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農業實現增加值159億元,增長6.4%。 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1008億元,增長15.6%。 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134億元,開工75747套,基本建成64107套。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全市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美好幸福新昆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迎難而上、闊步前進的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面對十分繁重的目標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穩中求進、創新推動、跨越發展”的總要求,齊心協力抓發展、謀跨越、促和諧,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3011億元,增長14.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8億元,增長19%;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345.9億元,增長25.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3.8億元,增長17.5%。農業實現增加值159億元,增長6.4%。糧食總產量120萬噸,收購烤菸180萬擔,蔬菜產量229萬噸,鮮切花產量46億枝,畜牧業產值100億元。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1008億元,增長15.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18家。完成非電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20億元,增長36.7%。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91項,竣工64項。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73億元,增長13%。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44億美元,增長20%。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三期等一批商貿物流園區開工建設。38個旅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60.3億元,接待境外遊客113.7萬人次、國內遊客4580.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26.6億元。
“三大戰役”開啟新篇章。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770億元,增長1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5.5%;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25億元,收儲土地20.7平方公里,新建標準廠房128萬平方米;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1個省級和11個市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7個園區升級為省級重點工業園區。2個區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億元,5個縣(市)區超過100億元,其餘縣區均超過40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達1362.9億元,增長15.5%,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5.3%;私營企業10.8萬戶,從業人員達107萬人;統籌整合各級財政專項資金,撬動銀行新增貸款431億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全面完成“三規合一”規劃調整,山地城鎮建設穩步推進,完成“農轉城”70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67.2%。“3015”行動計畫啟動實施。31條城市道路建設完工,完成翠湖片區及22條重要城市道路綜合整治,建成7座盤龍江跨江橋樑,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600公里。主城公交出行分擔率達40%,行政村公交覆蓋率達93.5%,成為國家“公交都市”、“低碳交通”和“出租汽車信息化”試點城市。轎子山旅遊專線全線貫通,金東大橋、陽宗海西部快線項目開工建設,南連線線項目穩步推進。捷運6號線一期工程試運營,1、2號線首期工程南段試通車。配合省完成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轉場運營。“城中村”改造項目完工16個、開工46個,38個回遷安置房項目主體工程完工。拆除臨違建築213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1460公頃。完成省級23件應急增蓄重點項目和市級536件抗旱增蓄應急工程,有效解決70萬人飲水困難。建設各類型水庫104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萬件,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清水海引水工程實現向主城供水。
改革創新取得新進展。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審批項目從86項精簡到75項。深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下放24項市級行政審批和管理服務事項。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契約、崗位設定管理和績效工資制度全面實施。最佳化財政收支結構,可用財力得到有效增加。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強化產業、城建、滇池治理、交通等市級投融資主體作用。8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紮實推進。國有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完成。市級公立醫院改革、醫師多點執業試點成效明顯,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
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實際利用外資15.8億美元,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238億元。“央企入昆”步伐加快,南車軌道交通晉寧裝備基地等10個項目投產運行,西南水電成套設備製造基地等10個項目開工建設。中國國際期貨、東亞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設立駐昆分支機構,浙江稠州銀行、上海農商行在昆設立村鎮銀行。昆明花卉出口基地成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對外投資項目21項,新簽工程承包項目24項。昆交會、第五屆全球外包大會、第八屆中國國際物流節等重要會展成功舉辦。積極參與滇中產業新區建設,深化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泛珠三角區域、川滇黔十地州市的交流與合作,與印尼日惹市、土耳其安塔利亞市建立友城關係,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
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學前教育3年毛入園率提高到94.5%,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到88.5%,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增加到1060所。統籌安排3.8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畫,33.7萬名學生從中受益。組織實施16項重大科技計畫項目,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5家,新增智慧財產權試點單位16戶、示範單位4戶,建成各級企業孵化器18個,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到39.8%。古滇王國文化旅遊名城項目開工建設,文廟恢復性修建項目一期工程啟動建設。全市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全部免費開放。成功舉辦第二屆昆明聶耳音樂節、第七屆雲南省城市運動會等文體活動。新建文化惠民示範村7個、農家書屋311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50個、文體活動廣場43個。市兒童醫院南市區醫院投入使用,市延安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等重大醫療衛生項目完工,建成3個遠郊縣區急救中心和117個邊遠山區村衛生室。縣鄉級公辦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14個縣(市)區全部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和衛生縣城。
人民生活獲得新提升。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57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200元,分別增長17%和18%;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3.1%。提供有效就業崗位18.5萬個,新增城鎮就業11.7萬人,2.9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2.38%;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35.9萬人,轉移就業26.9萬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4億元,扶持3.7萬人創業,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覆蓋率分別達96%、97.2%、97.5%、95.5%和95.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參保人數達201萬人;建立統籌城鄉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人數達362萬人。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15%以上,五保集中供養率達45%,救助民眾40萬人。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134億元,開工75747套,基本建成64107套。啟動首批公共租賃住房的分配工作。“菜籃子”工程紮實推進,市級統籌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建成標準化菜市場36個、生鮮超市51個,改造傳統農貿市場14個。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8.1萬畝,改造建設標準化養殖場46個。全力推進“幸福鄉村”建設,完成140個省級新農村建設任務,啟動145個省市重點貧困村建設,完成自然村整村推進461個,解決農村6.8萬貧困人口溫飽問題。
生態建設進入新階段。滇池治理“六大工程”深入推進,投入資金41.9億元,實施項目59個,滇池水質總體保持穩定。環湖截污乾渠(管)閉合貫通,配套的10座污水處理廠試運行,主城及環湖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66萬噸。建設完成滇池流域547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及收集管網系統。拆除防浪堤31.9公里、環湖路內側大棚4400多畝,治理滇池流域水土流失167.4平方公里。建立“河長巡查日”制度,推行滇池流域“河道三包”責任制,對滇池36條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條支流溝渠實施格線化管理,15條入湖河道年度水質考核達標。加快實施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點區域底泥疏浚三期工程,疏浚污泥102萬立方米。啟動牛欄江流域昆明境內9座重點鄉鎮(片區)污水處理廠及垃圾清運處理系統建設,建成342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牛欄江昆明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以上。實施陽宗海砷污染源綜合治理,湖體水質明顯好轉。實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108萬畝,退耕還林20萬畝,建設森林公園20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7%。建成PM2.5監測系統,全年空氣品質正常值達標率100%。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9%,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社會管理有了新推進。全力推進和諧社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社區服務、凝聚、管理和維穩功能得到提升。深入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了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和聯合調處工作機制,信訪工作得到加強。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實現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下降。基層食品藥品監管網路初步建成,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人口和計生工作紮實推進,人口自然增長率5.61‰。民族團結進步,宗教和諧安定。擁軍優撫安置工作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關係更加融洽。國家安全、消防、人防、防震減災等工作繼續加強,工青婦、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深入開展法治政府、責任政府、陽光政府和效能政府建設,服務科學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認真貫徹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定期報告工作,辦理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388件。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辦理政協建議案、提案516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7件,制定政府規章8件。健全重大具體行政行為備案制度,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複議權試點工作。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實施重大決策聽證406件。積極開展“狠抓落實年”活動,限時辦結率和首問首辦率均達99%以上,投訴回復率100%。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擴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覆蓋面,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廉政建設成效明顯。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凝聚著全市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屬單位,向各兄弟州市和駐昆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昆明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特別是工業支撐乏力,內生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優,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任務艱巨;城市規劃、建設水平不高,管理較為薄弱,與新昆明快速發展不相適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業產業化程度偏低,農民增收困難較多;縣域經濟特色不明顯,縣城和小城鎮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任務繁重;文化昆明建設差距較大,繁榮發展不足;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相對滯後,基層基礎工作有待加強,民生保障壓力較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不夠,滇池治理任重道遠;土地、資金、人才、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依然突出;政府職能仍需轉變,幹部作風亟待改進,廉政建設有待加強,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3年,必須勵精圖治、真抓實幹,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我市外部發展環境總體趨好,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年。但必須看到,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充滿變數、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較多,風險和挑戰不可低估。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以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我們必須著眼長遠、立足當前,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及時發現、化解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我們必須迎難而上、主動作為,按照市委十屆三次全會提出的到2017年“生產總值翻一番、居民收入增一倍、提前三年達小康”的目標要求,緊緊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橋頭堡建設兩大機遇,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前進,努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好頭、起好步。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創新推動、跨越發展,以“爭當雲南‘三個發展’火車頭、爭做全省‘三大戰役’排頭兵、在全國省會城市發展中爭取新地位”為標桿,把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開拓進取,奮力攻堅克難,加快建設美好幸福新昆明,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9%以上,完成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保持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強化產業支撐。把2013年作為產業發展年,以實施“8185產業培育提升計畫”為抓手,堅持擴大總量與調整結構並舉,合理最佳化存量,科學培育增量,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跨越發展。
突出工業首位意識,擴張工業總量,促進轉型升級,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15%以上。深入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選擇10戶工業大企業集團、100戶成長型工業龍頭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分階段打造一批千百十億級企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870家以上。抓好中石油煉化、國家鍺材料基地、哈電西南水電設備製造基地、昆明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電線電纜技術研發及製造基地、雲銅銅鋅產業區搬遷技改等重點項目建設,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70個,竣工40個。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鞏固提升傳統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推進長坡、晉城、安寧、空港等14個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加快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建設,引進3家以上省外金融機構來昆設立分支機構,力爭設立3家以上村鎮銀行,規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以“春之眼”、恒隆廣場、匯都國際、老螺螄灣、新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為依託,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昆明,新增總部企業20戶、樓宇面積15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主城區批發市場搬遷改造,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大力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社,完善城鄉商貿流通體系。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著力打造崑曲綠色經濟示範帶,農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穩定糧食生產,鞏固烤菸支柱,提高蔬菜、花卉效益,提升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水平。著力推進石林台灣農民創業園、斗南國際花卉園區等10個市級重點農業園區建設。積極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莊經濟。加快低效林改造,重點發展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推進泛亞林產業園區建設。
強化投資拉動。圍繞打基礎、調結構、惠民生,保持合理投資規模,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以保障性住房、城市綜合體開發和“城中村”改造項目為重點的房地產投資增長10%以上。實施重點項目建設230項,投資805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及社會民生保障項目100項,投資418億元;產業項目80項,投資387億元;推進前期工作項目50項。充分發揮投融資公司作用,積極爭取銀行貸款,大力引入中央、國有、民營企業等各類資金,確保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建立供地率和用地指標掛鈎考核制度,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加強重點項目監督管理,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
強化園區載體。按照把園區建設成為“全市跨越崛起的帶動區、對外開放的先導區、城市發展的新片區和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的要求,深入實施“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動計畫,園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以上,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8%以上。加快園區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全市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0億元以上,建設標準廠房100萬平方米以上,收儲土地20平方公里。深化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指揮部+管委會+平台公司”的開發建設管理模式。積極鼓勵國家級開發區與省市級開發區合作辦園,鼓勵各縣(市)區與大企業、與發達地區合作辦園。大力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加快把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楊林工業園區、安寧工業園區、五華科技產業園區等培育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園區,加大楊林國家級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加快呈貢信息產業園、安寧鋼鐵及石化配套產業園等6個特色產業園區建設。
強化民企發展。進一步最佳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完善落實政策措施,重點解決好民營企業用地難、融資難、開拓市場難等突出問題,引導民營企業上規模、增效益,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550億元以上。完善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放寬投資領域,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扶持創辦1000戶實體小微企業,促進一批小型企業做大做強,新增50戶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發揮政府配置資源的優勢,整合社會資源,建立上下貫通、全方位覆蓋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新型融資方式,拓寬財政貼息範圍。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做好民營企業上市培育工作,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發行債券、票據等方式拓展融資渠道,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