但要到一九七四年春天,才有機會回到大陸旅行,當時亦只能去廣州,但在當日的氣氛之下,已經很明顯地體會到兩個社會的不同了。

七十年代末期,中國大陸開放之初,我剛好在美國讀書。有許多過去喜歡、研讀過、但不悉是生是死的作者,反而在異鄉碰見了。又從其他訪問的學者、留學的同學口裡,知道國內正在走一條曲曲折折的變化的路。

八四年回港以後,逐漸遇見更多內地訪港的藝術家,亦包括新一代挺有個性的作家和導演。我自己也因種種機緣,回去不同的地方開會訪問。那始終是我們關心的一片土地,暢遊山川、喜晤人物,心中自有不少感觸,有對文化的愛慕,亦有現實的種種驚愕與憂慮。回來以後也始終不能忘記,忍不住又提筆寫成詩文。

這裡的文字,寫於八十年代後期,尤其多寫於八七、八八年間,也正是國內較開放的階段。當時我們接觸到不少問題,但也好像看到不少可能性。種種擔憂與歡樂難以用一兩句話概括,才寫了不少參差的景色、變化的面貌。今天回頭看來,更是充滿感慨了。

二、

這是我第六本也是最新一本散文集,整理和校對的時候,特別感到這本集子跟過去的不同,對我而言好像也有特別的意思。也許不是完全不同,而是有延續亦有變化。我過去也寫過山水人物、寫過作家與作品,但這一次好像特別圍繞一個中心,寫的時間比較集中,在寫的過程中有一個朦朧的「書」的觀念逐漸成形,不自覺地從不同角度探討幾個母題。

我見到的人物、訪問的地方,不只於所寫出來的。這大概是因為我相信:不一定需要每游必記、人際關係的往來也不覺是為了充當寫作的材料。有時寫人寫地,也要一定的時間醞釀成熟,太生或太熟都不好寫,這裡頭也有點緣分。遊記也像是內心與外界現實的對話,內心主觀的想法,在旅遊時遇到現實而有所修正,逐漸形成新的看法。游與思之間,是來復往還的修正與平衡。

其實即使有了感觸,也未必有時間寫出來。因為工作忙碌,許多較長的訪問,到現在還未能整理成篇。還賴一些朋友的鼓勵和約稿,催使我寫下了這裡的短文。它們曾先後發表在《信報》〈觀景窗〉專欄、《中國旅遊》、《博益月刊》、《香港文學》、《星島晚報》〈星期日雜誌〉、《大公報》的〈比較文學〉專欄。其中有些園地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尤其令人懷念。多謝李淑潔和黎海華兩位,催生了這本書。我原來的構想比較蕪雜,也包括了近年寫的一些文論書評,淑潔細心看了原稿,又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我們經過討論,終於選定了芻形。我也感到欣慰,當初只是許多模糊的想法,旅遊時得到許多人善意的引領,寫作發表時也得到一些反應,現在終於成書,其實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書了,是我們共同的對某個時空里某些素質的思念罷。

目錄

第一輯

成都、昆明

武侯祠的小石雕

三蘇祠取景

滇池的都江堰?

走向未來

揚琴和吉他

湯圓的故事

百菜百味

從車上望出去

詩人的空間

──記杜甫草堂

巨大的頭顱

滿天星光

昆明的紅嘴鷗

昆明的除夕

鑿石和浮雲

石林的阿詩瑪

第二輯

上海、蘇杭

時空的漫遊

──訪問上海

富春江的輪渡

陸文夫的美食

龍華寺的木匠

另類交流

漫長的車程

第三輯

西安

沒有尾巴的馬兒

如何測量陵墓的中心?

大雁塔遠眺‧遠眺大雁塔

怎樣閱讀《黑炮》?

《孩子王》與文化問題

第四輯

人物

沈從文的靜

──悼沈從文

鄭敏的聲音

阿城:制約下的自由

愛玩的張辛欣

劉西鴻:從小說到電影的「改變」

現代的童話

倖存者芒克

秋天的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